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 市城乡管委各系统积极备战

02.06.2016  18:50

    太原新闻网讯  6月1日,我市已进入汛期,城市防汛抢险队伍将进入备战状态。市城乡管委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汛期我们将安排24小时的治安、防汛联合值班,并设固定值班室和值班电话,确保汛情及时传递。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建立 A、 B角工作制度,确保应急工作无脱节、无空档。

    易积水地段积水排退是防汛首要任务

    根据以往道路积水情况,今年,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提前对各城区易积水地段进行摸底汇总,并对积水原因进行分析,在恒山路、大同路等17条道路,划定32处易积水地段。“以重点地段、工程项目、关键节点等为重点,我们明确了责任人,做到重点区域、关键节点防汛人员值守到位、抢险设备设置到位。”该处有关负责人说。该处已将滨河东路(漪汾桥下、旱西关桥下、柳溪街桥下、胜利街桥下、祥云桥下)、城南退水渠(汾河出口)、九院沙河(汾河方涵入口处)等14个路段定为防汛重点监控路段。

    此外,46座泵站委也明确了分管负责人、具体责任人,做到汛期泵站人员值守不间断、设施管控不间断、应急供电迅速及时。

    累计疏通管道230余公里

    为确保排水设施运行平稳,保证全市汛期排水畅通,市城乡管委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已从今年3月10日至5月10日,展开了排水设施清淤疏浚工作。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该处打破工种界限,全员出动,对管理的各类排水井具、雨水连接管以及桥梁、城市地下通道的排水设施等进行了清掏疏浚,累计疏通管道230余公里,清掏各类井具4.4万余座,清理伸缩缝10余公里,泄水孔近5000个。在疏通管道、清理淤泥和垃圾,保障排水管道畅通的同时,还对全市市政管网进行排查,对管道堵塞、带压运行、检查井深陷、检查井内防坠网缺失、排水管道连接管破损、管道渗漏等问题积极处置,加大了管网的收水能力。

    对坡度大、水流急路段,市政部门将重点强化对井盖的监控和管理,对易顶起井盖路段雨中不间断监控,及时安装防顶起井盖;明显影响收水能力的立篦进水井更换为平篦进水井;对松动、破裂、不配套的井具及时更换。

    与在建工程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目前,我市各项道路、泵站、管道建设工程相继进入实施阶段。市城乡管委各基层单位未雨绸缪,提前与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沟通,建立联系人制度,保证新建排水管道建成前原有排水设施运行正常。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在配合做好市政排水管线的改迁、设施保护等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设施运行情况,确保市政设施的稳定运行。市政池渠设施管理处对重点工程涉及的六号缓洪池、许坦排洪渠、黑驼沟等设施,积极与建设施工单位协调,明确汛期注意事项以及双方职责,初步建立起防汛协同配合机制。

    市城乡管委明确,全市各在建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按照防汛工作要求,分项目制定专项防汛预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尤其对涉河、涉排水管道、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低洼地段项目,要提前备好防汛抢险设备和物资,采取必要防范和警示措施,既要保证排水管网畅通,也要确保周边建筑及各类设施特别是行人安全。

    做好信息共享和处置联动

    在市城镇排水防涝数字化信息管控平台一期建设基础上,今年我市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泵站、桥涵、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地段的动态监控点将由9处增至44处。今年,市政部门首次推出诱导信息显示屏,警示前方路段水深。为提高警示效果,吸引路人注意力,安装在跨线桥、铁道桥地下通道进出两端的诱导信息显示屏,特地在底部加装红蓝相间爆闪灯,确保人员和车辆在百米外清晰直观了解前方水深,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除了通过摄像机对桥涵、河道、泵站运行状况全视角监控外,平台运行人员还可与泵站操作人员视频对话,以掌握城市排洪状况,实现处置联动。

    此外,市城乡管委还要求相关基层单位,对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要加大汛期维护力度,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生活、生产和出行的影响。(任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