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机构不能一合了之
“坚持改革,增强信心。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接受《经济日报》“金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信心。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导致一些人对改革的信心不足,甚至有观点认为,汇率改革等可能受此影响止步不前。对此,吴晓灵认为,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完善市场规则,保护各类产权。这样大家对中国的信心才会增强。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去年,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把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交给了金融机构。“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做两件事。”吴晓灵说,首先是逐步取消央行基准利率,明确政策目标利率。在金融机构定价能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央行还在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会逐步取消。同时,尚未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目前,央行正在研究利率走廊,如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可以成为利率走廊的上限,下限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在选择打造利率走廊还是公布明确的政策利率上,市场上还有争论。其次,国债收益率曲线还不是很完备。因此,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迈出了重大一步,但还有未完成的任务。
“从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并不差,人民币汇率没有长期贬值基础。”吴晓灵如此回应市场热点。
防风险须理清监管理念
在多种金融风险频发,容易引发各个金融市场交叉共振的当前,对于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市场上一直有关于“三会合一”的议论。
“一合了之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吴晓灵认为,金融市场还是应坚持分业监管,重新组建一个“超级机构”会降低运行效率,进而使监管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吴晓灵认为,改革金融监管框架的前提是要理清监管理念。第一,要明确监管的作用是防止金融行为的外部性。一般来说,涉及金融消费者越多的,外部性就越大,如银行保险等,其客户极为广泛,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慎监管,而外部性较小的则可适度自律监管。同样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要按照同样的规则实行行为监管;第二,要明确发展是市场主体的责任,创新和发展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监管的责任是保证其发展和创新不损害消费者利益。
互联网金融须回归本质
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吴晓灵认为:“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树立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公民自己是财产的第一责任人。”
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推动改革的一面,也有野蛮生长的一面。吴晓灵说,推动改革的一面体现在“其对于中国金融来说是强大的推动力”。此外,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已开始暴露,这也是让其回归本质的最好时机。
“互联网金融不是新业态,改变不了其金融本质。”吴晓灵表示,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暴露问题的一年,也是规范意见出台的一年,今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正效益会增加,野蛮生长的副作用会减少。
责任编辑: 张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