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这么啃——2016年医改四大看点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医改,今年将出台哪些“真刀实枪”的措施,解决哪些看病就医难题?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及专家解说四大看点。
看病
哪些医院不再靠卖药赚钱?
公立医院检查多、药费贵,是百姓看病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着力解决的难点。目前,我国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为100个。以北京为例,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由医保实时补偿。截至2015年10月,门诊患者的次均医疗费减少54元,次均药费减少83元,住院患者例均医疗费减少1706元。
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还将进一步推开,新增100个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此外,还将推动10所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纳入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究推动军队医院、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参与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认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成熟的改革路径和政策措施。今年开始,包括协和医院在内的国家卫计委委属委管医院、301医院等部队医院和企业医院都要参与进来,这说明各式各类的公立医院改革都将推进。
买药
患者能否自由选择去哪儿买药?
出厂价20多元一盒的药品,医院售价达180多元。类似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业内人士指出,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在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提高,导致患者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才能从医院拿到药。
针对这些现象,2016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两票制’是改革药品器械流通领域‘价格虚高’积弊的有效手段,减少了药品在流通环节层层倒票加价。”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认为,药品价格的可追溯机制,其实就是要规范生产、流通、供应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最终为挤出价格“水分”提供监管条件。
求医
啥时能有家庭医生?
55岁的张路巧是江苏大丰市斗龙港村居民。作为留守老人,两年前查出宫颈癌后她本想放弃治疗,当地村医得知后,帮她联系上级医院并陪着她做手术,现在恢复得不错。去年,她还与村医签约“医疗服务包”,现在每个月可以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检查,家庭医生还会针对她的健康状况定期回访。
这样的家庭医生,今年将走进更多家庭。2016年,分级诊疗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今年还将试点放开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报销
异地看病可否不用回老家报销?
2016年医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建立完善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逐步与各省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对接,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说,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多层次的政策,可以发挥多项制度的合力,进一步降低居民就医负担。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