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位民间高手现场角逐 山西博物院青铜大会开赛
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一件金属乐器是什么?晋侯鸟尊出土于晋侯墓地哪座墓葬?8月13日,山西博物院青铜大会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赛,72位民间高手齐聚,关于青铜器的上下五千年,有问即有答,以铜会友,与观众一起探索青铜世界的奥秘,争当青铜达人。
还没桌子高的小朋友也来了
青铜器,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绽放着古人智慧的火花;青铜器,是巧夺天工的技艺,展现了不拘一格的想象力;青铜器,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凝固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山西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器型稳重、纹饰质朴、工艺领先,在东周时期独领风骚,成为青铜时代晚期标准“式样”,在中国青铜器时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重要墓地,如闻喜上郭村墓地,晋侯墓地,洪洞永凝堡墓地,太原金胜村赵卿墓、柳泉墓地,绛县横水墓地,曲沃羊舌墓地,翼城大河口墓地等,都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
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青铜大会,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考古大会》一样,是一档全民参与的答题类节目,运用现场答题形式,传播青铜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青铜大会5月底启动,共有217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选手参与线上答题,通过视频分享他们与博物馆的故事、对青铜器的感悟。根据答题得分和视频内容综合考量,最终,72名“青铜达人”来到现场角逐。
预赛分为3场,每场24名选手,经过现场车轮大战、分组抢答、限时答题等竞赛环节,最终24名选手进入决赛。
参赛选手中,有身高还没有答题台高的小学生,有青铜知识满满的中学生,有来自各个高校学习考古及博物馆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还有社会各行各业的资深青铜爱好者。其中,给青铜器拍了5万多张照片、参观过百余家博物馆的60多岁的青铜爱好者,自媒体人、插画师等新兴行业从业者,更加引人注目。
“晋式”青铜知识学起来
青铜大会的参赛题目,内容涵盖青铜器基本知识、山西及全国著名青铜器遗址、中国文化遗产知识等内容,重点突出山西本土特色,上启陶寺,下至秦汉,跨越整个中国的青铜时代。
预赛首场,著名文博考古专家赵志明、吉琨璋、韩炳华,受邀现场坐镇答疑解惑,为观众深入解读文博知识。比如,作为山西重要考古发现,晋侯墓地的知识点众多,专家引入到问题的背后,给选手和观众上了一堂别样文博课: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的双耳罐,来自晋侯燮父夫人墓,器物风格有戎狄特色,表明其夫人来自戎狄,证明当时的晋国与戎狄的交往;晋侯稣钟,全套16枚,共有铭文355字,记载了西周晚期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天子讨伐东夷的史实;晋侯鸟尊,出土于晋侯墓地114号墓,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的祭祀器,上面的铭文“晋”,是最早出现的“晋”……
精选的题库,传递出众多的山西青铜知识。比如,中国发现最早的金属乐器,是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顶上无纽、铃内无舌、铃腔窄小,由红铜制成,采用范铸技术,成为研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早样品。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虎形灶,是唯一一件两次在国博展出的山西文物,一组7件,由灶体、釜、甑及4节烟筒组成,灶体内有小凸齿用于涂泥,既可保持温度,又可节省柴薪,烟筒套起来有170厘米高,技艺高超。
预赛结束后,现场参赛选手均获得“山西博物院青铜达人”纪念证书。最终,青铜大会将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全民参与的青铜大会,让古老青铜文化贴近当代社会,融入大众生活,以新颖的方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