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与“种”并举 让文化扎根基层

19.01.2015  11:38


  近日,随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文艺工作者陆续赴基层、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开展慰问演出、艺术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到人民中去,才更加深刻感悟到,如何在送文化的同时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基层文艺队伍,把文化“”在基层,让群众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正是当前的文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谈到基层文化,不少人会用数字说话,诸如举办了多少次活动、多少场演出……这是一种文化建设理念上的误区。文化其实跟吃饭穿衣一样,须臾不能离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说,比如就农村的文化建设而言,有关部门调查显示,67.89%的农民不参加或不常参加文化站组织的活动;有的地区这一比例高达91.3%。文化站只是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硬件上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软件跟不上,没有携带“文化基因”的人参与进来,文化终究不能在农村扎根。

  周由强认为,要在农村种下文化的种子,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要与当前国家的,乃至世界的优秀艺术对接,这样才有可能将广大农村的文化活力激发出来。周由强指出,“”是一种可行办法,但是“”比“”更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培训那些活跃在基层的文艺能人、文化骨干,因为他们才是基层文化建设真正的主角。不管是“”还是“”,都是以文化的方式,激发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送文化是输血,而“”文化则是造血,只有坚持“”与“”并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体,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才能在当地培育出文化果实。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景小勇曾是援疆干部,多年的基层文化工作经历使他感悟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文化素材比城市丰厚得多,但是它缺乏提炼过程,缺乏文化成品。犹如矿产资源尚未转化成商品,基层文化缺少的是艺术发现、提炼、表现和形成的能力。“”文化就是要把送来的文化播撒到丰厚的基层土壤中,使之成长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景小勇认为,“”和“”都有特殊的意义,送文化下基层,目的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人民的艺术修养。在送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去种。要汲取民间土壤的营养,培养指导民众中的骨干,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文艺骨干。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廖恳在谈到送文化和“”文化的具体措施时表示,每次到基层慰问演出,文艺志愿者都应将服务与采风、创作相结合,带去一批老作品,创作一批新作品,培养一批基层文艺人才,培育一批基层文艺团体。要指导、帮助当地文化工作者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文艺支援,在送文化下基层的同时,与草根文艺爱好者结对子,开展辅导交流活动。

  廖恳认为,艺术家们在采风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如对基层情况缺乏了解、对地方文化不熟悉、方言不通等。他认为,建立一条自上而下、务实高效的信息渠道,依托基层文化单位建立采风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和对接,是送文化的当务之急。

                  (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程    竹)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