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家长过分关心增加孩子考前焦虑

27.05.2016  06:42

距离中高考时间越来越近,很多人都会紧张,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如果家里人放下所有工作就是陪孩子,不看电视不说话,张嘴就问学习成绩,上班时还总走神……这时候就要当心了,因为作为考生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你可能已经患上“考前焦虑症”了。

5月24日,太原市怡一佳心灵成长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张凤琴介绍,从3月底开始,就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到了5月就更加集中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张凤琴的电话一直不停地响,不时有家长向她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张凤琴说,她每天都会接到二十多个家长的咨询电话,有的得通话一个多小时。“考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一些考生甚至会出现发烧、拉肚子的情况,这些大多都与家长有关。家长絮絮叨叨的说教或者全心全意的爱意往往会引起孩子焦虑。所以,家长一定要通过科学手段帮助孩子疏导心理。

隔代焦虑:每天一趟送来不重样的“爱心餐

每到中高考季,最揪心最忙碌的就数家有考生的家长了。不过有的考生家庭,最焦虑的不是考生父母,而是隔代的姥姥奶奶等长辈。

家住省城太铁花园的邢丽家最近就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闹起了别扭。“我家孩子今年中考,我和孩子的爸爸态度很明确,只要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遗憾。孩子本身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我们不想再施压了。”可让邢女士想不到的是,最近一个月最焦虑的不是他们,而是孩子的奶奶、姥姥。

由于夫妻二人都在太原铁路局上班,有时候工作实在太忙,如果赶上出车,一走就是两三天,为了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偶尔会让家里的老人来帮忙照顾。“孩子奶奶家距离我们住的地方大约有10站的公交车程,现在中考进入倒计,老人恨不得一天三顿饭送两顿过来,每天还要变着花样,今天是过油肉、鸡腿、米饭,明天就是炸酱面、拌黄瓜,后天就是打卤面……我看着心疼,就劝老人少送几趟。可她总放心不下,生怕饭菜不合孩子胃口影响学习。”由于已经70多岁,老人腿脚不是很好,有时候为了赶着给孙女送顿饭还要小跑两步,这让邢丽心里害怕,“万一摔倒了怎么办?”为了老人着想,邢丽夫妻三番四次劝说,但没用。“孩子的姥姥今年已经80多岁了,虽然不能每天像奶奶一样送‘爱心’饭菜,但也会每天早晚各一个电话,叮嘱我们不要加班,别领孩子出去玩了,多看着孩子。”这让李女士的女儿很“反感”,有时候听到电话响嘴里就说“又是我姥姥的电话,又说我的学习了”。

支招:针对邢女士家出现的问题,张凤琴建议,在这个时候,孩子的父母就需要靠“行动”解决。一方面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尽量保持平常心态,避谈中考话题,可以多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另一方面家长可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开阔地段,通过爬山、散步等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减压。此外,家长应与孩子的姥姥、奶奶多进行沟通,避免老人的过分关注造成孩子心理烦躁。

父母焦虑:考前一个月不工作专门陪孩子

高考确实不仅是考生自己的事情。怀着殷切希望的家长为了充当好考生后勤部长的角色,往往推掉工作,专心陪护。但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好心已经办“坏事”了。

家住太原市殷家堡小区的陈胜进入高三后,学习一直很努力,春节过后,努力有了回报,成绩逐步提高。可就在前段时间,妈妈在他一次月考之后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让小陈有了压力。“妈妈为了我,已经和单位特地请了一个月的假,每天电视不看,电话静音……上次高考模拟测试结束后,妈妈还跟我说,‘希望你高考也能像这次模拟测试成绩这么好,不然亲戚朋友会说我不关心你,不好交差啊。’这句话让我感到很有压力。

结果,这句话成了小陈的魔咒,在教室看书就想到妈妈当时说话的场景和神态,闭上眼睛睡觉还是一样,慢慢地他开始晚上失眠了,饭也吃不好,总觉得喉咙里有什么东西顶着咽不下。每次看到选择题就发慌,“一般选择题前几道都很简单,但我就是很难选择出对的答案……”心里总想着万一这要是高考的题目,万一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该怎么办?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的成绩又开始下滑了。

支招:高三学生的神经正处于较脆弱的状态,周围的信息极容易趁虚而入。张凤琴建议,此时家长应用积极暗示取代消极暗示,比如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努力给孩子传递积极、稳定的情绪,不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其次,考前尽量不要跟他们谈考什么学校,只需关注他们的情绪,从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多聆听孩子说的话,淡化考试的气氛。同时,家长要沉住气,不要动不动就与孩子讨论考试的话题,与其他孩子比较。

亲戚焦虑:见面就问成绩和学习

段鹏住在太原市旭然园小区,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的学习环境,他把家里的座机去掉了,但仍挡不住孩子姑姑、姨姨们的询问。“见面总会有意无意地问斌斌复习的怎么样,全班排第几等问题。

前几天正好是斌斌奶奶80岁的生日,段鹏想着孩子已经因为学习好久不外出了,正好可以见见亲戚,和同龄人说说话。结果等斌斌一出现,全家人的焦点瞬间转移到了他的身上,“他三姑问他是不是每天晚睡啊?建议他一定要早睡,并说会打电话监督他9点半是否睡觉了;他伯伯建议我们在高考那几天在宾馆租一个房间,说是可以让孩子节省到考场的时间,这样可以休息好……”这让斌斌觉得有些过分干涉自己的生活,结果这顿饭孩子只匆忙地吃了十几分钟就以“回学校复习”结束了。“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刚到9点半,他姑姑就打电话催促孩子早休息。”段鹏为了不影响孩子只能跑到阳台告诉她孩子已经睡了。

支招:张凤琴建议,家长可以充当挡箭牌的作用,用适当的方法转移亲戚们的过分关注。睡眠习惯不要轻易和刻意地去改变,适当地提前入睡的时间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早睡,就会打乱考生的复习计划和生活安排,反而影响了考生的心情。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条件时应该更加全面地去考虑,因为每个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有时考生反而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手足无措,找不到复习的感觉。

家长如何调整心态

家长想把自己的心态真正地调整好,最需要做的是尊重。

1.尊重孩子的现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因此,家长不能低估或高估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激励和认可,都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一个好成绩向所有爱自己的人汇报。所以,不要用太多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孩子施加压力。

2.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长在陪考的任何阶段都是配角而非主角,所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发展方向等都有自己的打算,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3.尊重孩子的成绩

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都应该在尊重现实结果的基础上与孩子探讨巩固和改进的方法。特别在考试出现意外时,一味地批评与追查责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时,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孩子的参谋,与孩子一起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记者高慧娟)

考前十句忌语

1.记住,你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啊!

2.你一定要在班里考进前几名!

3.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4.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5.你什么事都不用做,好好复习就行。

6.好好复习,高考来个超常发挥!

7.你看谁家孩子考了个好大学,你一定要像他一样!

8.你们班其他同学这次模拟考考了多少分?

9.咱们这一家子可都看着你这次高考了!

10.我明天去跟你们老师谈谈,看看你到底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