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即将施行 专业人士为您解读

04.03.2021  06:39

  2021年5月1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即将施行,这个条例包括哪些内容,如何防范非法集资陷阱,日前,太原市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人围绕条例进行了解读。

  治理有法可依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面对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多发态势,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取得积极成效,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出台《条例》,用法治的办法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各尽其责、通力协作的非法集资综合治理格局,对于防范化解风险,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非法界限《条例》所称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该定义明确了非法集资的三要件: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健全工作机制《条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负总责,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有关单位参加的工作机制。考虑到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要求乡镇人民政府明确牵头负责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人员。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明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的牵头部门,赋予其相应的调查处置权力和手段。明确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领域非法集资的防范和配合处置工作。国务院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加强预防监测《条例》突出防范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行政机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各方面作用,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宣传教育、行业自律、举报奖励等各项制度,扎实做好市场主体登记、互联网及广告管理、资金监测等工作,以实现非法集资少发生、早发现,从源头上减少非法集资风险。

  强化行政处置《条例》规定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对涉嫌非法集资行为进行调查认定,明确了调查处置手段和强制措施,对非法集资的行政、刑事责任、资金清退以及集资参与人应承担的后果等作了严格规定。《条例》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非法集资中获取经济利益;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集资资金;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明确法律责任《条例》对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其他相关市场主体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均规定了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获刑2012年6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为了偿还债务,在未经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情况下,违反国家银行业规定,成立某担保公司,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以高息为诱饵,以虚假投资铝矾项目为由,进行线下融资,虚构借款人,以该担保公司作担保,与投资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向社会不特定人非法集资。2012年8月,在未经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搭建平台开始运营。为了拓展非法融资业务,2013年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成立某电商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公司内部下设人事部、企划部、市场部、财务部、客户部、风控部等部门,招聘人员专门经营平台业务。2014年,犯罪嫌疑人又注册成立某科技有限公司,并聘请专门技术人员成立专门团队,为该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该平台主要通过影响力大的网站发布、推送广告,6年内累计花费广告费用1.46亿元。虚构虚假借款人20余名,在不同时期以“新手标”“信用标”“金如意”“聚宝盆”“金算盘”等不同项目,用10%—28%的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通过发虚假标,让客户注册、投标、投资,面向全国多省不特定人群进行非法集资。该案集资规模大,集资参与人众多,集资款项被用于投资购买期货、证券、公司运营、个人消费等,造成巨大损失,给追赃挽损带来极大困难。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以集资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至无期徒刑不等,并处罚金40万元至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等,该案善后处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防范非法集资市处非办在此提醒市民,天上不会掉馅饼,高额返利是套路,犯罪嫌疑人正是以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利益、进行虚假宣传、谎称金融创新等方式抓住人们“防备心”不足而“爱财心”严重的心理,才会屡屡得手。

  第一,看一看。投资前先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公司资质、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股东实力、行政处罚、是否列入经营异常目录等;要求对方提供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核发的相关金融业务许可证,查看是否有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资格;看参与集资的主体,是不是谁都可以参与;看经营模式,获取利润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宣传的种类繁多的投资项目。

  第二,想一想。投资前必须认真思考集资者宣传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想一下该产品或投资的市场行情,自身是否具备抗风险的能力,不要轻易被假象所迷惑。

  第三,问一问。投资之前最好能咨询专业人士,切忌受网上虚假炫富宣传冲动,不计后果,倾全家之财力盲目投资,陷入非法集资陷阱,导致妻离子散、人财两空,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