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改革坚持摸着石头过河
黄兴国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
夏宝龙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鸿忠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彭清华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
发挥先行优势 激发创新活力
黄兴国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这几年,天津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取得了积极效果。具体体现在“六个一”:
第一个是“一份清单管边界”。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295项,在全国率先将非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全部“清零”,同时公布行政许可“权力清单”。第二个是“一颗印章管审批”。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新区18个政府部门所有216项行政审批职能,实行“一个窗口接件,车间式流水线办理”。第三个是“一个部门管市场”。将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合并,成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第四个是“一支队伍管执法”。把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与社会管理相关且简便易行的行政处罚权,集中交由街镇乡综合执法队伍行使。第五个是“一个平台管信用”。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让守法企业“一路绿灯”,失信企业“处处受限”。第六个是“一份单卡管通关”。构建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等平台,实现京津冀三地海关间一体化作业。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另外“四个一”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反腐体系,实现“一套体系管廉政”。整合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热线资源,实现“一个号码管服务”。简化企业监管流程,实现“一份表格管监管”。为高端人才引进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一张绿卡管引才”。
今后,天津将发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优势,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重点,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人民日报记者 胡跃平 靳 博整理
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
夏宝龙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最关键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
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最关键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
过去的一年,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对浙江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改革举措。比如,率先推进权力清单、率先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回首深改元年,浙江有几个坚持:
一是奔着问题去改革。敢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比如,针对制约浙江发展的突出问题,打出了包括浙商回归、创新驱动等在内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仅去年一年,就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
二是勇于革自己的命。敢于向自己开刀,以政府“减权力”实现市场“增活力”。比如,对省级部门1.23万项原始权力进行清理,只保留4236项。
三是摸着石头过河。选择若干市、县(市、区),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市县审批层级一体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试点,为全省面上推开提供样板、积累经验。
四是发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省委出台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的意见。省政府面向全省人民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省人大常委会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查找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条文。省政协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等工作。
元年之后再看关键之年,任务更重,力度更大。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记者 王慧敏 顾 春 姜 洁整理
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形态迈进
李鸿忠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既要“快”又要“好”,既要“赶”又要“转”,既要“量”又要“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新常态之“常”,不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经济发展从耀眼辉煌向趋缓平淡的平常之“常”,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之“常”。新常态是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过程,是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节能环保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表面上是以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运行,但实际上是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新常态的必然性。
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要追求新的目标,构建更高的发展形态,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
湖北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既要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又要转方式、调结构,既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又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对我们而言,既要“快”又要“好”,既要“赶”又要“转”,既要“量”又要“质”。既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又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动能转型。
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竞进提质”,提出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保持“1.5”的发展系数。“1.5”系数不是说一定要保持全国1.5倍的增速,而是强调要把握好新常态的必然性、决定性和过程性,这些都是理解新常态的湖北思维。
人民日报记者 顾兆农整理
改革开创壮乡更加美好的明天
彭清华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越是后发展,越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越是欠发达,越不能欠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担当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广西改革深度、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必须自觉强化这样一种意识:越是后发展,越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越是欠发达,越不能欠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担当和作为。
要在优化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上取得大的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推动政府更多地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集中精力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切实将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
要在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上取得大的突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好“东盟”和“粤港澳”两张牌,健全与西南中南等地区合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开放合作的“龙头”,要先行先试,释放“海”的优势,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做足“通”的文章,深化通关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群”的合力,加快推进同城化步伐;打造“联”的格局,与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双核”驱动。
要在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上取得大的突破。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长效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此外,在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领域也要加紧推进。
广西要以执着的改革勇气、顽强的改革精神、扎实的改革步伐,开创壮乡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记者 王明浩 谢振华整理
责任编辑: 张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