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资产增值路——阳曲县移民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纪略

13.01.2016  12:39

              眼看就又要过年了,对于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村民刘斌来说,今年过年终于不用愁怎么收拾那口破破烂烂的窑洞了。开春之后,他们就要搬到县城里住新房了。
              阳曲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共有2.46万贫困人口。近年来,阳曲县开展了万人脱贫大行动,逾1.5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但是,阳曲县地处晋中盆地之脊,地理原因导致该县资源匮乏,产业单一,可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怎么才能让2.46万人早日脱贫?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不同地区、不同人贫困的原因,因地制宜开展扶贫。王儒林书记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上也明确强调,实施精准脱贫,要保证因人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因地制宜扶贫的关键就是要先改善生存环境,让这方水土留住这方人。  
   移民易地搬迁,移出一片新天地
  这几天石槽村支部书记王存良忙得脚不沾地。从村里到县城,单程就得花上近一个小时,可他几乎每天都要往县城里跑好几趟。记者在县扶贫办拦住王书记,问他究竟忙些啥?“这不,咱们的安置房眼见着就要交房了,村民都等着住新房哩,很多手续要办呢!”话音儿还没落,王存良的人影儿就没了。
  王书记说的安置房,是位于县城西南部的阳曲县杨兴乡整乡移民易地搬迁工程安置小区。该项目由阳曲县丰尧惠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占地60亩,建成后可以安置包括杨兴乡杨兴、水头、坪里、石槽、温川5个行政村在内的全县3500人。
  杨兴乡这几个贫困村,天然缺乏地理区位优势。拿杨兴村来说,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全村6000多亩耕地,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产量无法保证。曾任杨兴村支部书记的刘学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种一亩玉米,扣除种粮补贴80元,种子、化肥、人力等成本还需要700元,亩产低,一亩玉米最多能卖到1500元,实际到手的钱还不足800元。村里人均耕地约10亩,算下来,一人一年收入最多8000元。而这个收入是以家家都有壮劳力为前提的。事实上,杨兴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多是年迈体弱者,连种地都很困难,只能靠几百元的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同样的情况在该乡其他几个贫困村也存在。
  2002年起,阳曲县开始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扶贫,截至目前,已搬迁近4550人,建设了10个移民新村。有了之前的好经验,2013年开始,县扶贫办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将杨兴乡作为整村移民易地搬迁试点,着手为该乡2000多名贫困人口建设一片生活的新天地。
  “我们两口都有残疾,不能干活,也没收入,连房子都修不起。这屋子眼见着就没法住了。”杨兴村村民老李双腿残疾,妻子又患有小儿麻痹,家里的房子漏水漏风,都靠村里人七手八脚帮忙修葺。在他家灯光昏暗,四处漏风的房子里站了几分钟,记者的手脚都冻僵了,只能蹲在炉子跟前写字。很难想象他们家里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在这屋子里该怎么看书写作业。
  县里要开展移民易地搬迁的消息传来时,村民们沸腾了!
  “搬新房当然好!去县里住,娃娃上学也不用跑远路了!”“这以后就不用烧火了!”“住楼房,吃水做饭上厕所都方便了!”在石槽村,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大家都盼着搬新房呢!高兴!”王书记说。
  其实大家都知道,搬迁并不是为了一套新房,而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活路”,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石槽村李天龙的孩子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为了让孩子少跑点路,他不得不住在县城的亲戚家。“村里的学校离家远,教育水平低,谁不盼着孩子能到县城的学校去上学?可是来县城没地方住,租房还得花钱,总不能一直住在亲戚家呀!”
  搬迁后,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仅孩子上学方便了,谋生的手段也多了。用村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卖菜也能多挣几个钱!”
  移民易地搬迁,移出的是几千户贫困人口,种下的是五个贫困村村民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从窑洞搬进楼房,增值的资产握在咱手中   
  刘斌没想到,杨兴乡600多户贫困人口也没想到,他们即将搬去的新小区只用500多天就盖好了。他们更没想到的是,这一搬,户均资产价值大幅上升。
  在移民安置工程现场记者看到,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施工单位仍然在紧张作业,抓紧开展外墙涂装作业收尾工作。记者进入一套80平方米的住宅内,看到房屋虽小,却是“五脏俱全”,该户型设计了三间卧室,结构设计上非常注重实用性。阳曲县丰尧惠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雄告诉记者,根据此前的报名、调研情况,结合贫困人口数量和村民实际需求,安置工程设计了从50至90平方米不等的五种户型,充分考虑到了村民“能住人”的这一基本要求。
  事实上,对于更多村民来说,这套新房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其居住价值。
  杨兴乡移民易地搬迁扶贫项目采用土地增减挂的方式进行新房安置,在籍人口可以按照每人2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无需个人承担购房款。现有宅基地由政府收回后,再进行统一规划。项目开展前,县扶贫办组织专家到现场对村民住房进行了估值。由于大多数建筑没有历史文化价值,加之年久失修,估值非常低。记者在杨兴村和石槽村采访时看到,不少村民的房屋甚至随时会倒塌。刘总告诉记者,在此前的估值中,价值最低的窑洞只值两千多元,村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是搬到县城里就不一样了。记者粗略算了算,目前阳曲县的商品房市场价格每平方米大约3400元,假如搬进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新房市值约20万元,如果用那间2000元的窑洞去换,资产升值可不是一两倍呀!所以,当刘斌和他的老乡们把老宅估值结果和商品房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后,都深深地感受到有一笔实打实的资产握进了自己的手里。
  也有些村民不想搬迁,理由很简单:“说搬就搬,地咋办?搬了就剩一套房了,吃啥喝啥?”实际上,县政府早就帮大家想好了。村民现有耕地依然保留,承包权不变。每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农业生产周转用房,供农忙时节村民回村耕种使用。地还在,收入就能保证。而住进新房,问题就解决了,村民们也能踏踏实实出门找活计做了。
  在政策的支持和有关人员的努力下,杨兴乡贫困村移民易地搬迁项目按期完成了登记、规划、建设工作,只待开春后将新房钥匙交到村民手中。  
   精准脱贫,还要抓住这些关键   
  阳曲县移民易地搬迁取得的经验,与县政府的政策引导分不开,更与政策制定的前提“以贫困户为对象,立足本县实际”关系密切。但是,要实现“精准脱贫”,完成省委制定的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很关键,为什么年年扶贫年年贫?事实上,现在有的地方在扶贫中不注重市场规律,“一窝蜂”地搞项目,比如全村上下全部都种核桃,结果可想而知,核桃多得卖不出去,反而赔钱伤农。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开展扶贫。
  阳曲县扶贫办主任杨静荣认为,扶贫不能搞“大水漫贯”。现在中央倡导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就是为了从根儿上入手,解决扶贫只扶面,不扶点的问题。因此,从政策落到具体措施上,就是要根据贫困程度,分几步实施扶贫,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解决“生活”问题,最后再说产业的问题。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怎么解决“生活”问题?采访中,无论扶贫办主任、村支书,还是开发商,都向记者讲了同样一句话:必须让村民们转变思路!记者了解到,杨兴乡的贫困村中还有不少青壮年留守,但他们并不愿意外出打工。由于普遍文化程度低,且存在强烈的懒惰心理,很多人都宁可坐在家中吃低保。对于这部分人,必须扭转他们的观念。通过移民易地搬迁,把他们移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再通过心理辅导、组织培训、帮扶就业等手段,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进而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那么,谁来组织这部分人学习?谁来帮扶就业?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移民易地搬迁的后续工作有序开展。目前,阳曲县已经成立了财政、扶贫、教育、卫生、人社、信访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杨兴县移民易地搬迁工程推进组,制定了“规划先行、生态移民、分步实施”的原则,聘请省、市专家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产城一体发展、加快美丽田园幸福村镇建设”为主题,开展了搬迁后的各项发展战略研究,为杨兴乡易地搬迁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强有力的政策引领下,我们已经能够想象到,杨兴乡移民易地搬迁项目将成为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合理布局城乡空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有力举措。
  采访行将结束时,记者在县扶贫办见到了前来洽谈光伏发电项目的一家公司负责人,该项目将是阳曲县今年上马的产业扶贫亮点项目。记者还了解到,阳曲县丰尧惠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就帮扶贫困村民就业等新项目同政府进行接洽。同时,阳曲县扶贫办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化发展做准备。
  

责任编辑:赵怡敏    审核:赵怡敏    审定:曹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