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机收服务不能怕麻烦
6月12日早上不到8点,阳城县町店镇农机服务员刘兵龙、凌真亮到单位签到后,一刻不停就开着“三夏”服务专车,先后来到义城村和张沟村,掌握了这两个村的小麦成熟情况和收割情况后,约10点钟,又来到7公里外的刘腰村机收现场。
刘腰村的一处山坡,轰鸣的联合收割机所过之处留下一道道麦茬,麦秆粉碎还田,麦子颗粒归仓。随着饱满的麦粒从机车中源源不断的吐出来,农民们笑盈盈的随即将麦子装包运起。
“割了多少亩?”
“300多亩。全村现在就剩下40亩了,多亏了你们帮忙。”一位叫刘卫星的老农民乐呵呵的回答。原来刘腰村的小麦成熟后,乡亲们希望刘兵龙和凌真亮至少能调来一台收割机。三天前的晚上10点钟,他俩终于给这个村“带”来了一台,第二天下午,又调来两台,解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特别是没有收割机的村,我们就得与周边村或乡镇协调,确保成熟一亩,收割一亩。”刘兵龙告诉记者,服务夏收是件很繁琐的工作,调配机车、督导安全作业,特别是发生农户和机手因收割面积发生争执时,他们就得用土地测量仪仔细测量,让双方心服口服;遇到个别村民不选择机收,有反对收割机通过他家地时,他们就得找村干部或有威信的人调解;遇到农机手作业质量差、秸秆粉碎不达标或者违章作业时,还要及时指出。因此,他俩有时早上7点多就到作业现场,晚上甚至11点才能下班回家。日行百里,3天就耗一箱油,电话每天要打上一二百个。
特别是刘兵龙,为了全镇夏收工作顺利进行,自家的小麦熟了也顾不上割,家里人埋怨他“管着收割机却轮不上自家用”。“没法子,这个时候,一家比一家急,我不能搞特殊呀。”最后,村里的小麦都收割完了,他才让顺路的机手把自家的小麦给“捎带了”。
“这两位确实尽心,6天内就到我们这里三趟。第一趟看小麦能不能割,第二趟给村里“带”来了收割机,今天又来看看收割的情况,真叫尽责。”刘卫星说。
收割机又驶向另一块麦田。坎多、路窄,行驶起来很是勉强。“快用锄头把这道坎刨平,收割机就好进了。”凌真亮赶紧提醒。趁着这个空当,农机手夸奖道,有了刘兵龙和凌真亮的周到服务,他的作业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一天割三五十亩不是问题。
“铃铃铃—”10:36分,刘兵龙的手机突然响起。
“我是八里湾的,村里又有3户人家的小麦成熟了,下午能不能调几辆车?”电话那头的人催促。
“我现在就联系,你们等通知吧。”刘兵龙回话后,蹲在一片树荫下,迅速翻开《大中型收割机台账表》,按照表上提供的机主姓名、电话号码逐一联系。这本台账,不仅登记着100多个町店、芹池、次营甚至河南机手的信息资料,还有全镇各村小麦亩数以及村负责人的联系方式。10分钟后,刘兵龙终于和芹池镇的3割机手约好,要他们下午一定去八里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