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扶贫扶出移民新生活
桑植县为库区移民“授之以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全面建设小康库区中,明确提出移民“富口袋,必先富脑袋”,深入库区乡镇举办移民培训班42期,培训移民4500人次,并选送20多名移民村组干部和移民去湖南农大、湖南理工大学培训学习,全面提升库区移民的综合素质,为推进库区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富口袋,必先富脑袋。 移民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库区是落后贫穷的地方。为了彻底改变移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移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只有转换方式,调整结构,让移民从思想灵魂深处脱胎换骨,蜕变成新式农民,才能达到“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江垭库区长潭坪乡水流村二组组长共产党员熊继之通过水果培训班后,对100亩金秋梨进行科学培育,产梨15万公斤,获利30万元,并为该村1000亩梨子找到销路。该村的梨子皮薄光亮,肉质细嫩,香脆化渣,汁多味甜,被外来客商抢购一空。贺龙库区打鼓泉乡王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可银在参加为期10天的湖南农大学习培训后,为该村建设扶贫及移民脱贫致富想点子、找路子,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民捐款3万元,在后盾单位县移民局的支持下,筹集资金上百万元,新修了3公里村道,建起了村部,改造了电网和饮水等基础设施,并规划了养殖、蔬菜和林、果等致富产业项目。
延伸产业链条,为移民创业提供平台。 江垭库区人潮溪乡和平、红旗、塔坪、茶叶塆四个村由于江垭水库修建淹没了好田好地,出现了人多田地少的矛盾。为了使后靠移民走向致富道路,把开发目光瞄向了海拔1500米的叶家界,整合国土、移民、烟草公司、烟办资金2000多万元,在九岭十八弯的崇山峻岭中修筑挂壁公路18公里,连片开发土地2500亩,为烟叶基地铺设了饮水管道,架通了高压电线,修建了烤烟育苗棚、烘烤棚、烟草科研所、气象观测站。为配合县直部门抓好烟叶产业,县移民局、县烟办等单位把工作重心下移,组织工作组下到人潮溪乡将和平、红旗、塔坪、茶叶塆四个库区村的360多位移民组织起来进行烟叶培训,然后采取集中管理,统一移栽、施肥、治虫、采叶、烘烤,对烟农实行“保姆式”服务。今年共产优质烟叶7000多担,移民增加收入800多万元,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移民致富和财政增收的“聚宝盆”。人潮溪乡南斗溪村移民田怀初通过市、县创业培训后,组织3位移民自筹资金30万元,创办了南斗溪渔业股份公司,拦河养鱼3000亩。走马坪乡汪永明一家有13口移民,人多田地少,他在县里参加了野猪特种养殖培训之后,于2009年修猪舍30间养了10头母猪,两头纯种野猪,一头二代野公猪,并长期聘用二位移民帮工,三年下来,已有母猪40头,栏舍50间,今年上半年已出售仔猪200多头,年获利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库区二十户移民共饲养野猪一万多头,移民增收800多万元。
用身边致富典型引导移民,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推动作用。这些致富典型以及网箱养鱼、野猪、大鲵等特种养殖技术及烟叶、椪柑、茶叶、油茶、蔬菜等种植技术被刻制成光碟,巡回放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人潮溪乡和平村移民向延教走出技校门参加了市、县的网箱养鱼培训班后,着手网箱养鱼48口,又利用屋边清泉养娃娃鱼4000条,年产值上百万元,苦尽甘来的向延教在县城购买了一套150平方米商品房。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库区共发展网箱680口,养娃娃鱼1.5万尾,移民增收2000万元。瑞塔铺镇杨家洛村祝华清父子是从江垭库区外迁移民,通过湖南农大的葡萄培训班后,把村里的一百亩河滩地改造成葡萄园,筹款50万元,从省外引进优质葡萄苗,在葡萄园长年打工的就有10多个移民,通过八年的打拼,今年产葡萄30万斤,产值150万元。贺龙电站库区两河口乡退伍军人王朝果,参加市里的移民就业培训班后,在县农行贷款10万元,利用木材加工后的边角余料和树枝、秸秆、废弃木材,锯屑残渣,办成机制木炭加工厂,常年雇请移民帮工5人,每年生产木炭10万公斤,年创产值70万元,获纯利2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审核:admin 审定: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