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公共文化服务滋养百姓精神家园

09.04.2015  20:32



上党文化大讲堂



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在长治举行



长治市图书馆流动图书车



    农家书屋



      非遗表演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山西省长治市结合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长治市荣获山西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第一名,并且连续5年荣获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第一名。长治市作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保证和改善文化民生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着力点,以公共财政资金为支撑,大力推进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老百姓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滋养了百姓的精神家园。

  真抓实干,文化管理打好三张牌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国家立足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治市委、市政府坚持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把创建工作以及后续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责任工程,进一步强化领导,量化责任,严格督查,从三个方面真抓实干地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管理工作。

  文化管理体现政府主导

  为了更好加强示范区后续管理,按照文化部的安排部署,长治市出台了《长治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2014—2016)》。在全市文化工作会上,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13个先进集体、45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对后续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了更好地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积极探索示范区后续建设路径,长治市先后组织了全市文化馆馆长、部分文化站站长、全市图书馆馆长、部分农家书屋管理员代表50多人赴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上海市徐汇区、江苏省苏州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黄石市、河南省郑州市观摩调研。

  文化管理明确各级责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包括网络设施、服务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服务评估、制度设计6个方面共30个大项、119个小项。这些创建标准既是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进行验收评审的主要依据。长治市已经和各级各部门签订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人、倒排时间表、明确流程图,切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把工作量化到阶段、把责任分解到人头,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格局。

  文化管理强化工作督查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既涉及项目规划,又涉及项目报批;既涉及工程实施,又涉及工程管理;既涉及制度完善,又涉及制度创新,可以说是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为此,长治市根据《长治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具体方案,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2014年8月以来,市创建领导小组抽调力量组成3个督查组,严格按照创建标准,逐条逐项、从严从细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每月查进度、找差距、明责任,每旬开一次碰头会,讲问题、找办法、抓落实,做到了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确保各项创建落到实处。

  稳扎稳打,文化建设走好六步棋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走好六步棋。这“六步棋”是指,文化设施达标化、文化投入常规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文化管理长效化、文化服务多元化、文化体制创新化。长治市全面把握6个方向,拓宽建设文化服务体系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设施达标化

  长治市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作为示范区创建的重中之重。新建了市群众艺术馆、市歌舞团排练厅,改造了潞州剧院、潞安剧院,新建了潞城、壶关、黎城3个县级文化馆和城区、平顺、沁县、黎城4个县级图书馆。每开工一个新馆,市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给予15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资金配套补助。两年来,市县“两馆”总面积由6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28个市县“两馆”有7个一级馆、7个二级馆、7个三级馆、7个达到三级馆以上水准,达标率居全省第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村文体活动室3454个、农家书屋3515个,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

  文化投入常规化

  长治市将公共文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增加到2000万元。市、县两级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近5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5.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3%,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44.54元,这两项主要指标均在全省排名第一。

  文化活动品牌化

  长治市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了长治县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壶关国际攀岩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平顺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长治市还开展了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活动”的思路,县、乡、村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大院文化、饭场文化、星期天文化活动,形成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村村有活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提高活动品位,扩大群众参与度,打造独具特色、雅俗共赏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管理长效化

  长治市建立群众自办文化长效机制,出台了《关于扶持和鼓励群众自办文化的意见》和实施细则,为群众自办文化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2014年12月18日至20日举办了曲艺、上党八音、大合唱3场群众自办文化专场演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大院1210个、民办剧团89个、民办个体放映队85个,其他民办文化机构以及民间工艺特色文化户2181个。

  文化服务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是长治市进行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文化服务多元化包括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服务项目的多元化。长治市大力实施数字文化服务工程。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体系,探索建立“电子农家书屋”、智能流动图书馆等新型基层文化服务网点,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服务,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信息有效共享。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网站建设,积极推动建设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纪念馆,融信息交流、互动体验、电子商务于一体,努力建设成为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展示上党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此外,长治市积极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28个“两馆”中,2个博物馆和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对15处纪念馆、收藏馆、文博场所等重点文化设施、企业自办文化设施以及其他国有、民营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免费开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市县“两馆”全部建立了专门网站,方便了市民查阅图书和文化信息。按照总分馆制的模式,市图书馆与13个县(市、区)分馆全部联网运行,实现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狠抓数字图书馆建设,抓住市图书馆被确定为全省图书馆试点的有利契机,逐步将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覆盖到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各街道,着力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在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文化体制创新化

  长治市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神,按照市抓龙头、县抓基础、乡抓特色、村抓普及的工作思路,根据《长治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2014-2016)》从文化体制创新方面进一步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群众自办文化扶持机制、积极开展基层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

  全民参与,文化提升认准四条路

  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属性——公益性决定了其服务方向即是实现公民权利,在基于这种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成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载体、提高全民素质的有力抓手。长治市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权益保障有力的崭新局面。

  均等化供给,人人共享优质文化服务

  长治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力度。为实现均等化供给,长治市图书馆实施了图书流动服务进社区活动,两辆流动服务车往返于全市20个社区,出动333次,办理借书证2700个,服务人群8万人。流动服务车每月选择10个社区开展巡回流动服务,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便利、快捷的图书阅读服务。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活动自实施以来,共演出300多场次,深受基层群众欢迎。针对长治市回族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这一实际情况,2013年7月,在全省首次成立了两个清真寺民族图书馆阅览室,为少数民族群众看书提供了便利。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4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900场,受众人数达到150万,形成小舞台演绎大精彩、小节目烘托大氛围的喜人局面。

  社会参与共同抓,人人参与文化惠民活动

  社会力量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企业引领作用,通过减免税费、企业冠名、资金扶持、荣誉表彰、业务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服务、开发文化产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业支撑和产品供给体系。长治市引导发挥群众主力作用,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兴办实体,大力繁荣文化活动和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2014年长治市文化系统以文化惠民为己任,广泛开展群星奖巡演、长治“公益电影院”、戏剧展演月、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让广大群众尽享先进文化发展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指数大幅上升。群星奖作品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演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儿,表达的都是基层群众最真挚的情感。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中,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舞蹈《海英和她的妈妈们》、潞安大鼓《好婆婆》一举夺得群星奖,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人人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2014年以来,围绕示范区后续建设,长治市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提升长治作为“神话故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城市文化魅力,以市直五团为主,共推出了7部原创大型神话剧目,市上党落子剧团《愚公移山》、市豫剧团豫剧《精卫填海》、市歌舞团舞剧《女娲》、市杂技团大型杂技剧《羿神与嫦娥》、屯留县麟山剧团上党梆子《羿神传奇》、潞城市红旗剧团上党落子《炎帝归路》在潞州剧院、潞安剧院进行惠民演出。2014年7月30日到8月2日,长治市承办了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的比赛,包括潞安鼓书《奇巧》和《中国梦》,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长子鼓书《腊月天儿》,襄垣鼓书《果蔬理事会》等9个节目在内的44个节目参加了为期3天比赛,长子鼓书《腊月天儿》作者暴玉喜荣获牡丹奖创作奖。在第十四届杏花奖评比演出活动中,长治市共获杏花大奖、杏花优秀新剧目奖、杏花新剧目奖、二度“杏花”表演奖、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声乐等38项大奖。长治市豫剧团剧目《吴琠晋京》获杏花大奖,填补了长治市在这一赛事的空白。长治市杏花奖获奖数量连续四届蝉联全省第一。

  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人人争当文化领军人物

  长治市大力发展人才培养工程,坚持专业与业余互动、引进与培育共举、管理与创新并重,配齐配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加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着力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推出一批优秀文化领军人物、地方文化代表人物、文化产业经纪人、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端创意人才,努力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优化人才考评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打造“人才高地”,形成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多管齐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亮点频现

  文化服务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谈不上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在战争年代,生活安定就是幸福;在物质匮乏时期,生活温饱就是幸福;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幸福不仅体现在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还体现在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享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要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从2007年起,长治市实施了“文化低保”工程,确保全市835个贫困村和30万贫困人口每年至少看1场戏、看6场电影、读1本书,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在保证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的同时,对全市15家民办博物馆给予资金、设备等方面的补助,推动民办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表现在长治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多个节目参加了央视《我们的节日——清明》、《欢乐中国行——魅力长治》和《激情广场舞》的拍摄工作。

  深入开展文化援助活动,加强区域文化联动

  天津市和平区在长治市进行区域文化联动,举办了全国读书漫画摄影展。中国歌剧舞剧院好莱坞电影金曲视听交响乐会在长治市举办。长治市还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两场“大地情深”长治市民俗音乐会。除了区域联动外,为了深入开展文化服务,长治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放到基层和农村,继续组织开展“三下乡”、星火科技、农民技能大培训等活动,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信息咨询、巡演巡展、法律援助等服务,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积极开展面对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文化服务,组织好“文体活动进工地”“情暖夕阳红”“关爱残疾人”等各类文化活动,切实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开展“周末大剧院”,开设“上党文化大讲堂

  长治市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开办“上党文化大讲堂”,广邀各方知名学者讲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市民大学堂”“道德大讲堂”“创业故事汇”等为载体,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各类专题讲座。2012年5月,长治市建立起图书馆为总堂,各县(市、区)图书馆为分堂的道德大讲堂体系,每周六聘请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文明办、高校及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座,共举办70场,受益人数达到1400人次。“周末大剧院”自2009年11月19日启动以来,市直及各县市区21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坚持每周五晚为观众演出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豫剧、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贯穿全年的高品位、高水准曲艺演出,受到全市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大力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治市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成果展览等活动,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体验馆、传习所、大师工作室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大对民间艺人、民间绝活的保护力度,创新民俗文化传承方式,推动剪纸、堆锦、布艺黎侯虎、八音会等民间艺术通过音像、网络传播,不断扩大上党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规范群众自办网络文化

  长治市降低群众自办网络文化门槛,由重事前审批到重事后监管,并在网络资源配置上给予扶持。自办网络文化的兴起,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党公社网络现有社员43.4万人,在中文综合性百强网站中名列第17位。

  构建街居“五个一”文化活动体系

  长治市主城区形成街道、居委会拥有一站(综合文化站)、一场(文体活动广场)、一院(文化大院)、一节(大家走到一起来文化艺术节)、一队(文体表演队)为内容的“五个一”文化活动体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坚持开展春节企业职工文艺汇演

  1973年起,长治市总工会开始举办春节企业职工文艺汇演,坚持40多年不间断,丰富了职工文艺生活,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2015年3月12日晚,由长治市总工会主办的全市2015年职工春节文艺调演首场演出在潞州剧院举办,重点宣传广大职工在全市建设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宣传各级工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人事迹,以及广大职工生产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弘扬时代精神。长治市春节职工文艺调演活动已连续开展了42年,一直由职工编、职工演,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记录了全市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的喜人变化和辉煌成就,展示了全市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建功立业的风采,并在服务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一项文化品牌活动。

  提升公共文化群众知晓度

  长治市每年在市级新闻媒体开展公共文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精神,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长治市将从进一步加快宜学长治建设;进一步抓好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继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六大新地标建筑”;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搞好惠民活动,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电影电视覆盖范围;进一步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群众自办文化扶持机制,积极开展基层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使长治公共文化示范区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来源:中国文化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
胡春华在山西看望贫困群众和基层扶贫干部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