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山西民营企业逆水行舟的启示

14.12.2015  16:29

    太原新闻网讯(记者 单斌)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是山西省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民营企业对于山西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据统计,山西全省GDP的55.4%、税收总收入的52.95%来源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截至2014年底,山西全省共有私营企业26.57万户,个体工商户108.81万户,合计从业人员471.9万人。民营经济吸纳了全省75%的城市新增劳动力和6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成为我省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山西民营经济与全省整体经济形势一道遭遇了断崖式下滑。2014年度,山西民营经济上交税金997亿元,同比下降16.89%。与此同时,据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发布数据显示,在重点监测的全省1500家企业中,亏损面达39.01%。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逆水行舟,不断进步。

    近日,太原新闻网记者在山西中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该公司的市场范围和销售收入不但没有缩减,反而稳步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该公司的拳头产品红曲系列,已行销太原、大同、运城、临汾等多个地市,并进入了陕西市场。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这山西中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书山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是这个山东汉子,来第二故乡山西打拼十几年来,做事的原则与做人的准则。

    对于食品添加剂,人们似乎有些谈虎变色。对此,赵书山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将食品添加剂看作一把刀,可以用它切菜剁肉,那它就是你生活中的得力帮手,但用它杀人害命时,它就是危害人身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凶器。刀本无错,就看拿刀的人如何使用。

    山西民营企业转型之路在何方?受“一煤独大”经济结构的影响,山西民营经济结构也严重失衡,工业产业偏重,且大多数处于产业链末端,高端产业和农业产业偏少, 76%的民营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生物科技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发展严重滞后。山西中惠生物科技的逆势而为,就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面对并不乐观的经济环境,赵书山表示,山西中惠生物科技之所以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企业经营走势看好,销售额依然以每年10%的速度稳步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企业没有跨入山西民营经济传统的煤、焦、铁领域这个红海,而是依托具有国内技术优势的上市企业山东中惠,进入了生物科技这蓝海。

    二是国家和民众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随着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经营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退出了市场,这也给了山西中惠生物科技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相关链接: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是非法添加的典型,更是被食品专业人士辟谣的典型。添加剂的种类很多,食品添加剂只是其中的一种。三聚氰胺是水泥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却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其实不仅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吊白块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食用物质。将这些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确实是违法的行为,需要严厉打击,

    食品添加剂本无错,若是超范围、超量或是为了掩盖食品缺陷而使用,自当严惩相关企业与负责人,然而如果食品企业合法添加,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媒体和消费者不妨抛开有色眼镜,客观、理性的看待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