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榕树望初心
高山榕,岭南本地树种,生命力强、耐干旱贫瘠,易栽种成活,只要插下枝,它就能顽强地活下去、茂盛地长起来。
深圳有两株有故事的高山榕。一株在仙湖植物园,那是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时种下的。
一株在莲花山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赴广东考察时种下的。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树。
沿着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下行不足百米,有一个小广场,广场南角有一块40多平方米的草皮,就在这块草皮的中间位置,习近平亲手种下了一棵胸径约15厘米的直干高山榕。
那天,他还登上莲花山山顶,向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并俯瞰深圳全貌。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那天是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第24天。
习近平离开深圳后又考察了珠海、佛山、广州。这条路线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走过的。
20年前,邓小平亲手植下的高山榕,见证了这2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20年后,循着先辈的足迹,习近平发出新的改革动员令:“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这初心正与高山榕那坚韧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相呼应。
早在福州工作时,习近平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总结榕树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经历过困惑与曲折,也遇到过无数艰难。但正是由于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和韧劲,我们才取得了如今“傲首云天”的成就。
2019年7月5日拍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外景。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从前。榕树这种扎根深壤、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时代意义。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个重大政治决策拉开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
习近平把这次机构改革比作一场“战略性战役”,他从最开始就定下了“动奶酪”“触动利益”“真刀真枪”的基调。
有数据统计,这次机构改革涉及180多万人,涉及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和人员调整的部门80多个;新组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个、更名4个;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
刀刃向内除沉疴,壮士断腕开新局。改革,是要拔烂树除痈疽的,必然会触及部分利益,其艰巨性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是之前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是之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都亲自领衔挂帅,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义无反顾推进各个领域改革。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2019年6月21日拍摄的河北新河县新河镇六户村一角。
“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这是习近平对于榕树精神另一个层面的总结。这也恰恰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初衷。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截至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6%,比1978年末上升41.7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
1992年,邓小平手植的高山榕,今已亭亭如盖矣。
2012年,习近平栽下的高山榕,也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根植沃野扎深壤,枝展碧空映骄阳。两棵高山榕年年月月遥遥相望,它们并肩而立的地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它们深深扎根的土壤充满生机与活力。
它们叶茂如盖,四季常青,不畏寒暑,傲然挺立,既象征着顽强进取、奋发向上的改革精神,又为世人撑起一片宁静与阴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cctv.com/2019/07/12/ARTIiMzTcFg3Y6AjqJU9XIo51907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