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鹏答记者问: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障改善民生

08.03.2016  09:43
 

 

 

 

 

  • 全国人大代表、省长李小鹏回答记者提问。

  •  

      经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请省长回答。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山西经济特别困难,2015年经济增速排名全国倒数第二,有人说山西很多县发不了工资,属实吗?您怎么看待这个数字?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民生任务完成?
      李小鹏: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根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保障改善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是山西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体现在财税方面就是财政收入明显下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了9.8%,给保运转、保民生、保工资带来较大压力。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上下特别是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省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到2900多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省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4.2%;财政支出增量中的94%用于民生相关事业,有力地保障了民生。全省包括市、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发放,国家调资政策全部兑现落实,但一些企业出现了缓发工资、欠缴社保等困难。我们及时采取一系列帮扶措施,收到明显成效。同时,最低工资标准等社保措施对保障职工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我省财政形势依然严峻,预期全年财政收入将比去年下降7%,保运转、保民生、保工资的任务更加艰巨。越是经济困难,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障改善民生,越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关于怎么看待经济下行特别是去年GDP增长3.1%这个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十二五”后三年是我省经济运行相当困难的时期,2015年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在主导产业方面,煤炭价格连续55个月下降,2015年吨煤综合售价为263元,同比下降23.3%,比历史最高点2011年5月份下跌393元,下降59.9%,接近60%。这对煤炭行业、煤炭企业,对全省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工业增速明显回落,有的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进而导致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疲软,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8%。在总需求方面,煤炭工业的下降造成投资、消费等增速明显回落。在财税金融方面,各级财政普遍困难,金融运行偏紧,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经济下行使企业运行更加困难,进而对居民就业和职工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很困难,但我们没有被困难压倒。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我们帮扶企业出实招,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60条、稳定工业运行19条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500多亿元;我们问题导向促改革,出台了新的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实行了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我们目标导向抓倒逼,采取周报告、月调度等办法,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14.8%,不仅有力拉动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为长远调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突出重点攻难点,召开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三个推进大会,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经过全省上下奋力拼搏,2015年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态势趋向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尽管全省经济增速排全国倒数第二位,但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2.5%、2.7%、2.8%,全年增长3.1%,呈现出逐季加快的态势,这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成果,看到了措施的效果,看到了前行的曙光,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8万亿元,年均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万亿元,五年年均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21.7%;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642亿元,年均增长11.1%。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80%,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3%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12.4%,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中央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4年9月中央对山西省委班子进行改组式调整之后,新的省委班子提出了“五句话”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要求,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于“十三五”时期怎么办。我想,总的要求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高度重视速度换挡、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等问题,认真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特别要咬定一个目标不放松,确保到2020年全省与全国同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着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在促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做强、做优、做大非煤产业。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拓展空间。总之,什么样的压力都压不倒我们,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十二五”后三年,我们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十三五”时期,我们一定能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与全省人民一起顽强拼搏,继续奋力前行。
       五大举措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记者:请问李省长,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调研时提出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山西计划怎样落实?如何走出煤炭困境?
      李小鹏:对当前煤炭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1月4日-5日,李克强总理亲临山西,重点对煤炭和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进行了调研,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总理指示要求,按照国家部署,抓紧制定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煤炭困境的报道早就见诸媒体,各方面也都进行了很多分析。我想讲的是,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基地,相比于其他煤炭产地和煤炭企业,有着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负担沉重,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更加严重。刚才张有喜代表在发言中也讲到了这一点。这里,我再补充三个层面的问题。从行业层面看,可以概括为“两降一升”,即销量下降,价格下降,库存上升。2015年,全省销售商品煤8.16亿吨,同比下降2%左右;价格下降情况刚才描述过了,不再重复;2015年底库存5067万吨,比年初增加44.6%,比2011年底增长3倍多。从企业层面看,可以概括为“两升一降”,即企业应收账款上升,负债率上升,效益严重下降。去年底,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达到678.2亿元,比年初增长35.4%,比2011年底增长2.4倍;负债率达到81.79%。全省煤炭企业亏损94.25亿元,同比增亏减利108.29亿元。从民生层面看,一些煤炭企业出现延期发放工资、欠缴社保的困难。比如,一家省属煤炭企业延期发放工资3亿多元,延交社保7亿多元,涉及职工2万多名。
      产生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是“三大原因、一大影响”。一是供需矛盾突出是基础,供大于求所以价格下跌。二是管理不适应是关键,无论政府的管理还是行业、企业的管理都不适应现代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清洁高效利用是根本,只有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也对煤炭行业陷入困境有重大影响。
      关键是怎么办。刚才王书记讲的我都赞成。我想补充的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远近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从长远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总要求,大力推动煤炭消费革命、供给革命、管理革命、科技革命和对外开放合作。从近期看,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着力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要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优质产能。具体思路是“五个一批”,即淘汰一批、重组一批、退出一批、核减一批、延缓一批。要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发展新动能,大力开拓新产业,主动开发新岗位,加强职工培训,维护职工权益。要暂停新出让煤炭资源,暂停新批煤矿项目,多措并举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同时,还要提升优质产能的供给能力。第二,要推进煤炭管理革命,提升煤炭管理水平。比如,探索煤炭价格形成和价格自律机制,探索煤炭现代化交易方式、储备机制,落实已出台的减负措施,进一步研究新的措施,减轻煤炭行业、煤炭企业负担,等等。第三,要积极稳妥推进煤炭国企改革。我省煤炭企业众多,国有煤炭企业占比很大,推动煤炭企业改革重点是推动国有煤炭企业改革。要推动国有煤炭企业结构性重组、分离办社会职能、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煤炭国企焕发生机活力,做强做优做大。第四,要坚定不移推动煤基科技创新,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加大煤基科技攻关力度,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推动煤炭作为能源和燃料实现高效清洁供应和利用,作为煤基材料实现清洁高效延伸产业链,同时实现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第五,要“以煤会友”,推动合作共赢。密切与世界上产煤国家和省州的联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探讨推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以“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利用”为主题,办好太原低碳论坛等等。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经过长期努力,煤炭一定能够实现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清洁能源、绿色能源。
       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取得不小成绩
      
    香港大公报记者:山西是国家确定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我们看到些报道,说一段时间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除了改革,也问一下开放。现在有一些港商、外商,觉得去山西投资不是很安全。山西在打造开放环境方面有哪些考虑?
      李小鹏:谢谢你的问题。转型综改区的全称叫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转型综改试验区凝聚着中央对山西的关怀和支持,承载着山西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给山西的最大的一项综合性政策支持。在全国众多综改区当中,这是唯一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资源型经济转型,在世界上也是个难题。在山西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资源型地区进行转型综改,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奋力前行。从2013年至2015年这三年间,我们确立了推动转型综改区建设的方法,采取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再把三年实施方案分解到每个年度,制定实施各年度行动计划的办法推进综改区建设。我们明确了推动转型综改区建设的内容,把综改区建设内容分解为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四大内容”,并按照这四大内容逐级分解下达任务,分头狠抓落实。
      三年来,山西的转型综改区建设取得了不小成绩。比如,在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首先推进了煤炭清费立税改革。清理各种收费,设立资源税,实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其次推进了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过去来过山西的记者朋友都知道,当时在高速路出入口都有煤炭关卡,共有1487个,可以说是关卡林立。2014年底我们全部取消了这些关卡,政府对有关单位的收费和票据管理授权也全部取消。再次推进了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三分之一,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然后出台了新的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配置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我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在国企改革方面,推动高速公路资产债务重组,推动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重组,推动地方金融企业重组,组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在打造阳光国企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建设转型综改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正像前面我讲到的,全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我省生态环保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2015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2013年下降15.7%,细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27.3%;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566万千瓦,改造后的燃煤电厂排放水平达到或优于燃气电厂排放标准。同时,全省每年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修复工程逐渐见效,地下水位逐年回升。这些既是转型综改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转型综改区建设带来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中,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推动不够有力、工作进展不平衡以及重点难点领域破题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最近,省委批准了“十三五”时期全省转型综改实施方案,我们称之为“8822”方案,即80个重大改革、80个重大事项、200个重大项目、20个重大课题,重点围绕煤炭革命、电力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已经分解到了各个年度,2016年行动计划已经出台,概括为“2455”,即20项重大改革、40项重大事项、50个重大项目和5个重大课题,我们要抓紧推进。总之,转型综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敢于啃硬骨头,盯住抓、反复抓、抓出成效。
      开放对山西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今后的发展,山西就是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大批项目、一大批投资者进入山西,给山西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管理,对推动山西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我们在思想解放、工作方法、管理质量特别是开放环境营造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倍努力。要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更重要的是为项目排忧解难,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发挥作用。在山西,省政府建立了“3个24小时”工作制度,即重大项目遇到困难时,要保证24小时内分管省领导知道,24小时内主管部门拿出办理意见,24小时内回复投资者、解决问题。这“3个24小时”制度在省级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重大项目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受到好评。下一步,要在市县推广,使其制度化,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效果。这仅是扩大开放、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具体措施之一,还有许多新招数、新办法,有的已经实施,有的还在探索。总之,我们要努力创造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好环境。可以肯定地说,投资者到山西投资,只要依法合规,就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回报。
       做好两篇大文章改变“一煤独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李省长,有人说“一煤独大”是山西经济困难和转型滞后的病根子,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下一步如何改变“一煤独大”的现状,您有什么高招?
      李小鹏:这个问题很好。我想说,首先,“一煤独大”是历史形成的。山西煤炭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于唐宋,做大于明清,成为煤炭基地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二,“一煤独大”做过历史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大约生产了160多亿吨煤炭,其中近七成供应了全国各地,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第三,“一煤独大”严重制约了现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素配置扭曲,创新受到抑制,自身发展也受到限制。第四,“一煤独大”还是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刚才我讲了,煤炭行业下行,带动了主导产业下行,带动了工业下行,带动了总需求下行。同时,对社会层面也有影响。所以,“一煤独大”不可持续,必须改变。
      怎么改变?正如前面说到的,就是要做好两篇大文章。首先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实现供应、利用、勘探、开采、销售、运输、储存的清洁高效,实现发电、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等转化过程的清洁高效,实现共伴生资源利用的清洁高效。同时,要做好非煤这篇大文章,逐渐做大,提高占比,提高贡献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一、二、三产还是社会、民生等领域的产业,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文化、旅游、金融等新兴产业,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要加快发展,重点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七大非煤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制定实施了低碳行动计划、新兴产业三年发展计划、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今天我想强调的是,改变“一煤独大”必须持之以恒。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改变“一煤独大”的状况,很早就有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提出,实际上我省干部群众也一直在实践,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思想转变、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制定和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商业运营都要逐步推进,特别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更需要长期努力。这不是说我们不要有紧迫感,相反我们要有更强烈的紧迫感,但必须要有耐力、有恒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坚信,只要不懈努力,“一煤独大”的问题一定能够化解。煤炭必将是绿色的,三晋一定是多彩的,山西的未来肯定是大有希望的。
       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民日报记者:山西是太行山、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的任务非常重。山西目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一省之长,您对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有信心吗?如何去实现?
      李小鹏: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体现,是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中央脱贫攻坚会议上,书记和我向中央签了军令状,必须坚决完成这项任务。“十二五”时期,山西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220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同时,还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机制和办法。比如,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给贫困村派第一书记,等等。
      但我们深知,山西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主要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全省有58个贫困县,占119个县市区的48.7%,可以说接近一半的县都是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993个,占全省28226个村的28.3%,接近30%的村都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2万,占2410万农村人口的9.6%,接近10%。特别是这232万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有些是再度返贫,有些是贫中之贫。
      当前,山西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财政收入紧张,就业压力较大,加上农产品价格波动,这些都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尽快出台我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要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省级负总责,加强领导,强化督促;市级负责指导,协调推动;县级是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任务。要建立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提前脱贫的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有效施策,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省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户,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记者 尚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