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 这些常见传染病“入侵”校园 如何预防?

07.09.2016  20:10

进入9月,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都相继开学,外地学生集中返校,人群流动性强,短时间内大量学生聚集,容易给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条件。6日,太原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应重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传染病来袭。

按往年经验,秋季开学初期,手足口病发病率会明显增加。“肠道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以及说话时的飞沫传染,还能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太原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专家梅林提醒,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其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低,极容易被细菌侵袭。因此,学校、幼儿园,一定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发现小孩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同时口腔里出现散在的水疱,应及早送往医院就医,并按医生要求居家治疗休息。“入学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流行性感冒也将出现发病小高峰,家长们应注意日常气温变化,及时帮孩子添加衣物。平时学校宿舍、教室要多开窗通风,引导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梅林提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较久,是常年都会发生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有效预防。

此外,梅林介绍,食源性疾病也是各大中小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的,特别是一些托幼机构,一定要加强饮用水管理,食堂经营单位、送餐单位更需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上也一定要把好健康准入关,一旦有大师傅出现感冒、腹泻等不适,应尽早就医,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

延伸阅读

开学季常见传染病如何预防?

1、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暴发;丙型抗原比较稳定,仅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主要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3至4天,同时或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大便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预后良好。但是,患流感期间,人们抵抗力下降,其它致病菌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易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原有慢性心肺病患和老年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因心衰和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儿童、老人等身体抵抗力低的人群为流感的高危人群,提前注射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小儿。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病人的呼吸道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亦可因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较轻,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并伴有发热。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出疹后五日、或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约2-3周。

开始时患者可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等症状,常不被重视。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形分布,而且从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短者约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常伴有瘙痒感使患者烦躁不安。

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较儿童严重,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皮疹融合成片,并发症易见肝炎、肺炎等,应加以注意。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症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易感者在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1岁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预防措施:由于麻疹的治疗没有特效药,预防尤为关键,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办法。做好“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常晒太阳,开窗换气,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一般于发热后1-2天出现皮疹,初见于面颊部,于1天内迅速扩散至躯干和四肢,但手掌及足底常无疹。皮疹为淡红色或红色斑丘疹,2-3天即消退。全身症状轻微,仅有少数病例全身淋巴结肿大。

预防措施:流行季节前给适龄孩子注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有助于预防风疹的发生。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约14-25天,大多数发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不适症状。患者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症状。不典型病例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脑膜炎、睾丸炎症状出现,少数女青年可并发卵巢炎。

预防措施:避免与患者接触,给适龄孩子注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也有助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记者 薛琳)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