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姓氏 皆是山西制造
姓氏是很复杂的,它包罗万象,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姓。它的起源比汉字还要早,一开始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后来就逐步演化成姓了。
而山西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因为它地处黄河流域,人文开发比较早,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都曾经在这里活动过,当时他们都是作为一个部族或部落,所以流传下来的姓氏就比较多。“在中国的百家姓里,一共收了508个姓,而发源于山西的有81个姓。如果再加上著望于山西的姓氏(不是起源于山西,但是在山西兴旺发展起来的姓氏),则有将近两百个。”中国家谱研究中心原主任、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吉进一步解释说,“姓氏包括起源地、郡望和堂号,概念都不同,起源地就是最初起源的地方,‘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就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堂号则是这些望族中的某一支派的标志。”
具体到起源于山西的姓氏,李吉给大家举了几个例子,并做了解读。这些都是山西比较有名的姓氏。
王姓:因王族后代而得姓
说起起源于山西的姓,王姓是非说不可的。大家都认可它起源于山西太原,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王姓人口在全国的排名也总在前两位徘徊,2014年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目前可能已达到1亿人口。
王姓起源历史悠久,且支脉繁多,大部分都是王族的后代。其中有一个说法比较正宗的,也是人们经常说的,即出自姬姓,始祖为王子乔。东周时期,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字子乔,“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因为看不下去父亲的糊涂昏庸,他就去劝谏,结果被废为庶人,初封太原。因为他是王族的太子,大家也不知道他到底姓什么,就都称呼他为“王家”的,王也就成为了姓氏。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兼并,王氏就分成了两大派,一部分留在太原,成为太原王氏,另一部分迁居山西,是为琅琊王氏。后来,从太原王氏中又分出一些派系,到了河南叫做三槐王,到了福建则称为开闽王,它的分支遍布全国各地。
还有一个说法是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商朝的皇帝都姓子。殷末,王子比干,因劝谏纣王被杀,他的子孙因为是王族的后人,所以改为王姓。
再一个说法是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代,生活在今芮城那一带,也是帝王的后代,故称为王姓。
这是最主要的三个说法,当然还有一些,如少数民族改姓等等。而历史上王姓的名人也比较多,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之涣等都是山西人,王维祖籍山西祁县,后迁家到蒲州(今山西永济),王之涣祖籍太原晋阳。
杨姓: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
起源于山西的姓氏中影响比较大的还有杨氏,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可以叫做洪洞杨氏。它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宣王的小儿子名尚父,受封于杨邑,今洪洞,建立杨国。后来被晋国所兼并,晋武公又把他的次子杨伯侨敕封于杨,子孙便以其封邑为氏。“杨伯侨是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杨氏始祖,被灭后的杨国成为晋国的一个封邑,杨氏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杨姓可以说是以国为氏,也可以说是以邑为氏。”李吉说。
杨姓还有一种说法是羊舌氏的后代。晋国公族羊舌肸,字叔向,食采(享用封邑的租赋)于杨氏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其后子孙以地为氏。
此外,还有由少数民族改姓的。主要有北魏鲜卑族之莫胡卢氏及唐代沙陀部二种。
杨姓发源于山西,但却著望在陕西。杨氏族人中以汉代杨震最为著名,其脍炙人口的“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清廉风范,深受世人推崇,故杨氏家族以“四知堂”为堂号。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父子,更是妇孺皆知,被称为“杨家将”,深为后世敬仰。
马姓:因马服君而得姓
马姓出自嬴姓,是伯益的后代,始祖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也是赵姓的一个分支。赵奢英勇善战,以功受封于马服,世称马服君。其支庶子孙有的以封邑为姓。马姓也是山西的一个大姓,是封爵为氏。
马姓中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马援,他是著名的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深受后人的崇敬。自马援后,马氏向南迁徙于湖广等地,宋代以后迁入闽粤。到了元朝,有马致远,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赵姓:封地为赵城而得姓
赵姓起源于山西洪洞县,确切来说,是起源于赵城县,因为现在的洪洞县是由过去的洪洞县和赵城县合并而成的。赵姓始祖叫造父。
造父,嬴姓,上古颛顼高阳氏之子伯益的后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因善驾驭马车,而得宠于周穆王。传说他得到8匹骏马,调驯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此时,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后人以其封地为氏,称赵氏。
后来,赵氏后裔成为晋国“六卿”之一,权倾朝野。最后与韩、魏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战国时期是赵姓在山西最兴旺的时期。
秦灭六国后,赵国后裔赵公辅前往西戎,世居天水(今甘肃通渭西北),将相辈出,故赵氏以天水为郡望。汉朝时有名的赵姓人都是在那里发展起来的。
公元960年赵匡胤创立宋朝,历九帝一百六十几年,至宋钦宗亡于金,史称北宋。宋钦宗之弟赵构南迁临安,史称南宋。赵姓族人也随之大批南迁。
裴姓:出的大官最多
河东裴氏,是从秦姓分出来的。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其裔孙秦非子以善于驯养马匹而被周孝王封于裴,子孙遂姓为裴。当时的裴字形为上“非”下“邑”,到了第六世孙时又被封到解邑,即今解州,然后就去掉“非”下面的“邑”字,改为衣字,遂成为裴姓,并延续至今。
现在闻喜的宰相村,原来叫裴氏村,从魏晋至隋唐,河东裴氏英贤萃山,声势显赫,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61人,诸侯一级的就有200多人。这种盛况在哪个姓氏中都没有。此外,西汉裴秀及裴松之、裴骃均为中国著名史学家。
郝姓:商朝时就得姓了
太原郝氏,也是很古老的一个姓氏。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殷商时期,帝乙将他的小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基本上就是现在的郝庄一带,称为郝氏。
郝姓,得姓比较早,在商朝时就有了。在2014年《百家姓》排行第77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郝姓人中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有郝隆,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关于他,还有郝隆晒书的典故。他所在的地方,每年夏季都有晒衣服的习俗,每当那时,别人都在晒衣服、被子,他却仰卧在太阳下,露出腹部。别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他就说,我晒我的腹中书。因此他的堂号也叫晒书堂。(记者 南丽江)
延伸阅读
曾经征集到的一些稀罕姓氏
“醋、第五、死、皇……”中国姓氏历经数万年演绎、发展,内涵丰富。随着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不少姓氏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新的姓氏则在时代的进程中产生。在从古到今的数万个姓氏中,也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奇僻姓氏。2009年,山西晚报面向全省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稀罕姓氏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的关注。
公开征集的稀罕姓氏有:、醋、耳、揣、脱、仉、海、叱、酒、东、南、乞、阴、阳、布、种、柔、库、丑、咸、淡、明、第五、慎、行、菅、蘧、烟、锅、棘、光、滑、家、危、八、间、墨、果、都、支、针、郇、顿、化、拜、只、琚、才、神、午、唱、靖、仙、亓、写、寿、干、土、加、惠、国、次、雍、悦、钦、铋、花、弋、顼、陷、格、问、院、绳、山、双、弯、伞、独、磨、义、么、公、骈、俱、宰、母、侠、苌、职、兀、是、广、和、衣、操、底、户、岛、别、过、漆、京、奥、厍、歧、太、题、接、达、绿、伦、西、另、勇、承、檀、皇、兑、修、闪、娇、芳、宇、丛、敦、隽、封、初、年、涉、青、多、敫、开、乜、浮、撖、弥、逯、汲、禄、睢、晚、虎、逄、贝、泥、湾、宓、位、斯、树、霸、折、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