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京剧的魅力
演出现场(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供图)
日前,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中国国家京剧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行。为此,国家京剧院组织了多达70人的赴美演出团,于6月26日至28日在纽约林肯中心为观众献上了《杨门女将》及折子戏专场。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让在场观众领略了京剧的魅力,以艺术为桥梁沟通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商业运作一票难求
演出团抵达美国纽约时,正是当地中午时分。当天天气异常闷热,演出团下午一到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雷声大作,下起了阵雨。当地喜欢中国京剧的“梨园社”的戏迷们说,这是一场欢迎中国演出团的“及时雨”。而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岑工则给大家带来了更振奋人心的消息,前两场《杨门女将》的戏票已经售罄。
在美国卖京剧演出票并且一票难求,这对于接待了25年国内演出业务的岑工来说,是喜出望外的事。此次赴美演出之前,负责具体事宜的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和岑工商定:这次演出以商演为主。在美国,商演是考验一种艺术能否走入主流社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国家京剧院此次不负众望。岑工介绍,广告一见报,票还未从剧场提出来,就有一位台湾票友上门来问:“是不是有国剧演出?”(台湾人把“京剧”称为“国剧”)开放卖票后的第一个电话是一位美国老奶奶打来的。一位从长岛来的外国观众要多买几张票,售票规定多买能够打折,但他说:“我不要打折票,我就要最好、最贵的票……”
回忆起前期的筹备工作,起初主办双方心里都没底。张建国说,演出经费中有90万元是他们“自筹”的。“这些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会拿出一些资金让我们去国外做文化交流。但我想,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在于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能让观众愿意掏钱看演出,效果更佳。所以,我们决定尝试给自己一点压力,把它做成一次商演。”按上世纪90年代张建国第一次赴欧洲演出时的经验:是一张张卖出去的票,场子肯定不会冷。
看表演也看故事
与以往我们所认为的“折子戏更容易讨好普通观众”有所不同的是,在纽约的3场演出中,前两场《杨门女将》的演出票最先售罄。
首演当晚,林肯中心玫瑰剧院灯火辉煌,10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杨门女将》中有“四代婆媳”,建立在复杂伦理关系上的剧情,不知道外国人能否看懂?来自纽约的Mary Ann Caputo和Philip Balaban无疑是看懂了,而且看得明白透彻,他们兴奋地说:“佘太君,她太令人敬佩了!那样大的年纪,还要去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真的不可思议!”从这些第一次看京剧的美国朋友身上不难发现,观众的审美水平和要求早已不再满足于“外行看热闹”了,他们既看表演,也关注故事本身。
那么,在美的华人又是如何看待京剧大戏的呢?早早来到剧场,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一位30多岁女士手中的票是288美元的最高价位的戏票。这个票价,几乎是百老汇演出的最高票价。这位女士说,她来自上海,到美国已经十二三年,小时候练过《霸王别姬》中的剑法。“小时候我可能喜欢那种表演形式,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我更愿意去了解戏中的故事及其历史背景。也许在自己国家时不一定懂得珍惜这种文化环境,但是到了异国他乡,会思念,会慢慢地沉淀,欣赏以前没有欣赏过的。”
角儿在他乡遇故知
在美国被戏迷认出来,算得上是另一种他乡遇故知吧。京剧表演艺术家董圆圆在美国就遇到过两次。2008年,在美国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和朋友到星光大道游览,被几位戏迷当场认了出来。这次在美国,演出前,她到一家餐厅用餐时,又被当场认了出来。董圆圆说,这是因为京剧的影响,世界很大,但京剧能够把爱京剧、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紧密地连在一起。
6月27日晚,又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天是《杨门女将》演出的第二场,不禁让人担心当晚的上座率。演出晚上7点半开始,但在当地时间晚6点时,剧场就已经人头攒动了。一对头发花白、衣着体面的老夫妇在剧场入口的纪念品出售处仔细地看光碟,二人指着眼前的戏曲光碟说:“家里的光碟堆得像小山,都快放不下啦!但是张建国的碟,还是要买一张!”老先生叫魏颂芳,和老伴来美国30年了,京剧是老两口每天晚上要听、每天要唱的。这次演出,他们共买了5张票,不但自己连看两场,还请了一位朋友看。“张火丁9月份要来,我们也要看的。”他说。
演出结束之后,一位老太太在女儿的搀扶下走出剧场。她的女儿浩怡说,母亲是江西人,年轻时在赣州工作,如今已80多岁了,就是喜欢京剧。浩怡是一名医生,今天白天她看了70多位病人,晚上是驱车从新泽西州带母亲来纽约看戏的,因雨途中还迷了路,开了3个多小时才找到剧场,母女俩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
其实,“疯狂”的不仅仅是观众,此行在美国虽然只停留了5天,却有许多机构和公司慕名而来和中国国家京剧院谈未来演出的合作事宜。5天之内,已经敲定了一项明年再到华盛顿、拉斯维加斯演出的计划……这一次赴美演出,最大的收获恐怕并非一次票房的胜利,而是这样一种长久的效应。
从上世纪90年代张建国第一次赴国外演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票房的进步、观众的专业化,可以看出京剧在海外有着很大的市场,更看出华人对自己的祖国、民族的热爱!”张建国说。(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