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左右相亲的小细节
“80后”,当前相亲队伍中的主力军。很多人都能贡献出至少一个关于相亲的故事,而“感觉不对”通常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相亲中最常见的理由。
这个“理由”看上去更像个矫情和挑剔的借口,“虚”得有些让人无法接受。其实,我们应该给相亲的人多一些理解,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就是为了“步入婚姻”,的确会让人感觉有些凝重。于是,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在初次见面中就容易被无限扩大,并左右了相亲的最终结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主流,抓大放小,是应有的择偶态度。
我们这一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人,属于“80后”里面比较“倒霉”的,我们不仅赶上了小学入学困难、中学考试分班、考大学万人挤独木桥、就业千人争一个岗位……还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想尽办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由于工作压力巨大,我们接触格子间和办公室以外的机会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多,于是相亲越来越多地被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看做到达婚姻殿堂的桥梁之一。有的人很幸运,在相亲过程中遇到了合适的人,结婚生子;而有的人寻寻觅觅,却总也没有结果。这些屡屡相亲却没有结果的人,有时并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不能成功。我不想分析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及内在原因,只想讲几个我的朋友亲历的小故事。她们的经历并不是什么典型,但我相信,你我也都有过类似的遭遇。
油点子的故事
小花,本科毕业,当年曾是系花。上学时成绩不错,毕业后在一家私企工作。忙是忙点儿,但收入不错。自打一毕业,家里就开始让她相亲,所以她相亲时年纪不大。这个关于“油点子”的故事,其实过去很久了,但在小花心里,却是一个总也过不去坎儿。
相亲对象是家里长辈介绍的,硕士毕业,政府公务员,长相一般。长辈介绍他,图的是人家捧的是铁饭碗,今后的生活有保障;小花觉得选择结婚对象,踏实稳妥很重要,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应该不会那么不靠谱。于是在互相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小花认真打扮了一番,前去见面。
他们相约在一个环境比较安静的饭馆。小花见到了这个小伙儿,姑且叫他小赵吧。小赵穿了件白衬衫,态度还挺热情。两个人点了菜,开始聊天。小花开始仔细观察他。说实在的,这小赵还挺安静的,在小花看来,男人实在不适合话多,尤其是在政府部门工作。
突然,小赵领子上的一滴没洗净的油点子进入了小花的视线。小花突然很抓狂,对于一个轻度洁癖的女生,这种油点子实在让人心情烦闷。但是她转念一想,也许这是因为小赵独自生活、工作辛苦造成的不修边幅。于是,在这次还算融洽的谈话结束后,他俩又约了第二次见面。
时隔一周第二次见面,小花照例把自己打扮得精致而舒爽。这次见面约在了公园,小花一脸微笑地走向小赵,然后在看清小赵的穿着后,脸瞬时垮掉了。小赵依旧穿着那件白衬衫,更重要的是,领子位置的油点子依旧存在。后面的聊天散步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再后来小赵再约她时,小花通过介绍人委婉谢绝了。
讲到此,小花说,其实小赵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只是他太不讲究了,那件带油点子的衬衫显然是他认为比较得体的穿着。他既不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去洗净油点子,也似乎没有朋友告诉他,那样的穿着显得多么不礼貌。这种人,就算与我聊得来,我也难以想象,整日要担心他生活自理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与此人是什么职务、什么学历无关,显现出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我觉得小花的说法并没有太大问题,并且还想补充一点:无论什么人,如果连相亲时都做不到仪表整洁,今后就可想而知了!着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仪表端正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自尊和品位格调,也是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尊重。
1 2 3 下一页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