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邮政编码第一人”的惆怅:邮寄书信太少 邮政编码渐渐淡出

09.10.2014  22:50

    新华社太原10月9日专电(记者王学涛)虽然已84岁高龄,王以明还保留着和友人通信的习惯。这位山西“邮政编码第一人”不无惆怅地说,电话、网络渐渐替代邮递员,邮政编码、邮票、书信也渐渐淡出。

        王以明参加跟邮政相关的工作40余年。1974年,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邮政编码,王以明作为山西代表在全国统一开会部署下,全程参与了山西邮政编码的制定。

        “先要绘出省内邮政图,为了摸清现状,我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山西。”王以明说,根据地理和交通条件、经济条件两大划分依据。

        然而,邮政编码的诞生终究不是一帆风顺。据介绍,山西六位邮政编码中前四位是某省某邮区某个县市的码,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第5、6位组合代表投递点,它由县市局按一定规律排列,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王以明告诉记者,最开始,太原邮局下属各支局是以成立先后依次命名的,这样编号符合成立先后的顺序,但却没有方位概念。当时他提出以汾河为界,汾河以东各支局使用后两位的01到19,汾河西的支局使用后两位的20及其后的连续数码,这样不会发生路向上的错误。

        “讨论时怎么也说不通,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打起来,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最终勉强接受我的提议。”他说。

        王以明回忆说,邮政编码的使用先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了试点,随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分步实施推行邮政编码方案,要求用户一律书写收、寄信人邮政编码。为适应机器分拣的需要,还实现了信封标准化,1992年元旦后,邮局将不再收寄不标准信件。“现在分拣机不怎么用了,因为邮寄的书信太少了。”

        但王以明坚信它们依旧有生存的活力。他打开书柜,让记者浏览收藏的近万张国内外邮票、书信、贺卡。

        “邮票、邮政编码、信件带来的回忆是美好的,它们跟精神生活有关。”王以明说,电话、网络只是更加快捷、实用,但“见字如见人”是书信独有的魅力,它可以叠起来珍藏在抽屉里。(完)

二〇二三年第五期“三晋大讲堂”举行
蓝佛安金湘军商黎光出席 项洁作专题报告   太原新闻网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率先转型发展
——锚定“两个基本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