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年份 | GDP(万元) | 工业增加值(万元) | 比重(%) |
1952 | 1432 | 134 | 9.4 |
1962 | 2152 | 396 | 18.4 |
1972 | 5958 | 2269 | 38.1 |
1978 | 8882 | 4479 | 50.4 |
1984 | 19427 | 9072 | 46.7 |
1990 | 36211 | 16924 | 46.7 |
引入规模工业企业(1998-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的概念后,工业经济和规模工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2003年、2007年、2011年、2014年,工业经济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8.6%、45.2%、60.1%、71.5%、64.4%;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8%、15.4%、54.8%、57.3%和62.1%,除2012年以来,因煤炭售价下滑,三产发展力度加大,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保持稳定上升。
2000-2013年工业经济和规模工业在全市GDP中比重变化表
年份 | GDP(亿元) | 工业增加值 (亿元) | 比重(%) |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 比重(%) |
2000 | 20.6 | 8.0 | 38.6 | 2.2 | 10.8 |
2003 | 28.9 | 13.1 | 45.2 | 44.5 | 15.4 |
2007 | 93.0 | 55.9 | 60.1 | 50.7 | 54.5 |
2011 | 208.4 | 149.0 | 71.5 | 119.4 | 57.3 |
2014 | 214.7 | 138.2 | 64.4 | 133.4 | 62.1 |
按照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分类,高平的工业经济大概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版块,分别是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冶铸及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煤炭开采洗选加工产业版块:主要围绕煤炭资源优势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包括34座煤矿企业,26座独立洗煤企业,两户焦化企业、3户煤化工企业、1户水泥企业和10余户煤矸石粉煤灰墙材企业。34座煤矿企业总产能3740万吨/年。其中,科兴集团有13户,产能1215万吨;煤销集团有13户,产能1215万吨/年;兰花集团有唐安、伯方、望云、东峰、百盛、同宝6户,产能720万吨/年;晋煤集团有长平煤业1户,产能500万吨/年;青龙集团有同昌煤业1户,产能90万吨。除此之外,目前还在筹建的西部煤田沟底矿井,规划产能500万吨/年。26座独立洗煤企业年入洗能力1710万吨。因原料供应和市场销售问题,现约有3/4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焦化企业包括三甲焦电、兴高能源两户,产能焦炭100万吨/年,电力3亿千瓦时/年。因市场原因,现三甲焦电处于停产状态。煤化工企业包括晋丰煤化、晋煤天源、兰花丹峰3户,产能尿素14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二甲醚10万吨。墙材企业包括15户煤矸石煤粉灰砖厂,年产能约10亿块标砖。 冶铸及装备制造产业版块:主要是围绕冶炼铸造传统产业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现有220m3以上高炉5座,铁水产能130万吨。主要包括泫氏铸业、泫氏铸管、福鑫铸管、福川制铁、昌平煤机、禾木佳矿山设备、金长机电、高达电线电缆、安达科工贸9户企业,主要产品有铸管、矿山专用设备、精密铸件、电线电缆等。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版块:主要是围绕生猪、丝麻、果蔬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形成的一个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新胜肉类、吉利尔潞绸织造、厦普赛尔食品饮料、高平化工公司(原料为玉米芯)、神隆氏生物、九康食品等大型企业和一批中小型企业。主要产品有冷鲜肉、饮料、服装、食醋、糠醛、糠醇、小麦粉、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血红素等。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版块:主要是近年来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城市转型,打造的一个新型产业版块。主要包括唐一新能源、融高太阳能、海诺高性能保温材料、科兴光电等新上项目。现在上述企业均未达产达效,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还未显现。 除此之外,我市规模工业中,还有维高水泥、天坤特材、长春热力、佳恒热力、润丰塑料、丹阳橡胶等一些其他企业。 2014年,规模工业产值137.7亿元,销售收入140.2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46户规模企业中,25户出现亏损,亏损总额高达11.6亿元。分行业看,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版块是我市工业经济的绝对支柱,2014年产值112.6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1.8%;冶铸及机械制造版块产值14.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10.8%;农副产品加工版块产值8.1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5.9%。 从规模工业主要指标看:近十年来,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较好,特别是煤炭“黄金十年”带动,整个工业呈现出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12年至今,煤炭“黄金十年”终结,工业产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特别是效益指标快速下滑。短短两年内,规模工业利润由正转负,由峰值2011年的35.4亿元急转直下至2014年的-8.5亿元,明显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特点。 2006-2014年规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单位:万元)年份 | 户数 | 产值 | 收入 | 利润 | 亏损 | ||
亏损户数 | 亏损额 | ||||||
2006年 | 45 | 618721 | 595576 | 73843 | 5 | 1452 | |
2007年 | 53 | 816663 | 824438 | 82198 | 8 | 1553 | |
2008年 | 58 | 1312688 | 1273095 | 221009 | 5 | 1796 | |
2009年 | 65 | 1350624 | 1318031 | 140707 | 17 | 31521 | |
2010年 | 64 | 1664599 | 1659602 | 198947 | 18 | 46214 | |
2011年 | 43 | 2282954 | 2099276 | 353725 | 9 | 38396 | |
2012年 | 46 | 2122944 | 2081954 | 233976 | 8 | 30182 | |
2013年 | 50 | 1693534 | 1686739 | -3638 | 21 | 90737 | |
2014年 | 46 | 1377338 | 1401586 | -84855 | 25 | 116121 |
年份 | 煤炭开采加工 | 冶铸机械制造 | 农副产品加工 |
2000年 | 22.9% | 28.4% | 24.9% |
2003年 | 53.2% | 19.9% | 14.5% |
2006年 | 86% | 5.8% | 7.6% |
2009年 | 88.3% | 5.7% | 4.9% |
2012年 | 86.3% | 6.4% | 4.9% |
2013年 | 84.2% | 8.3% | 6% |
2014年 | 81.8% | 10.8% | 5.9% |
二、运行特征
通过对上述现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高平工业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结构失衡、发展方式粗放、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经济效益低下、主导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不良特征。 1、一煤独大的煤炭资源型经济特征。 根据国家最新矿业资源型城市界定标准有3条:资源工业增加值占城市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资源行业就业占全部工业就业的比重达到5%以上;资源占全国占有率的3%以上。满足其中一条,就可将该城市定义为资源型城市。而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我们高平煤炭开采洗选行业增加值占工业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6%,煤炭开采洗选行业就业人员占整个工业从业人员比重达79.9%,属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从资源型城市城市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不同时期看,如果29座保留矿井和西部沟底矿井全部投产后,高平煤炭产能将达到峰值,且产能稳定保持10多年时间,属典型的成熟型资源城市。高平明显呈现出“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一些经济学家通过观察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指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将面临三大问题和三大危机。 三大问题:一是一业独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对资源高度的依赖,致使产业结构畸形发展。我们高平在近十年来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转化产业近十年来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一直高达80%以上;我们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0%来源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结果高平的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其低下,成为一个“跛足巨人”,一脚深一脚浅地跋涉,一个趔趄就可能陷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危机。2012年上半年,煤炭市场售价开始急剧下滑,我们高平经济就跟着掉头向下,2014年一些经济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二是发展定位问题。就是城市“因矿而兴”、“矿衰城衰”。大部分企业和人员都是围绕资源型产业转,依附关系明显,自身造血能力薄弱。比如我们高平,我们的独立洗煤厂到目前为止还有26座,年入洗能力1710万吨,如果加上煤矿配套建设的洗煤厂,我们现在生产的原煤全部进行洗选,产能仍有很大富余,结果造成现在3/4以上独立洗煤厂陷入停产困境。还有相当一部分个体运输户,车辆基本上是为了拉煤炭存在。结果高平80%以上的人挣得煤炭钱、花的煤炭钱。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改变,一旦煤炭资源枯竭,就会出现大量企业停产倒闭,经济大幅负增长,工人失业,居民收入急剧下降。三是后期增长后劲小的问题。在资源型城市当中,是否进入资源枯竭期对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现在还在成熟期,但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他城市。比如我们的近邻焦作,从1956年建市之初,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95年资源型企业有1233个,从业人数8.8万人,年产矿2109万吨。但在进入“九五”后期,资源枯竭问题开始显现,全市资源型企业效益下滑。到1999年,全市GDP比上年下降了13%,财政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了24%和12.2%。整个“九五”期间,焦作的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5%。 三大危机:一是产业断档危机。如果不及早考虑转型问题,形成多元支柱产业结构,资源进入枯竭期,独力支撑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采掘业也自然开始萎缩陷入低谷,并最终将退出城市GDP增长“主发动机”的地位,慢慢从“擎天柱”变成了一根“稻草”。只有及早谋划转型产业,在资源枯竭之前将接替产业培育成绝对支柱,才能顺利度过这个危机。二是环境破坏危机。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特别是开采后修复治理不到位,使我们黄土高原这个原本生态脆弱区的区域付出了巨大代价。根据中科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山西可持续发展总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在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在第29位,山西是全国环境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现在查不到县一级环境评估情况,但我们切实可以看到的现象有我们高平的母亲河丹河接近断流,整个高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井越打越深,几百米的井已经屡见不鲜。三是工人就业危机。资源枯竭后,资源采掘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失业产业工人流向社会,工人要吃饭,但又没有收入,实实在在饭碗问题,将会成为上访告状,乃至引发治安事件的非常不稳定因素。早些年,辽宁阜新、云南东川、甘肃白银等地,因为企业破产后生活无着落,百人、千人上访、封堵公路铁路、围堵、围攻党政机关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也有可能因资源枯竭而亡。专家们形象地将人类历史上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总结为“春蚕型”和“蝌蚪型”。“春蚕型”城市就像春蚕作茧、丝尽而亡,整体搬迁。比如美国西部一些矿区,现在已经整体搬迁,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跳上岸,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蜕变成“青蛙”,即使资源枯竭,城市也会可持续发展。成功的范例国外有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日本北九州,国内有辽宁阜新、甘肃白银、河南焦作、云南东川。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看,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市场主导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以煤铁矿区和石油产区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二是政府主导型,如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洛林大区、英国的伯明翰市等地区或城市;三是产业援助型,如日本的产煤大市北九州等。 我国在确定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后,也涌现出一批成功典范。主要有辽宁阜新为主的资源转换模式,甘肃白银市为主的科技主导模式,河南焦作为主的产业延伸模式,云南东川区为主的特区带动模式。 2、质量效益不高的粗放型增长特征。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有些同志一提起经济质量和效益,就会想到“三大收入”,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应该说,“三大收入”增长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目标之一。但从深层次看,最能体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主要是发展方式是否合理,经济结构是否协调,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在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资源的深度加工、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体现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合适的投资回报率、高效的资源配资效率。 我说高平现阶段工业呈现的“质量效益不高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一是从资源有限性方面看,发展不可持续。这是我们全国都在面对的一个问题,比如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9.5%,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78.5%。结果国内钢铁行业景气指数基本是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英国力拓集团三大巨头脸色。具体到高平,我们的优势资源煤炭现有29座保留矿井资源可采年限为10-80年,其中可采年限低于20年的7座、高于50年的仅3座;即便是被我们称为高平煤炭产业最后希望的沟底煤田,可采年限也就是60多年。我们的劣势资源水,现在已经不得不依靠张峰引水工程进行补充。二是从资源的深度加工方面看,产品附加值低。从价值链上看,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越高。如果1吨煤转化成电力可以增值2倍,转化为尿素可以增值3倍,转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以增值10倍,转化成醋酸丁酯可以增值4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以增值近80倍。我们看看我们的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转化产业链,2014年全市共生产原煤2039.5万吨(不含望云、伯方、唐安),原煤外销938.8万吨,46%的原煤没有经过转化直接外运,距离原煤就地加工转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即便是现有的煤炭转化企业,终端产品也仅限于焦炭、尿素、甲醇、二甲醚四种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三是从企业现有规模看,资源利用率低。随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来源开始从主导产品转向副产品。比如焦炭行业,现在处于世界领先的德国从焦炭副产品煤焦油中提取的化工产品多发200余种。国内相对领先的宝钢,焦化企业副产品已达到精制焦炉煤气、苯类、萘类、酚类、炭黑系列产品等50余种,焦炭副产品销售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0%左右。而我们兴高能源、三甲焦电两户焦炭企业产品只有焦炭、电力两种,唯一的焦炭副产品电力销售收入在企业销售收入中仅10%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焦油中某些组分虽然价值很高,但含量很少,占l%以上的品种仅有13种,要增加焦炭副产品,必须形成一定规模。目前煤焦油加工项目最低准入门槛是10万吨,且在这个规模,煤焦油中提取的化工产品仅有20种左右。而我市的焦炭企业在兴高能源兼并三甲焦电之后,焦炭产能也仅100万吨,煤焦油大概在4万吨。因为规模小,还不具备精深加工的经济价值,结果煤焦油只能选择燃烧后发电这个比较低端的转化途径。 3、依赖投入拉动增长的要素驱动型特征。 我们回顾一下2000年以来高平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2000年到2011年,高平工业经济一直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详细分析其中的增长因素,这十年规模工业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实际上是由两个因素带动的。一是价格因素。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走出低谷,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扬,煤炭进入“黄金十年”。2011年的煤炭售价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十倍左右。煤炭价格的快速攀升带动了规模工业产值的高速增长。二是产量因素。2000年,全市煤炭产量仅651.1万吨;到2011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2013.3万吨,相当于2000年的3倍。加上煤化产品从无到有,2011年共生产焦炭81.66万吨、尿素78.3万吨、甲醇17.5万吨。工业产品量的增长成为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规模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几个年份。2006年,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9.4%,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晋丰煤化二期投产,晋煤天源(原天脊中化)当年后半年投产;2007年,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7.9%,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三甲焦电当年后半年投产,晋煤天源上年度后半年投产后产量的进一步释放;2008年,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9.6%,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三甲焦电上年度后半年投产后产量的进一步释放,煤炭价格的快速增长(2008年规模煤炭企业产量增长24%,产值增长达到87.4%);2010年,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8.5%,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天坤特材投产,后半年新胜肉类的投产;2011年,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9.3%,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新胜肉类上年后半年投产后产量进一步释放,前和复产,米山、游仙山、裕兴联合试运转。 4、主导产品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型特征。 2014年,我市纳入统计口径的主导工业产品有20余种。包括原煤、洗精煤、焦炭、尿素、甲醇、二甲醚、铸管、铸件、糠醛、糠醇、电力、冷鲜肉、水泥、蚕丝被、服装、碳酸饮料、饮用水、果蔬汁、电线电缆、塑料制品、太阳能电池。用具通俗的话讲,这些产品大多属于“大路货”,也就是你生产、我生产、大家都能生产。在这里面,或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别人不能模仿;或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或品牌力量比别人大的产品也就那么3种。一是原煤中的3#煤。仅产于晋城地区,素有“白煤”“香煤”、“兰花炭”之称,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洗精煤是冶铸行业高炉喷吹煤的唯一选择。这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现储量已经不多。二是铸管。泫氏连续16年全国产销量第一,产品曾进入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现建有全国建筑排水管道系统技术中心,属行业领军企业。三是黄梨汁。依托高平大黄梨开发出的果蔬汁,因原料独特,别人不能模仿,厦普赛尔果汁系列饮料是 “中国名牌产品”,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 关于高平这种产业低层次竞争型格局的成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习惯于模仿。201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以前经济发展情况有过这样的总结性表述: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正是因为消费的模仿排浪式特征,产品长期供给不足。让一部分人还未走出“有产品就不愁卖”的短缺经济思维,不愿在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上下功夫。二是人才缺乏。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曾说过,“当一个地区利润高出另一个地区30%时,人口就会向这一地区不断地流动”。受长期的城乡两元结构造和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影响,我市作为中部地区的县一级行政区域,收入水平、发展空间很难以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相比,在人口吸引力,特别是高端创新人才吸引力上处于弱势地位,进行产品创新缺乏必要的研发人才支撑。三是煤炭资源诅咒。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煤炭属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干什么都没挖煤挣钱,也没挖煤省心,结果受资本逐利性和人思维惰性影响,大量人员、资金向煤炭集中,挤压了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前些年我们虽提出一矿一企,要求一个煤矿上一个转型项目,但许多煤老板都是为完任务而完任务,觉得亏得起,煤炭补得起,上项目不考察、不论证,做做样子,最多撑起个架子,至于是否具有发展空间,能否盈利,根本不去关注。 三、现实和潜在问题 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减速、结构调整阵痛开始显现、前期刺激政策负面效应开始消化,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矛盾日益凸显,我们高平工业经济增长中的问题逐步显现。一些问题表现已经相当突出,严重威胁到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对未来工业级经济的影响清晰可见。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否则将影响当前高平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甚至造成未来发展的不可持续。 1、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2014年,我市46户规模企业累计利润-8.5亿元,同比增亏8.4亿元;累计亏损额11.6亿元,同比增亏2.8亿元。25户出现亏损,比同期增加5户;亏损面高达54.3%,远高于11.9%的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效益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企业来讲,一个盈利的企业虽然不一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但没有效益的企业发展必然不可持续。盈利状况短期事关企业资金链安全,轻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重则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破产死亡。长期如此则影响企业再投资能力,致使企业发展不可持续。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企业亏损面过大,亏损额过高,必然影响区域经济运行基本面。 2、煤炭开采加工产业陷入困境。对于当前煤炭产业的现状,王儒林书记曾讲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亏不起也停不起”。具体到高平讲,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环保约束作用。随着“雾霾”成为新闻热词,“淘汰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减量替代”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对煤炭销售、特别是高硫高灰煤销售形成较大制约。目前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煤炭消费量下降2.9%,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66%降至64.2%。2014年9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相继出台,随着这些政策效应的和逐步显现,全国煤炭消费量将呈现一个稳步下降的过程。 二是产能过剩严重。在规模工业中占据80%以上的煤、焦、化三大涉煤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均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煤炭行业,2014年全国煤炭实物消费量35.1亿吨。据统计全国现有产能约40亿吨,2014年,年初库存约1.6亿吨,全年进口2.9亿吨,理论供应量达到43.2亿吨,产能过剩率23%。如在建约11亿吨产能全部投产后,国内产能将高达51亿吨,在不考虑煤炭消费量下降、库存和进口煤影响下,产能过剩率将达到45.3%。焦炭行业,全国总产能约6.8亿吨,消费量约4.7亿元,产能过剩率高达44.7%。煤化工行业,从主导产品尿素看,目前全国产能约8200万吨,2014年实际生产约7000万吨,国内销售约5600万吨,出口约1300万吨。现在产能过剩率为18.8%;一旦出口受阻,产能过剩率将高达46.4%。按照经济规律,产能过剩率在某一行业内10%至15%时会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属于良性竞争;超过30%,全行业利润就会“归零”;如果超过40%,全行业就会无一例外地陷入崩盘的危机之中。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占规模工业产值80%以上的煤炭、化工、焦炭企业都存在崩盘的可能。高平市29座地方矿井煤炭产量结构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度 | 煤炭 产量 | 3#煤 | 9#、15#煤 | ||||
产量 | 比重 | 产量 | 比重 | ||||
2011 | 1244.8 | 803.10 | 64.5 | 441.7 | 35.5 | ||
2012 | 1156.8 | 656.16 | 56.7 | 500.64 | 43.3 | ||
2013 | 980.52 | 554.55 | 56.6% | 425.97 | 43.4% | ||
2014 | 1023.2 | 442.05 | 43.2% | 581.15 | 56.8% | ||
全部投产后 | 2700 | 600 | 22% | 2100 | 78% |
三是煤炭结构变化。经过多年开采,我们的3#煤资源已日渐枯竭。煤炭产量中,3#煤比重逐年减少,9#15#煤比重逐年上升。2014年底,29座地方保留矿井中,累计生产煤炭1023.2万吨,其中3#煤生产442.05万吨、9#15#煤生产581.15万吨。3#煤与9#15#煤比重由2011年的64.5:35.5转化至43.2:56.8,待29座保留矿井全部投产后,这一比重将达到22:78,且随着现有3#煤开采矿井资源枯竭,9#15#煤比重还将进一步扩大。因9#15#煤高硫高灰特性,售价较低,本已出现成本倒挂(2014年,9#15#煤生产矿井吨煤亏损约60元左右)。在今年初《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含硫量高于3%的煤禁止销售,含硫量高于2%的煤禁止超出600公里运输,我们高平的9#15#煤含硫量均在3.5%以上,下组煤生产矿井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四是转化能力不足。因长平、东峰两户企业原煤外运未纳入统计口径,我们但从地方矿井原煤外销情况看,近3年来,原煤外销量在地方煤矿产量比重一直高达70%以上,特别是随着2014年9#15#煤产量上升,我们高平缺乏高硫煤转化项目,这个比重进一步上升达到91.8%。这一现状不仅制约了煤炭附加值的提升,而且致使《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下组煤销售极为被动。高平市煤炭外销情况表(单位:万吨)
年度 | 产量 | 外销量 | 比重 |
2012 | 1156.8 | 819.7 | 70.9% |
2013 | 980.52 | 739.7 | 75.4% |
2014 | 1023.2 | 938.9 | 91.8% |
3、非煤支柱产业迟迟不能成型。
由于煤炭“黄金十年”,受资本逐利自然属性,优势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各种资本和生产要素快速向煤炭及周边产业集中,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挤出作用。而煤炭开采加工产业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资产专用性强、产品结构变化性差,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刚性和发展惯性,产业调整难度较大。近十年来,尽管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成效仍不明显。2014年,我们非煤产业在规模企业产值中的比重仅为81.8%,第二大产业冶铸及机械制造版块产值14.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10.8%,还远不能承担起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任。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这个优势产业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比如,从资金上看,资源整合后我市29座矿井中,24座需要扩能改造或重新建设,共需要投入资金150亿元以上,由于资金的有限性,煤矿产业投入资金加大,必然影响其他产业资金投入。二是转型途径选择影响。2000-2006年,我们在转型道路的选择上,将大量精力集中于煤炭转化项目上,先后建成兴高、三甲两个焦化项目,晋煤天源、晋丰煤化、兰花丹峰三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带动煤化工产品的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一期间工作的最大亮点。直至2014年,这五个煤化工企业在规模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仍高达29.4%。三是其他非煤项目缺乏大型企业作为支撑,短期内很难形成集群效应。比如,我们近几年来付出很大努力,寄予很大希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因为起步晚、规模小、技术突破难度大,科兴LED、鑫豪管材、海诺科技、融高太阳能、唐一新能源虽投入大量资源,但产出仍极为有限,甚至部分企业因资金、市场、技术等因素处于停滞阶段,到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4、转型升级缺乏高端人才支撑。 201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对未来形势的研判提出9个趋势。这九个趋势,有一条清晰地脉络,就是对“创新”的要求。而制约创新的第一根源在于人才。正如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一句台词,“21世纪最缺乏什么?人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支撑企业发展的管理、技术、文化等竞争力最终要靠我们方方面面的人来落实。比如,我们的泫氏、兴高外聘了一些专业人才,就是因为缺了这些专业人才,关键岗位、关键事情就要出问题,企业就不能运转顺畅。高层次人才作用就如同我们说的一句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了高层次人才,技术、资金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解决。人才,对于发展经济来讲,就是围棋中的“眼”,有他,活一片;没他,死一片。我认为,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有两种人才。一是管理人才,就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主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作为其他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对于每个地区来说,企业家都是稀缺资源。正如军事家必然是在战场中成长存活的少数人一样,企业家也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带领企业存活下来的少数人。从这一点来讲,要出现大量的企业家,首先必须有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现在,高平仅有工业企业1054个,而昆山工业企业接近1.5万户,是我们的14倍。由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现在我们虽然出现了一些企业家,但还未形成一个群体。二是技术人才,就是研发人员和高层次的技术工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先后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晋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但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对高层次人才引力不足,企业研发实力仍然不强。因为发展环境、发展空间的受限,对于高平这个县级市来说,是很难解决,甚至是不可解的一道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转变思路,变要他们“来”为我们“去”,通过在大城市设立研发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高技术产业工人队伍的问题,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问题,我们现有的高技术工人队伍主要集中于煤炭开采加工转化领域,非煤领域高技术工人队伍极为短缺。要破解着个难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在短期的引进和长期的培养上同步努力。 四、潜在优势 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实质上是对现在的潜在优势认识和利用,是将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一个过程。就目前来讲,我认为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可供我们转化利用的优势主要有3点。 1、煤炭原料优势。前文中讲过,近2-3年内我市29座保留矿井全部建成复产后,全市9#15#煤产量将达到2100万吨,且随着现有3#煤生产矿井资源枯竭,转向下组煤开采,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后,销售受限,现在高平有没有高硫煤转化项目。这是一个明显的问题,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我们发展高硫煤转化项目的原材料优势。从这个方面看,发展高硫煤深度加工项目,我们具备充沛的原料,而且在高平进行就地加工转化,可最大限度减小运输费用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2、产业基础优势。如果总结前十余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成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建设投产,为高平工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一定产业基础。煤化工产业,我们现有晋煤天源、晋丰煤化、兰花丹峰、兴高能源、三甲焦电5户企业,主导产品有尿素、甲醇、二甲醚、焦炭;冶铸机械制造产业,我们现有200立方以上铸造用高炉5座,拥有泫氏这个在全国铸铁排水管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通过几年努力,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海诺科技、唐一新能源、融高太阳能、科兴LED光电等一批项目,为我们加快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了一定产业基础。 3、生产要素优势。各国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技术、信息6种。6种生产要素中,我们在劳动力、土地、资本中具有局部相对优势。从劳动力看,高平市一个人口大市,全市人口约48.2万人,其中18-60岁人口达到31万人,而纳入统计的非农业就业人员仅5.2万人,加上我市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不足3亩/人),大量农业从业人员急需向非农转移,我们的劳动力有数量上的优势。待劳动技能培训机制得到完善后,产业工人队伍具有比较充足的来源。从土地看,我市工业用地价格较为便宜,且土地平整、交通相对便利,工业项目建设费用较低。从资本看,我市具有相对充裕的资金优势。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4.6亿元,存贷差高达153.5亿元。但“资金”并不等于“资本”,只是有可能成为“资本”。面对资金相对分散、理财观念落后、优质项目较少、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要将“资金”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第三部分 高平工业经济转型的一些思路、战略及具体途径 制定工业经济转型的思路和战略,不仅是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更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按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保护环境的目标进行的扬长补短的过程。 一、推进高平工业经济转型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高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不能脱离国内外市场独立存在,更不能背离我们处于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综合分析各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各地区经济发展升级的过程,我认为我们在推动高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要必须遵循6个原则。 1、转型升级必须契合宏观大势。现在国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中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认识”到“适应”,再到“引领”,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做到清醒地认识,才能行动上适应,才能发展上引领。 “三期”中,“经济增速换挡期”,体现的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经过初期的高速发展后,我们如果不主动调整减速,就可能跌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发展陷入停滞。据有关经济学家推测,经济增速换挡后,中国经济将在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保持6%左右的增速,对于这个增速,我们要主动调整观念、积极适应。“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都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状况。改革开放后我们前三十年低水平重复式建设在缓解长期商品短缺矛盾的同时,也造成今天的产能过剩;“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出台,在快速稳定国内经济运行基本面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如药物在治病的同时具有副作用一样,我们的经济政策也往往有其两面性。这个期间有多重要、有多难,我们看一下前一段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就会明白。如果你还没看过,我建议你最好看一看,这对我们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有很大帮助。现在产能过剩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许多人可能都听到一个钢铁产量世界排名的“玩笑”版本。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唐山瞒报产量第五。可在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我们2014年钢铁进口量仍达到1450万吨,进口的这些都是我们还不能生产的高端产品。由此可以看吃,我国的产能过剩,实质上是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提出“九大趋势性变化”、“四个转向”。顺应“九大趋势性变化”,有一条清晰地脉络,就是“创新”。不仅要引导企业不断地在市场划分、生产组织、经营模式、产品开发上创新;还要按照行政机关职责权限在发展方式、调控方式、投融资机制上进行创新。 “四个转向”,即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四点实质是在对“三期叠加”的科学把握上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途径,是我们今后推动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今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目标确定、路径选择、政策制定,还是具体到项目选择,都必须要遵循这“四个转向”。 2、转型升级必须注重科学规划。从上述各个城市转型的经验看,他们实现成功转型,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注重发展规划的制定。从各地区,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县域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特色经济,如2013年江苏昆山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比重达到61.8%,笔记本产量占据全球比重的40%;福建晋江纺织服装制鞋产业在工业经济中比重达到 58.8%;河南巩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工业经济中比重达到45.4%。从资源配置看,如果谋求多个优势产业,遍撒胡椒面,必然导致资源分散,结果会造成没有优势。从产业培育时间看,一个产业从培育到发展壮大,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定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必然一事无成。因此,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必须根据自身特色,科学编制发展规划,选准一个主攻方向,树立“功成不必在我”胸怀,持之以恒长期推进。 3、转型升级必须注重及早布局。从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地区,特别是资源枯竭地区转型的经验看,他们虽然现在在转型产业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转型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诸如,因原有资源产业衰退,经济增长停滞、失业人员增多、维稳形势严峻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转型产业发展有些慢了,没有及时填补资源产业在拉动发展的动力和广泛吸纳就业中出现的空白,转型过程中出现“阵痛”。要缩短转型中的“阵痛”时间,甚至实现“无痛”转型,我们就必须在转型产业发展上及早谋划、及早布局,确保转型产业能够及时填补资源型产业退出后出现的增长动力和吸纳就业的“空白”区。 4、转型升级必须注重统筹兼顾。2013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提出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即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2014年12月,省委王儒林书记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转型发展要做好煤炭和非煤两篇大文章。这些都是在总结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对于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型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要实现资源型地区平稳转型,我们就必须统筹协调煤炭和非煤产业的关系,一手抓煤炭精深加工和高效集约利用,一手抓非煤支柱产业培育。根据这一要求,我们高平眼前是需要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平稳;中期需要加快发展煤炭精深加工产业,实现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高效利用;长远是形成新的支柱型接替产业。 5、转型升级必须注重政府引导。自然界中有一个基本法则“大树底下长不出另一棵大树”。从生物学角度讲,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大树依靠自身庞大的身躯,把周边水分、养分和阳光都吸收完了。如果不通过人为手段干涉水分、养分和阳光分配,结果只会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个法则在经济上同样如此,在只有市场力量的主导下,一个地区优势产业往往会吸纳大部分的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造成新兴产业因为生产要素供应不足,成长困难,甚至会被挤出这个地方。资源型城市在成熟期转型培育接替支柱产业,就如同在资源产业这颗大树下种小树,要保障接替产业资本、优质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供给,为产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必须通过人为干预。即政府通过规划、支持政策、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在接替产业弱小时对其发展进行支持,保障接替产业顺利发展壮大。 6、转型升级必须注重小微企业。产业转型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而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市场补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未来大中型企业的潜力军。在安置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之一“温州模式”,就是以诸多小微企业构成的小企业、大集群、大市场。其优点就在于他们用一大批小微企业织起了一个产业链条网,变传统的产业上下垂直链式结构为渔网式结构,各种小型企业相互配套,协同发展。即便是有少部分小微企业破产,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也会被其他企业迅速取代,不会影响整个经济平稳发展大局。同时,在小微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运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创业园区搭建平台、建立咨询机构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契合“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二、高平工业经济转型的思路和战略 对于战略的重要性,被誉为“中国策划第一人”的何学林在《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一书中曾写道:“只有战略正确,细节才会有意义,执行才会有意义。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战略错误,细节再完美也无济于事,细节越完美,执行力度越大,在细节上下的功夫越大,越是背道而驰,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社会资源越多,危害就越大。” 一个好的战略,必然是对短期长远统筹兼顾的战略。如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必然不能持久;如果只管长远,不管当前,必然不能生存。因此,我们制定战略,只有把长远目标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功。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高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想,我们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应该包括短期,即防风险、稳运行;中期,即强煤炭、延链条;长期,即谋非煤、求突破三个阶段的目标。这三个目标的阶段性并没有明显的分割,而是一个相融并进的过程。这三个阶段的处理,就如同刘伯承元帅形容淮海战役那样,“这就好比一个好胃口的人入了席,嘴里吃着一块黄维兵团,筷子夹着一块杜聿明集团,眼睛还看着盆子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我们的战法叫作‘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对于这三个目标,我们也应该做到嘴里嚼着短期,筷子夹着中期,眼睛盯着长期。 1、短期目标——防风险、稳运行。就是要通过2-3年努力,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显著下降,规模工业整体利润由负转正。 这一点主要是基于当前我们规模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较大,企业生产经营艰难所作出的选择,其实质是解决我们的工业经济的当前生存问题。 前文中讲过,2014年,我们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利润为-8.5亿元,企业亏损面54.3%,亏损额11.6亿元。今年1-9月份,48户规模企业34户亏损,亏损面高达71%,我们的企业现在运营极其艰难。详细看,我们亏损的重点主要在于煤炭开采加工转化产业。从企业个数看,我们的18户规模煤炭16亏损,3户煤化工企业和两户焦化企业全部亏损,现在三甲焦电已经停产快一年半了。从亏损金额看,煤矿企业亏损7.5亿元,占规模企业亏损总额的57.5%;焦化企业亏损0.8亿元,占规模企业亏损总额的6.4%;煤化工企业亏损3.7亿元,占规模企业亏损总额的28%。在焦化、煤化工行业持续亏损局面未得到有效扭转的情况下,煤炭行业又从主要利润点转变为主要亏损源。而这些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市场上行业性产能过剩。要应对这一局面,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主动进行创新,产品转型,通过产品转型踏入一片“新天地”。二是挺过去产能化这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等待同行业一批企业破产倒闭,直至市场供需再次达到平衡,局面自然会有所扭转。这两条路中,由于煤矿企业产品的基本不可变,实质上只有第二条路可走。据高平许多业内人士估计,这个局面5年内不可能得到好转。我们的煤炭开采加工转化行业现在不仅仅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么简单,而是刚刚进入黑夜,还需要走很长的夜路。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必须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困难的时间考虑的更长一些,把措施准备的更充分一些。 ①防风险。一要防范资金风险。建立资金链预警预报制度,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应收账款收缴、合理确定资产负债边界,保障资金安全。二要防范市场风险。高度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在保证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尽可能压缩原料和产品库存,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三要防范稳定风险。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保持生产经营稳定,保障职工正常薪酬发放。建立工资集体制度,防止因收入快速下降和失业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②强管理。一要要求企业对现行规章制度认真清理,强化制度执行力,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二要要求企业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合理确定经营目标,健全目标与薪酬挂钩的奖惩制度,层层分解目标、严格落实奖惩。三要求企业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全面梳理优化工作流程。四要认真提炼总结先进适用的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及时发现培树先进典型,使广大企业、广大员工学有样板、赶有目标。 ③降成本。要求企业,特别是亏损企业牢固树立“节支即是增收”的经营理念,把严控成本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效扭转亏损面和亏损额持续上升的困局。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各环节目标成本分析和成本差异调查,优化简化工作流程,向内层层分解落实成本目标责任,把成本与工资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二要整合供应链、统筹资金资源、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采用比价采购、网上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三要按照“预算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捂好“钱袋子”,过好“紧日子”。 ④拓市场。主动应对产能过剩的宏观环境,加大营销力度。鼓励上下游企业间建立长期供货合作关系,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本地区的产品。特别是要抓住煤炭这个大头,搭建销售平台,统一调度煤源、合理调整价格,避免无序竞争,保持销售价格稳定;要求企业针对《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的严峻销售环境,积极拓展周边市场,建立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企业联盟;督促企业利用各种方式,开展3#、9#和15煤配煤生产,丰富产品种类,以质量夺取市场。 2、中期目标——强煤炭、延链条。就是要通过5-6年努力,做实做强煤企集团,拉长增粗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开采加工转化企业的集约高效发展和延伸循环发展。 这一点主要是基于我们高平作为一个成熟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依然是我们高平当前乃至今后十几年时间内的经济基本面作出的选择。实质上是要运用做强煤炭产业为我们非煤产业发展积累资本、赢得时间。提出这个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3个问题。 第一,解决煤矿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话语权不强的问题。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之后,我市虽整合13座矿井于2009年6月组建成立科兴集团,之后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编制了《山西科兴能源集团组建方案》。但因种种原因,集团公司管理体制机制一直没有理顺,科兴集团下属13座矿井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要让“五指”握成“拳头”,实现煤炭产业的集约高效发展,我们就必须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按照规划,参照兰花集团等煤炭集团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理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逐步实现从母子公司结构向总分公司结构的转变。 第二,解决环保约束趋紧,《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9#、15#煤销售难的问题。随着“雾霾”成为新闻热词,“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减量替代”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对煤炭销售、特别是高硫高灰煤销售形成较大制约。特别是在今年初《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明确提出含硫量高于3%的煤禁止销售,含硫量高于2%的煤禁止超出600公里运输,而我市下组9#15#煤含硫量均在3.5%以上,下组煤销售难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配煤解决一些问题,但未来几年内建设矿井全部复产后,下组煤产量将快速增长,要破解这一难题,增粗煤-电、煤-化两条煤炭加工转化产业链,尽可能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煤-电产业链上,要抓住4×600MW高平电厂建设这个大头,如果这个项目建成的话,年可转化原煤500万吨。同时,还可以发挥实现电力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强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精密铸造、精细化工等高载能产业的发展。煤-化产业链上,要加快发展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煤制聚甲氧基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等龙头项目。 第三,解决煤炭深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我们的煤炭转化企业经过十多年发展,虽已初具规模。2014年,兴高、三甲两户焦化企业,晋丰煤化、晋煤天源、兰花丹峰3户煤化工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比重达到29.4%。但焦化企业产品仍只有焦炭、电力两种,煤化工企业产品只有尿素、甲醇、二甲醚3种,且均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要打造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我想,我们可以考虑两条途径。一是依托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比如,虽然我们的煤焦油产量不足,但是我们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进行煤焦油的精深加工,延伸焦炭副产品链条。针对当前尿素产能过剩的现状,我们可以延伸尿素产品链条,探索以尿素为原料,开发生产尿囊素、氰尿酸、氨基磺酸、三聚氰胺、异丁叉二脲、氨基甲酸甲酯、过碳酰胺、苯甲醛缩氨基脲、邻苯二甲酰亚胺、磷酸脲等下游产品。这个方面,晋丰煤化5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已开始前期工作。还可以延伸甲醇产业链条,利用甲醇加工甲醛、冰醋酸、甲胺、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硫酸二甲酯、二甲基亚砜、甲醇蛋白。二是依托规划中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煤制聚甲氧基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等龙头项目,发展醋酸乙烯、乙丙橡胶、聚氨酯、丙烯酸涂料等煤基新材料;苯二甲酸和聚酯等化纤产品;聚甲氧基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等煤基新能源。实现煤化工产品的多元化、高端化,真正将煤炭产业附加值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三,长期目标——谋非煤、求突破。就是运用10年左右努力,培育新兴支柱接替产业,基本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这一点主要是基于我们高平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未雨绸缪,加快培育非煤接替产业,在煤炭资源枯竭后,保持支柱产业的无缝衔接作出的选择。实质上是为了解决煤炭产业因资源枯竭萎缩后带来的就业问题、财税征收问题和居民收入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其重点就是一个,破解高平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高度依赖性,将非煤产业培育成安排就业、财税征收的主力军。 非煤产业发展我们应该注重两点。一是要做到聚焦,选准其中的1-2个产品作为突破口,有句俗话,“一招鲜,吃遍天”。 就是调动所有力量,专注于某1-2个领域,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比如,温州永嘉桥头镇把小小的纽扣产业做到产值20多个亿,产量占全国的80%,被香港《文汇报》称之为“东方第一大钮扣市场”。二是要傍大户、做配套。就是要主动与行业领军企业沟通联系,放低姿态,以搞最简单的代工起步,利用他们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成熟的管理技术,逐步探索创新,把某一两种产品、甚至是零部件质量做精、规模做大,再逐渐向其他产品延伸,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在这方面,我想纠正我们一些人思想上的一个误区。就是谈做企业动辄说要做自己的品牌,但你在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熟练工人、没有管理经验的时候,做品牌只是一句空话。别看不起代工,世界500强的富士康也是做代工的。况且代工可以积累经验、锻炼工人,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富士康去生产自己的品牌电子产品,一定会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做非煤产业一定牢记“一口不可能吃成一个胖子”,要从小项目做起,从小零件做起,一步步积累经验,锻炼队伍。 发展非煤产业,我们着力点应该放在冶铸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两个产业集群上。 发展冶铸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这方面我们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现在这个产业在规模工业中比重达到10.8%,是我们现在仅次于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转化行业的第二行业,拥有泫氏这个在全国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我们一要进一步巩固铸管产业优势和泫氏品牌优势,支持现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实现裂变扩张,做强铸造产业。二要坚持从最基本的代工起步,利用现有冶铸基础,福川制铁等现有零部件加工企业,发展精密铸造等零部件加工,最终实现高平铸造向高平制造的转变。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个方面除了一些大中城市,基本上所有的县域经济都处于同一起跑线,要把这个集群做大,主要看谁动手快、谁的眼光准。对于这一点,我们不仅要看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带来的高回报,也要客观看待其中蕴含的高投入、高风险。比如,唐一新能源迟迟未能建成投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下游电动汽车产业尚处于发育期,汽车用锂电池销量有限。因此,我们如果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必须擦亮眼睛、选准项目,在此基础上,坚守自己的阵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做好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净投入状态,迟迟不能盈利的准备。对于科兴光电、融高太阳能、唐一新能源等这些已经具备投产条件,但尚未投产的企业。我们要积极想方设法,与同行业大型企业联系,通过并购、重组、代工等形式,在有效盘活已投入的资产的基础上,先把生产搞起来,把自己的技术工人培养起来,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 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做项目 企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项目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而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高质量的项目作为支撑。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最终必然要归结到如何选择企业、如何做成项目上。只有选对企业、选准项目,才能尽快实现经济的转型优化升级;如果在企业和项目选择上出现失误,不仅会延误我们转型升级的时间,更将对我们生产要素特别是宝贵的工业用地资源造成浪费。因此,学会选企业、选项目,已成为我们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能力。 “商场如战场”。企业事实上是一个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的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而90%以上的企业死亡是因为项目选择不当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对企业、选准项目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我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看,选择企业,我们必须做到“六看”,即看盈利、看产品、看范围、看管理、看资金、看心态;选择项目必须关注“三个坎”,即选项坎、建设坎、达效坎。 1、选择企业的“六看”。 如同一切事物都不能背离其内在运行规律一样,企业经营也有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如果背离了这些法则,企业走向破产只是早晚的事。 第一,看盈利,就是看企业是否背离了盈利这个第一目标。在商言商,做企业就是要要以赚钱为目的,以赚钱为最大目的,把赚钱置于第一位。这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有些企业经营者会说“我是想做一番事业”,也有人会说“为了一展所长”。但这些都是以企业盈利为前提的,如果不能盈利,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生存吃饭都成问题了,还谈什么做事业。所以呢,我们选择企业,一定要系统了解这个企业逐年利润情况。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几年亏损,问题还不大。但如果年年亏损,从未盈利,甚至亏损额还越来越高。那么,我建议你们还是果断放弃。 第二,看产品,就是看产品是否做到了适度超前。主要就是要把握一个适度的问题,不能太过超前、也不能明显落后。如果太过超前,往往会成为壮烈牺牲的“先驱”。 比如,大约20年前,中国彩棉产业化第一人赵某先后为彩棉的研发种植投入近1亿美元,但他没有等到彩棉赚钱的时候就已弹尽粮绝,从彩棉产业中消失了。如果太过落后,必然迎来的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结果肯定是激烈的价格战,就像我们国内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家电行业大战,生动地诠释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句话,结果两败俱伤,整个家电行业都成了微利或者亏损企业。因此,如果市场上现有产能和在建产能已明显超出需求,而企业有没有技术、品牌等方面的竞争力,要果断放弃;如果产品还看不到有消费者接受,需要从头开始培育市场,而企业资金实力有明显不足,要慎重考虑。 第三,看范围,就是看经营范围是一个拳头还是五根指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企业的精力同样也是有限的。凸透镜能点火是因为它把一片阳光集中到一个点上,一个人、一个企业能成功是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因此,市场竞争中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集中所有人力、财力、物力于一个点上,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可以看一下许多企业已经做大了,成为一个集团公司,但他的主业仍很集中,或者关联性很强。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碳酸饮料、格兰仕的微波炉、联想的计算机产业,还有马云淘宝做大了,又去开了一个天猫。即便是企业有转型的必要,比如煤炭等受资源约束很紧的企业,产业其实也是一种两元化,最多三元化,主导产业之外只有一两个重点。因此,如果看到一个企业铺的摊子很广,资源分配基本平均,各产业间的关系又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我们还是不要在他们身上浪费资源和精力了。 第四,看管理,就是看制度流程是否简明扼要。“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 。数学家华罗庚这一名言告诫我们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是我们做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做企业一定要把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一个个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然后高效地加以解决。就像任正非所讲,华为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简化、固化,由此往复循环。如果一个企业的某个岗位上的管理制度就能编成厚厚的一本书,员工背都被不下来,那么制度的执行力我们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如果发现这个企业的制度极其繁杂,工作流程乱而无序,分工不太明确,其成长性和持续性必然是个问题。 第五,看资金,就是看企业是否始终有一定战略储备资金。理财上有一个通行的法则,“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企业投资也必须要留有余地。如果一个企业能筹集到多少钱,就做了投资预算为多少钱的项目,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一个正常的企业出现这种行为往往有两个时期,一是起步时期,底子薄,需要拼一把。二是面临绝境时候,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杀出一条血路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比如实际投资超出预算、比如达产达效时间延迟。对于这种企业和项目,如果你不能在他必要时为他提供融资帮助的话,你最好慎重考虑。 第六,看心态,就是看企业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主席讲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警句,对我们做企业同样适用。回首30多年市场经济发展史,我们发现多少企业因为傲慢和自负而倒下。1984年,马胜利承包经营石家庄造纸厂获得成功后,骄傲自负,一口气承包了100家造纸企业,结果企业先后承包失利,马胜利提前退休。1989年,史玉柱卖汉卡一举成名之后,头脑极度膨胀,进入房地产和医药保健行业,发誓要盖“中国第一高楼”,结果巨人集团轰然倒下。因此,我们选择企业和项目,需谨记“自负是失败的起源”。 2、选择项目需关注的“三个坎”。 项目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载体,是企业能够生根发芽稳步成长的基础,也是我们一个地区经济转型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我们选准企业只是基础,要保持项目的高存活率、高成长性,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双赢”,我们还需要对项目全程,特别是选项坎、建设坎、达效坎跟踪关注,发现不对的地方,及时为企业提个醒。 第一,选项坎。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选择了一个好的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回顾我们高平项目建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诸多项目或建设途中夭折,或建成后持续亏损,短短几年就倒了下去。认真反思这些项目失败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性因素,就是没有选准合适的项目。而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必须做好三点。 一是必须搞好前期调研。要做到“知己知彼”,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建立在对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和对外部环境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企业选择项目一方面必须对自己发展战略、优势领域、员工队伍、投资能力,投资地区产业分布、发展导向、水电路气基础设施、自然条件,周边地区原料供应、市场规模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必须及时准确搜集相关国家产业政策、行业产能、市场分布、原料供应、行业生产设备工艺及盈利能力。根据这些情况科学分析判断,选定合适的投资项目。 二是必须高度注重可行性研究。就是要关注关系项目运营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每个细节,做到通盘考虑外部环境,对未来中长期变动趋势作出科学评估和判断;通盘考虑企业能力,科学分析项目与企业、周边环境是否合适;通盘考虑经济效益,对产品综合成本和市场售价紧密关联的要素,诸如主要原料、员工薪酬、产品市场供需等重要因素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分析预测;通盘考虑项目风险,未虑胜,先虑败,充分考虑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应作出应急方案。 三是必须做好不可行论证。一颗螺丝不合格就会导致火箭上不了天,一个细小的环节考虑不周,也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与上海嘉定区合作时,西上海集团老总吴建良在谈到项目论证时说过一番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他说,我们投资选择项目,常用的一个方式是在项目可行性报告出台后,选派专人在项目建设地址考察,对项目“挑刺”,专在不可行性上做文章,对于经过多人批驳仍驳不倒的项目,才决定投资上马。随后,我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发现正反双向论证早已被一些地区和企业发展所验证,是一条极为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我们应该拿过来照着执行。 第二,建设坎。再好的规划也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如果说选项坎考量的是企业的眼光,建设坎则考量的是企业的执行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执行力,把握好设计控制、资金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五个环节,项目可行性报告只能可行在纸上。 设计控制:这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他不仅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成本(据专家测算,在设计阶段可以控制70—85%的工程投资,后面的施工、材料、劳务只能控制15—35%),其设计的生产流程规划、工艺和设备选型更直接关系项目建成后运行顺畅程度和产品质量高低。所以再设计上,必须统筹考虑生产工艺、建设成本、工程质量、进展速度和企业项目运营能力,尽可能寻求最优方案。几年前,我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个设计控制失败的案例。温州有一个私营企业,看到被人生产一种塑料产品钱都赚疯了,他决定尽快投资这一项目。这时,有人劝告他,有一个更为先进的设备即将投产,建议他推迟几个月开工。他没有听,结果不到一年,这个项目因设备落后,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资进行改造。 资金控制:就是确保项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没有闲置和短缺现象。项目设计完成之后,认真研究项目总投资,每个节点完成时间、所需资金,对筹资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细化,认真审核确定每个时段的资金需求,统筹安排各个环节筹资方式,制定资金筹措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尽可能避免出现因资金延误进度和资金长期闲置等现象的发生,实现在确保建设资金能够适时到位的基础上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咱们高平有一位民营企业老板,给我说过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我是什么时候资金分配都要做到现有项目流动资金占1/3,新项目投资占1/3,自己手中留1/3应急”。核心就是说,资金上始终要留一手,做好应急准备。 质量控制:就是是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项目建设环节进行质量检测、控制,确保达到或超出设计要求。在项目建设中,要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一般采取以下2个措施:一是组织设计单位、自己企业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召开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会议,有疑问、不妥的地方及时指出并妥善解决,确保有关人员熟悉、吃透施工图纸。二是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和竣工质量检查工作,如发现问题则要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返工,绝对不可以疏忽。 进度控制:就是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按照统筹论要求,编制最优施工计划,如果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及时分析处理并修改记挂。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特别是要注重运用统筹学的方法,找准制约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全程跟进,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防形成“瓶颈”。 成本控制:目的是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建设成本,减小项目建设投入。成本控制一般采用3个措施。一是优化施工方案,寻求工期与成本的最佳平衡点。二是全程预算管理,先算后做,借鉴邯钢“成本倒推”,压缩施工成本。三是加强质量管理,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返工而导致工期延误或成本增加。 第三,达效坎。“行百里者半九十”。 项目的建成,也仅仅是项目投资过程中的第一步,要完成设备调试,顺利投产,安全度过盈亏平衡点,实现达产达效,还需要做到“五个一”,即选择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组建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搭建一条稳定的购销渠道、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营模式、创造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五个一”,尽量在在项目决策之时,就着手规划,通盘考虑。特别是项目经理和工作团队,最好在项目建设之前就搭建完成,并参与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孙子兵法》曾讲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对将帅最基本的要求。同样,这也是对项目经理的基本要求。智,就是有预见力、运筹力、决策力、管理力。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做事有计划、工作积极主动。信,就是言而有信、行而有信、信守承诺、信守赏罚,具体讲就是工作尽责,处事公平,执行力强、亲和力强。仁,就是管理民主、关心下属、顾全大局。通常表现在注意下级培养、能听取吸收下级意见,判断与处理问题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着想。勇,就是勇于创新、用于决策、敢担风险。通常表现在决定事情果断明快,面对失误勇于承担终端责任。严,就是律己严,定制度严,执行制度严。 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曾经有一本畅销书《狼图腾》,我读了之后感触颇深。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如果单打独斗,狼绝不是虎、豹的对手。但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狼却轻易击败了这些竞争者,将所有的猛兽逐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狼更加依赖群体的力量。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狼群纪律严明,协作紧密,战斗力强。战斗中,只要头狼一声令下,群狼便各就各位,奋勇出击,互为呼应,有条不紊,极具渗透力和胁迫感。因而在草原上,任何动物都不是狼群的对手,哪怕是万物灵长的人类,也不时会受到威胁。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我们真正值得崇拜的“图腾”不是狼,而是狼群身后的“团队精神”。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呢?拿破仑说班长是军中之父,斯大林说班长是军中之母。作为兵头将尾的班长、排长,往往是一支部队的灵魂、士气、战斗力的再造者和传递者。在战争中,只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军官,就能很快形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对于一个项目来讲,其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就是一支军队中的排长、班长,是项目得以顺利运转的技术、管理经验,企业精神、员工团队士气、战斗力的再造者和传递者。因此,成功的企业必然高度注重基层管理团队的建设。 一套科学的运营模式。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话,谈到领导者的四重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就是说,最好的领导者,让下属各行其是,互不干扰,也没用漏洞可钻,只要掌握好关键脉络,具体的工作,让下属自由发挥就行了;次一等的领导者,和群众打成一片,关系和谐团结,通过亲身的参与形成凝聚力,达成管理目标;再次一等,不能杜绝问题发生,但出了问题能找到责任人,赏罚分明,大家都会畏惧他;最无能的领导者,下属根本不听,或阳奉阴违,一点威信也没有。这四重境界中,“不知有之”是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运营模式。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自身情况差异,其运营模式也有很大差别。但评价一个运营模式是否科学的标准却是相同的。即,企业文化是否合适,组织架构是否高效,工作流程是否精细,管理考核制度是否简明。 一条稳定的购销渠道。评价一个项目最终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达产达效。这其中,达产就是指项目生产走向正常,产品产量达到或超出设计要求。而生产的稳定正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是否稳定可靠。特别是在现在企业管理日益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为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和降低市场风险,各企业均逐步压缩原料和产品库存量,力图实现“零库存”的前提下,一旦原料供应或产品销售环节出现问题,轻则致使企业停工停产,重则可能导致企业死亡。一个项目要想顺利达产达效必须做到原料来源渠道多、货源充足、质量稳定;产品销售渠道多,货款回收快,流转效率高。 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充满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不创新就跟不上时代,不创新就不能做好工作,不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对于我们企业来讲,创新最重要的的是明确一个方向、创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严谨的态度。明确一个方向,就是立足企业自身能力,确定合适的创新工作范畴、导向,而不能一味贪大求洋,为了创新而创新。销售收入2202亿元的华为公司25年来坚持投入销售收入的10%在研发上,现在有超过2.5万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但至今没有一项原创性发明,所取得的只是在西方公司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我们中小企业创新工作更是要集中到围绕企业效益的提升,产品市场的成功,对外部技术管理引进、消化、吸收、改进、优化组合。将创新工作体现到每一点流程的改善、每一点效益的提升、每一点质量的提高上。脱离自身实际能力一味追求原始创新,对我们来讲根本不现实。创造一种氛围,就是建立一套能够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创新积极性的奖励机制,对于促进企业效益提高的小创新进行股权、薪酬奖励;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创新,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宣传创新工作先进典型,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严谨的态度,企业现有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都是经过我们或其他企业长期经验的积累,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后保留下来的,具有较好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如果我们进行局部改良和创新,则可能会对这一系统内其他环节造成不良影响。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指出,创新要与周边环节和谐。这也是我们评价一个创新是否具有经济价值,是否可以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就说到这里。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