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6月份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汇总情况分析

05.07.2016  00:39

  2016年5月21日至6月20日,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6类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共抽检食品样品654批次,分别按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等进行检验,共发现不合格样品20批次,不合格率为3.06%。检出问题的食品类别为食用油、油脂及制品、肉制品、饮料、冷冻饮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等7类。
  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品质指标不合格
  食品品质指标不合格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45%,本月抽检中有9批次食品发现此类问题,主要是部分食用油、炒货食品、糕点等产品中过氧化值、酸值(价)超标。经分析,原因主要有:生产工艺控制不到位,原材料把关不严,以及储运过程不符合要求等。比如, 食用植物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原料水分过高,会加速油脂的酸败;植物油精炼不到位或未精炼;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夏季,受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更大,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糕点食品中企业使用油脂质量不合格或成品贮存环境温度不合适,使油脂氧化加剧导致超标。
  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25%,本月抽检中有5批次食品发现此类问题,主要是部分肉制品、纯净水、淀粉制品中铝的残留量、脱氢乙酸和防腐剂超标、超限量使用。原因主要有:为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超限量使用防腐剂;为增加产品口感,违规使用甜味剂;为修饰产品外观,违规使用着色剂;也存在因误读食品安全标准、工艺水平不精等原因造成不合格的情况。
  三、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20%,本月抽检中有5批次食品发现此类问题,主要是部分纯净水、肉制品、冷冻食品、淀粉制品、炒货食品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苯并【a】芘、霉菌超标。原因主要有:原材料生产、储藏、运输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严;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产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不达标。
  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我局已责成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消防隐患,同时,加大跟踪抽检力度,第一时间发布监督抽检结果,进行风险解读和消费提示,方便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6年6月29日

2016年6月份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

 

序号

食品类别 1

监督抽检样品

总量 2 (批次)

不合格样品

数量 3 (批次)

不合格项目

1

粮食加工品

56

0

 

2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72

5

酸值 过氧化值

3

调味品

47

0

 

4

肉制品

27

2

菌落总数

5

乳制品

13

0

 

6

饮料

13

2

余氯 铜绿假单胞菌

7

方便食品

3

0

 

8

饼干

1

0

 

9

罐头

1

0

 

10

冷冻饮品

2

1

大肠菌群

11

速冻食品

28

0

 

12

薯类和膨化食品

14

0

 

13

茶叶及相关制品

4

0

 

14

酒类

55

0

 

15

蔬菜制品

9

0

 

16

水果制品

3

0

 

17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2

1

霉菌

18

蛋制品

10

0

 

19

食糖

4

0

 

20

水产制品

1

0

 

21

淀粉及淀粉制品

9

2

铝的残留量 大肠菌群

22

糕点

62

7

过氧化值 酸价

脱氢乙酸

23

豆制品

20

0

 

24

蜂产品

4

0

 

25

餐饮食品

40

0

 

26

食用农产品

144

0

 

合    计

65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