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为农民脱贫致富搭建电商平台

26.01.2016  15:55

      贫穷,不是忻州农民不勤劳,而是农业文明没有跟上商业文明发展的脚步;贫困,也不是忻州贫困县、贫困村不努力,而是发展的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

        30  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土地上种的东西归谁的问题。现在,农村电商要解决这片土地上收获的成果卖给谁的问题。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没有彻底解决好农民的产销问题。大数据是一种新的细化下的市场和市场下的细化,运用数据分析,农民可以预见性地组织生产,农业可以有计划地配置资源。加上智慧物流业、互联网金融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化。

上一代中国农民,很多人离乡到城里做了“农民工”。现在,农民不需要离开乡土就可以从事“农民商”。这一字之差,关键就在于新一代农民可以用新思维、用大数据、用互联网决定明年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用创意、创新和创造来改变命运。静乐县运用“互联网+”思维,主动作为,对标前行,为全市发展农村电商趟出一条新路。

        2015  年12  月24  日,家住静乐县西崖底村的大学毕业生任珍,一大早就来到村口的“农村淘宝”服务站收拾货架,整理商品。作为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今年26  岁的任珍在外地求学、打拼几年后,将在家门口的这个编号为JL028  的店铺,开启她新的职业人生。

        就在前一天,静乐县举行农村电商暨农村淘宝项目启动仪式,静乐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包括JL028  在内的静乐县第一批30  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陆续启动运营。

        2015  年7  月,静乐县被山西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8  个示范县之一。9  月9  日,静乐县人民政府作为甲方,与乙方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签署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成为阿里巴巴在山西第二个、忻州第一个合作伙伴。静乐县成功“联姻”阿里巴巴,将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有效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静乐县明确“互联网+”首先就是“互联网+扶贫”的思路,捷足先登,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运营商牵手合作,打通了一条贫困地区对标前行、脱贫达小康的高速通道。

农民的“互联网红利

        17  年前,杭州某中学英语教师马云在他简陋的公寓与17  位合伙人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这位思维比相貌还要奇特的经营天才,仿佛念动了比“芝麻开门”还要神奇的咒语,令人眼花缭乱地推出了淘宝网、天猫、聚划算、阿里云……创造了天文数字般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014  年,阿里巴巴决定实施“千县万村”计划,其核心部分就是“农村淘宝”。阿里公司将在3——5  年内投资100  亿元,建立1000  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  万个村级服务站。

        我国网购市场规模突破一万亿之后,城市网购市场增速日渐放缓,农村市场成为电商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阿里巴巴投巨资下注农村市场,缘于其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多年来, 农副产品卖难”和“价低”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传统农产品销售供应链过于复杂,农民没有定价权,收入始终难以提高。农村市场商业基础薄弱,农民消费需求无法满足。农村生产资料产供销体系封闭,商业流通效率低下,市场信息滞后,所有这些成本,最终都由农民承担。

        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在县、村建立运营体系后,农民可以享受到如下“互联网红利”:一是解决“卖难”问题。农民通过“农村淘宝”服务站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合伙人,打开了无限广大的网络市场,从而拓宽销路,增加收入。二是农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到村里的代销店购买,选择余地小,商品质量有时难以保证,而网购不仅选择空间大,还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农民减少了支出,也就是增加了收入。三是通过互联网,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将直接面对网络市场,必将促进农村、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

        浙江遂昌跟静乐一样也是个山区县、农业县,全县只有20  多万人,但现在已有1400  多家淘宝店,“皇冠”以上的就有60  多家,2014  年总销售额2亿多元。这些网店的“掌柜”,有的是以前路边摆摊的大妈,有的干脆就是耕地锄草的农民。他们拿起鼠标,开起网店,上网吆喝三井毛峰茶、菊米这些遂昌的土特产品——也正是遂昌这样“淘宝县”的出现,直接推动了阿里巴巴战略重点的转移。

少花钱买回工业品多挣钱卖出农产品

        静乐县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完好,盛产绿色特色小杂粮。近年来引进种植的藜麦、玛咖、黑枸杞落地生根,市场前景广阔。去年种植藜麦2  万亩,总产值3600  万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种植基地和“中国藜麦之乡”。去年种植玛咖1800亩,获干品12  万斤,产值7200元。引种黑枸杞的公司已完全掌握人工驯化技术,送检黑枸杞的花青素含量全国最高。但靠传统的销售渠道,农民生产出了好东西,却卖不下好价钱。以藜麦为例,农民每斤的卖价高不过10  元,普通品质的也就6  元上下。而经过中间环节的加工包装后,市场上的藜麦每斤却最高能卖到50元左右。

        静乐县委、县政府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思路十分明晰:与最大的公司合作,搭建最大的电商平台,为农民争取最大的利益。用静乐县县长王昕的话说就是:“少花钱买回工业品,多挣钱卖出农产品。

        为了争取成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静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数次到商务部、商务厅恳切陈情争取扶持。确定为示范县后,得到商务部专项扶持资金,为发展农村电商奠定了物质基础。阿里巴巴在山西选择首批6  个合作县有其准入标准:人口多、经济发达,电商基础好。这三项硬指标中,静乐县其实只具备一项——到2015  年7月,静乐有淘宝店100  家以上,销售额3000  余万元。阿里巴巴集团北京山西大区总经理贠继忠、山西晋中区域负责人毛忠明来静乐考察,也正是这一项打动了他们。成为首批示范县后,静乐县长王昕带领县经信局干部到遂昌、桐庐等国内知名的“淘宝县”考察,9  月7  日—10  日,参加了杭州阿里巴巴总部“淘宝大学”的县长研修班,与阿里巴巴高层多次深入沟通,详细介绍静乐县发展农村电商的潜在优势,终于得到了阿里巴巴的认可,并在研修班期间顺利签约。

        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阿里巴巴建设静乐相关产品在阿里巴巴公司及关联公司下属平台的在线销售模式,推动静乐农资、特色农产品产业电商化发展。阿里巴巴提供免费咨询指导,提供政府决策参考,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对接,在技术资源方面提供支持,为村级服务站提供电脑、电视等物资。

        签约后,静乐县经信局成立“电商办”,负责牵头推进全县电子商务服务工作。昼夜施工、装修,建起三层总面积3700  平方米的静乐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中心提供服务平台,负责统一运营,建设孵化基地、仓储物流基地,进行农产品形象包装及品牌推广。同时,服务中心也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静乐县“大学生创业园”和静乐县农产品展示中心也相继入驻。

打造静乐“淘宝县

        静乐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起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活动和静乐县“青年创业大赛”随之展开。静乐县为发展农村电商的宣传造势可谓水银泻地:县电视台每日滚动播放阿里巴巴公司制作的宣传片,每个村都悬挂、张贴了宣传横幅、海报。一时间,“淘宝服务站”、“农村合伙人”成了静乐人街谈巷议的焦点。“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场面火爆,几天时间报名的就有2000  多人。除身在静乐的年轻人外,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大学毕业生也回乡参与竞争。经过“海选”式的笔试、面试、机试、初试、复试,首批挑选出30  名合伙人并进行了人站匹配。

        村民到“农村淘宝”服务站网络购物,自行挑选需要的商品——阿里巴巴合伙人替农民在网上下单——合伙人用支付宝通过农村淘宝店担保账户向卖家支付——卖家发货——阿里物流配送——村民收货。对商品满意,付款给合伙人;不满意,则将商品退还合伙人。此外,服务站还通过网络提供农产品收购、车票预订、代交话费等服务。履行相关手续后,村民还可一次性通过阿里巴巴的“蚂蚁金”从服务站贷款20000  万元。一单买卖达成后,合伙人通过阿里平台赚取卖家的佣金。服务站由阿里巴巴统一标识、装修,场地不小于50  平米。根据协议,合伙人头三年免交房租、物业费,后两年减半。

        下一步,静乐县将成立电商协会,建设电商园区和物流仓储基地,统筹全县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包装、安全认证。静乐县政府拿钱搞培训,5  年内打造一支2000  人的电商队伍。假以时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藜麦之乡”的静乐,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又一个“淘宝县”。农村电商,为静乐农民脱贫致富搭建了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