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有一张平安和谐网
记者 侯成丽 通讯员 李亚南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让距离武乡县城较远的乡镇群众打官司常常受阻。根据全县地貌特征,武乡县法院积极整合司法资源,在离县城较远的乡镇设立三个基层派出法庭,分别为蟠龙法庭、洪水法庭、故城法庭,共管辖4乡3镇1个开发区,织就一张全覆盖、无空白的化解矛盾、排查隐患的平安和谐网。2011年以来,三个基层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2123件,审结2118件,审结率达99.8%,调撤率达89.3%,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7.8%,一审陪审率达到100%,无超审限案、无上访申诉案、无改判发回案。
织调解之网化邻里之争
2011年9月,蟠龙、洪水、故城三个人民法庭结合辖区区情,相继开设了“审务工作室”、“巡回审判点”、“温馨调解室”等个性调解点,并在各调解点安装高清电视,为当事人播放以亲情和邻里和睦相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节目,以剧情来安抚当事人情绪为手段,以法理来疏导当事人思路为目的,为案件的审判调解做足做全做好前提工作,为当事人顺利调解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了案件调解的质量与效率。
考虑到法庭辖区内群众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和法律意识不强的特点,该院党组要求三个基层法庭在办理每一件案件时始终坚持把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首选方式,既要做到快速、经济地解决纠纷,又要尽最大能力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降低诉讼成本,达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化解民间矛盾,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稳定。
建诉调之网保社会之稳
社会矛盾化解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仅靠法院力量显得单薄。因此,该院不断加强与法庭驻地的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所及村民调解委员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中心村设立审务工作室、行政村设立便民联系点、工业园区内大型企业设立诉调对接联系点等方式确立诉调对接制度,加强与村级民调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形成了以法庭为基点、以审务工作室为主线、以村级民调组织为面的“点——线——面”全辖区覆盖的“大调解”网络构架。
2012年,武乡县石盘开发区35户农户与某播种公司签订种植玉米合同,因某播种公司技术问题和天气干旱等多重因素,致使35户农户玉米严重减产。农户心有怨愤多次到乡、县上访,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该院故城法庭及时与司法所、民调组织联系,第一时间参与到该事件的调解中,从法律的专业角度对法律条款作了详尽的解读阐释,使某播种公司明白了“为什么要赔偿”,使35户农户知悉了“为什么不能让播种公司全部赔偿”的道理,最终事件得到平稳处置,消除了社会隐患。
拓便民之网解群众之难
2011年以来,该院着力在司法为民举措上因地制宜,打造最便捷的诉求通道。先后在离县城15公里的乡镇建立了3个便民立案联系点,在离县城30公里的乡镇建立了3个巡回审判联系点和3个乡镇审判工作室,在县城法院机关安装一部24小时的便民热线随时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
该院庭审多样化的便民审判方式,也使司法阳光照进了每一位群众的心里。针对案件纠纷的类型,大力开展田间法庭、现场法庭、炕头法庭、工地法庭等便民审判;针对当事人的务工时间,大力开展早间法庭、午间法庭、夜间法庭等便民审判;针对当事人的类型,开设了假日法庭、预约法庭、红色旅游流动法庭等便民审判。“三点一线”便民服务网与庭审多样化的便民审判方式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当事人因交通不便、务工务农时间而带来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满足了老区人民就近立案、就近咨询、就地审理的愿望。
据不完全统计,该院便民诉讼网络开展以来,通过便捷渠道立案、开庭的占全部案件的55%,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民群众因诉讼而开支的费用。
责任编辑:侯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