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29.07.2015  19:05
  隰县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 隰县商务局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与农业、工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

一、  隰县商业服务业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商业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对全县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县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较高质量的服务。

     商业服务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相对繁荣,增速较快;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休闲娱乐等新兴行业开始崛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共同促进发展的新格局,服务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带动全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亮点。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一定改善。“十二五”时期,规划晋西现代物流园区1个,建立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3家(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富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隰州天天饮料有限公司),野里垣物流配送中心1家,其中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富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列入临汾市商贸物流业重点项目,建立起项目台账管理制度,确定专人逐一登记并列出清单,及时掌握项目投资额度、审批进度、开工进展及投产实效等情况。十二五”时期,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提升改造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定单农业等新型服务业态得到了初步推广,我县发展电子商务企业4家,(临汾市掌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荣聊网络科技公司、深圳市中旅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隰县有限运营中心),组织企业参加了临汾市电子商务培训会。引导、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扩展、延伸物流企业供应链的范围和半径,通过电子网络促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信息、会展、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潜力逐步显现。随着全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全县服务业人员素质和总体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商业服务业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人口,而且承接了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就业需求。县城在服务业发展的中心和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在服务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随着全县县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也出现了村镇一体化的态势。为农民服务体系逐渐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热点。

   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的深入,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连锁店和便民店开始进入乡镇和村委,对加快县内服务业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平川县市相比,我县服务业总体上比较滞后,发展不足仍是最突出的问题。

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单就过去几年全县已经建成的141家农家店来看,虽然完成规划任务的100%,  但存活率只有80%,只是98个行政村委一级的完成布点,何远远满足不了众多自然村群众面临的生活必需品购买难的问题。

       服务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新型化改造远没有结束。与发达地区相比,代表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没有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占服务业的份额仍然较小。

     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差。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辐射不到,中小企业发育不充分。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定单农业等新型组织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区域和城乡发展仍不平衡。与县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县,特别是连片贫困村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业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县域经济以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不多。

     改革开放严重滞后。国企改革相对滞后,开放严重不足,企业创新乏力。国有企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改革进程迟缓,企业办社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垄断行业改革滞后,许多服务领域没有完全放开,缺乏竞争动力和发展活力。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仍然不宽松,县外资金和闲散资金的利用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较小,民营企业家的资本闲置,特别是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的热情有待激发。

 

        三、“十三五”我县服务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十三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将继续发展,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现代服务业跨国转移呈加快趋势,我国将成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将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升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此外,在山西全省经济发展态势看,全省人均GDP连续两年突破5000美元,  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这是一个分水岭,通常来讲,意味着我省经济发展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这是我省自改革开放和新世纪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我省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这也意味着我省居民消费将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步入享受型、发展型。服务业将步入“黄金发展期”。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将为服务业提供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力,将得到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

  十三五”时期我县商业服务业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各级政府对服务业大调整大转移的机遇,以构建和谐隰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为动力,通过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形成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升和壮大隰县的整体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县商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则

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公共服务业发展,政府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对经营性服务业,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要公平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根据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客观要求,分别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指导目录,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③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推进服务业以快于GDP的速度发展,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使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④规范有序、监管有效。规范服务价格和收费,加快建立符合服务业特点的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查处乱收费和变相抬高服务价格的行为。加快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

5发展重点。一是以商贸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加强商业网点建设;二是以专业市场建设和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四是千方百计拉动农村消费;五是着力抓好物流园区建设;六是力促外经贸工作稳健运行。

十三五”期间我县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速度和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达到12%左右,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比重,到2020年接近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业人数持续上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35%左右。

  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高。山西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特色进一步强化,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现代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旅游休闲中心以及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拓展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等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细化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现代物流业: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依托,将我县建设成区域物流基地,使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力争到202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0%,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到25%以上。依托209国道、中南铁路、霍永高速、离吉高速、临大线交通干线网络,立足以隰县为中心、东拓霍州、洪洞、南进大宁、吉县、北达吕梁、西抵永和黄河关的经济主增长极,重点培育建设“吕梁—隰县—临汾”、“霍州--隰县—永和”物流经济带,形成隰县中心城市商业区,把隰县建设成为集物流、交通运输、仓储业、超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直销、网络营销、商品批发、零售、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合理规划物流业空间布局。

合理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要合理定位、有序推进。依托依托在209国道、中南铁路、霍永高速、离吉高速、临大线交汇处,建设1个综合商贸物流园区。提升改造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建设都市配送型、市场流通型、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提升改造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组建专业物流公司,鼓励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供应链管理服务委托给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加快设施、设备、运输工具等物流资源的重组整合。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进入物流园区。促进大型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鼓励个体、私营运输户组建民营运输企业。支持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邮政等企业的联合重组,引导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过渡。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产业,推广条形码、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跟踪系统、配送需求计划(DRP)、自动分拣系统(AS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射频识别装置(RF)等先进的物流技术。积极进行物流技术标准化建设,推行统一的物流软件和物流服务标准,加强硬件标准的兼容性。

  

  信息产业:信息和网络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大力发展信息和网络服务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到202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发展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加快特色网站建设,丰富电子信息内容,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银行、网络广告、网上娱乐、网上查询、网上预订等信息增值服务。建设现代物流、社会信用体系、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重点推进“信息化示范工程”。结合重点企业、关键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把传统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实施“信息化示范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重点扶持建设98个农村电商网店。

  

培育和丰富消费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社区服务、公用服务等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早点配送及早点店建设、大众浴池、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连锁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商贸流通业: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使全县流通业实现总量倍增、布局基本合理、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左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至15%左右。

  构建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切实打破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商品与服务大市场;做好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群众比较满意的市场格局。培育新型业态。进一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中的主体地位,以超市、便利商店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销售网络。重点培育不同行业的连锁龙头企业,并争取有一家进入全市连锁企业50强。发展有特色的专业店和专卖店,推进传统百货店利用连锁经营组织形式进行改造和功能创新。鼓励方便生活的连锁企业向城镇社区和乡村延伸。

  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立新型农业生产资料营销体系。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工作,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农村延伸,建立和改造农家店。支持连锁超市和大型零售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或与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盟。支持供销社发展。着力推动“三绿工程”建设,培育与发展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与改造60家标准化连锁农家店和50家标准化连锁农资店,覆盖全县100%的乡镇,力争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部农资销售的2/3以上,农产品连锁销售额占全部农产品销售额的1/3以上。

     改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建立现代化流通企业制度。大力调整流通领域所有制结构,推进中小型流通企业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广泛开展诚信建设,完善商品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商贸企业诚信档案,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中心全面改善软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餐饮业: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餐饮业应向多层次、特色化方向发展,不断创新经营方式。

  加强对餐饮行业的规范和引导。提倡“放心早餐工程”,加强全县餐饮行业协会建设,不断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控制餐饮价格、规范餐饮食品安全标准,提高卫生质量,提高旅客满意度。把开发旅游与民间美食文化宣传结合起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不断提高隰县民间饮食在全国的知名度。

 

酒店住宿业:分档次发展各类酒店。巩固完善县城现有星级酒店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加快大众经济型饭店的改造和建设,力求每个乡镇和景区都要有1家档次适中、功能完备、规范化饭店。创新酒店住宿业管理。优化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饭店。鼓励县内住宿企业加盟连锁集团,实现品牌化和标准化,改造或扩建一批反映本土文化的主题酒店。

  

     社区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十五分钟便民商圈”,健全服务网络,创办服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覆盖广、层次多、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多渠道、多方式整合社区资源,引入社会投资主体兴办家政服务项目。重点扶持3-5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诚信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创立服务品牌,发挥示范作用,形成规范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若干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培养家政管理、保育托幼、保健护理、营养配餐、家电维修等方面的职业家政员,实行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到2020年社区家政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70%以上。

  

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为农服务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服务业既要依靠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自身积累,也要结合省情认真研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体制、方式和措施,逐步减少城乡之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

加快发展为农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好良种繁育供应、技术指导、农机服务、流通和加工社会化服务,重点进行农业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及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农改超”和“农超对接”工程,走农贸市场超市化之路,提高农产品在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大力发展以统一标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和统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资连锁经营,净化农资市场。建设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重点支持农产品检测中心、畜产品检测中心,创建“绿色市场”和“无公害销售区”。

 

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服务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全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突破瓶颈、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服务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工作。

  

加强服务业市场监管

加快制定和修订物流、商贸、餐饮等国家或行业标准,提高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对尚无标准的新兴服务行业,鼓励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定服务标准,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适时提出国家或行业标准。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虚假信息、质次价高、强买强卖等不规范问题。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鼓励消费者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益。

  

 

 

 

关闭 电子商务管理
全国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分析系统
电子商务专栏 关闭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三区示范创建 关闭 政策法规征求意见
其它征求意见
规划编制征求意见
混委会征求意见 关闭 商务领域信用建设
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
诚信红榜
行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工作平台 关闭 农超对接公共服务
农超对接政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