桑皮造纸:古老工艺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财产”

04.12.2015  18:05


  如果玩穿越的游戏,有些爱好者一定喜欢看看东汉的蔡伦是怎样造纸的。如今,当你来到高平晋桑文化产业园,你就可以亲身体验这门古老工艺的风采。在这里,桑皮纸制作过程全部为手工操作,要经过取皮、碾压、蒸煮、拣皮、锤捣、切细、洗浆、抄纸、揭帘、晒纸10个流程,72道严格工序,才能制作出一张质量上乘的桑皮纸。

  经理郭宇川介绍时,就一句话,“蔡伦造纸是怎么造的,我们就是怎么做的。

  桑皮手工造纸,是我省独有的一种造纸文化,具有渗透性强、拉力大、耐磨损等特点。由于历史悠久,桑皮纸被称为纸业的“活化石”,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桑皮纸逐渐消失,而在高平市永禄村,村民们又重新让这项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焕发出光彩。

  桑皮造纸是永禄河两岸农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业。据考古推测,这项技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早在清同治年间,桑皮纸就是高平历年进贡的主要贡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桑皮纸还被用来印制钞票、报纸和账簿,在当时享有盛誉。

  桑皮纸,俗称“永禄纸”,制作过程全部为手工操作,工艺复杂,步骤繁多。首先要选取直径5厘米以上的桑树枝,裁枝剥皮。树皮经过晾晒、浸泡、清洗、堆沤、蒸煮、日晒、分丝等二十多道工序,耗时大半年时间才能使树皮软化,成为造纸生产的半成品原料。分丝处理后的丝制原材料需木锤石臼反复击打,再经过剪切、揉合、清洗、脱色等工序制成干净的纸料,然后在捞纸槽内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勾兑、搅拌,成为纤维均匀悬浮的纸浆。捞纸也叫抄纸,是造纸工艺中最为辛苦和技术要求极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工人师傅要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使用珠帘和捞纸架将槽内纸浆一层层捞出,成为一张张文脉均匀的湿纸。

  郭宇川说:“过去在捞纸的过程中,必须把纸浆搅匀了,然后在抄纸过程中,抄下去以后,把握住重心,多抖动几下,捞上来的纸就均匀了。捞出的湿纸还需要晒干,每天上午沿墙贴晒,故有‘有女不嫁永禄村,每日起来站墙根’之说,可见手工造纸之辛苦。如今,公司借鉴经验,修建了两堵火墙,取代了过去依靠阳光晒纸的模式。

  由于耗时长,工艺复杂,成本高,永禄村的桑皮造纸曾一度没落。2011年,永禄村村民、桑皮纸制造的第四代传承人李保根和儿子共同成立了山西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桑皮纸制造。经过4年多的发展,古朴自然的桑皮纸重现书画市场,受到了书画家的好评,也诱发了外地客商浓厚的兴趣。

  郭宇川说:“当公司把桑皮纸送给书画大家挥毫泼墨时,他们关切地问到纸的价格。当得知桑皮纸的定价后他们说了一句让他们难忘的话:这价格与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不匹配啊。

  话是重了点,但道理和对产品的看重却是真的。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群众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文化生态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自2009年起,中宣部、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指南针计划青少年体验基地建设研究及示范”项目,它是一项涵盖农业、纺织、营造、文化传播等若干领域的大型系统工程,旨在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研习和体验。这些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明创造技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于是,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改变思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开始了开拓发展桑皮造纸的发展空间。

  今年9月,在省第二届文博会上,桑皮造纸第四代传承人李保根再次来到现场,现场展示造纸工艺,让大家领略了桑皮造纸的深厚底蕴。在此之前,桑皮造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走出山西,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登堂入室。

  文化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机制,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化塑造了社会和人。文化是一种传承,对社会的生存与延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桑皮造纸完成了自己对核心价值的重建和架构。

  永禄手工桑皮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级分明,历经千年也不会褪色,也不会被虫咬。

  “这种用桑树皮做的纸,韧性好、少虫蛀、搓折无损,反复搓还是平的而且不会损坏,历经时光洗礼也不会变色。”郭宇川拿着一张成品介绍说。

  在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很多名家大师现场发挥的画作。古朴的纸张,略显粗糙的纹理,配上名家大师的画作,蓬荜生辉的感觉油然而生。

  郭宇川说:“桑皮纸润墨性强、耐老化、易于保存,在书画市场很受好评,参展文博会时,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对我们的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场便下了订单。

  说起以后的发展,郭宇川说:“我们计划在古老的村落里边完整恢复桑皮纸的手工制作流程,让消费者有一个切身的体验。我们还想建设书画室,制作年版印花,进一步拓展产品的空间。”刚起步时,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加上桑皮纸全部依靠手工制造,一天的产量只有100张左右。如今,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将建设年产3000万平方米的纯手工桑皮书画用纸项目和10000亩的桑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省首家最原始、最古老的纯手工桑皮纸流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安排就业劳动力800余人。桑皮造纸,依托古老的工艺,让文化“遗产”变成了文化“财产”。(来源:太行日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