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公园:城市记忆绿色变迁
改建后的迎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迎泽公园夜景
这天清晨,女儿给老冀打来电话,希望带父亲去海边住几天,没承想,却被老冀一口拒绝了。今年73岁的老冀说话直截了当:“每天要在迎泽公园唱歌,哪有时间去?在这儿唱歌,被绿树包围着,空气湿度保持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嗓子湿润,唱起来舒服,咱也舍不得离开啊。”
不仅是老冀,其实对于很多太原人来说,对已过了一个甲子的迎泽公园都怀有一份解不开的情愫。用老冀的话说:“过去这里是臭泥潭,臭气冲天、污水横流。当时,谁也想不到她现在的美丽模样。”
经过一代代太原人的奋力建设,迎泽公园变身为太原市的地标。如今,像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城中央,并以清新秀美、绚丽多彩的风姿不断迎接八方宾客。
旧时臭水沟治理大变样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年间夏末的一天,汾水暴涨,冲决了汾河沿岸的堤坝,暴雨停后,不得不凿开南侧的城墙,将洪水排出,而当时分洪的区域就选在了迎泽门(如今的大南门)外的荒地上。从此,迎泽门外就留下一个小湖泊。时间长了,演变为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和臭水沟。
直到1952年,太原市政府决定在迎泽大街南侧建设一个新公园。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挖湖堆山,植树栽花,1956年初具规模。因地处古太原迎泽门外,新公园被命名为迎泽公园。1957年6月1日正式售票开放,是太原解放后新建的第一个公园,也是当年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在迎泽公园,提起这段历史,62岁的许大爷接过了话匣子。他说:“1984年那会儿,刚开始门票只要三分钱。后来涨成一角。上世纪90年代,涨成两角。那会儿去趟迎泽公园就是奢侈。谈恋爱就去迎泽公园泛舟湖上。哪像现在这好日子,抬脚就进了公园。”
许大爷所说的泛舟湖上,就是在迎泽公园中部最具代表性的迎泽湖。公园办公室主任杨晋钢介绍,一直以来,迎泽湖都是公园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蓄水能力约40万立方米,对太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后来方知,眼前碧波荡漾的迎泽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位工作人员讲述,1977年天津污水养鱼获得了成功,为学习污水养鱼,忽略了需要不断往湖内注入活水这一细节,迎泽湖内的水被严重污染。“为恢复公园景观,迎泽公园全体职工将湖内的鱼全部捞起,将污水抽干。重新注入新水,放入鱼苗,才让水活了起来。”2002年8月,迎泽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被列为太原市环境水体重点达标项目,通过“清淤、截污”工程手段和“生物净水”科研课题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基本达到了国家娱乐用水B类水质标准。治理后的迎泽湖,成为迎泽公园引人入胜的景观。
改造正当时地标展新貌
晴朗的夏日,迎泽公园宛如一座世外桃源静静伫立。鸟瞰迎泽公园,丰茂的植被如一条条玉带以迎泽湖为中心蜿蜒环绕,仿古建筑群巍峨耸立,青色琉璃瓦飞翘云端。迎泽湖如天上落下的一面镜子,一座青石七孔桥将湖水分成南、北两部分。如今的迎泽公园,总面积达63.287万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积2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
杨晋钢告诉记者,迎泽公园小规模的零星改造每年都有,大型的改造有两次。第一次是2002年,迎泽公园实施免费开放。开放前一个月,进行了一次10余个工程、50多个项目的大型改造。第二次便是本次迎泽公园改造工程。市政府于2016年将迎泽公园改造工程列入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全面提质改造。改造后公园于2017年10月开放。去年10月续建工程完工后,全部景区向游人开放。
“这次改造恰逢建园60年,免费开放15年。迎泽公园可谓浴火重生,惊艳回归。”杨晋钢说,“这次改造不论从设计理念,还是选材用材上标准都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对公园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对公园的整体布局进行了重新梳理,格局更清晰,景观更漂亮,风格更明确。其次,拆除了全部的营业性场所,完善了服务设施,为市民服务的定位更清晰。”
风景美如画生态更宜人
夏日夜晚的迎泽公园,微风徐徐。一座座仿古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人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据了解,迎泽公园本次改造新增绿地7.31万余平方米。公园树木原有126种,新增58种、3.5万余株,新增色带植物2.9万平方米、地被植物3.39万平方米。目前,公园日均游客达到2万人次,周末可达6万人次左右,重大节假日甚至可突破10万人次。
众多仿古建筑中,望月阁是此次改造的一大亮点。原先,湖心岛上只有小亭子和小桥,景致搭配简单。此次重塑湖心岛风貌,新建了望月阁,市民可划船到湖心岛登高赏月。
迎泽湖畔,松柏苍翠,一座3层高,圆顶、八角塔状的仿古建筑看起来格外古雅端庄。建筑底部采用方形台基,顶部采用圆顶,体现了我国“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内涵。
过去,公园西北角有座假山,是太原人熟知的景点。改造时,由于假山所在位置恰好为地铁线路衔接处,所以拆除后新建了一处院楼,名为迎泽阁。迎泽阁总高约24米,从建筑形制和体量上占据了统领全园的重要地位。设计为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构造做法、梁架节点、上部藻井均体现了我省元末明初建筑艺术特征和构造技术水平。
这次改造对公园原有的大树、文物古建以及能勾起太原人美好记忆的标志性构筑物予以保留。在藏经楼东面,那个让太原人牵挂的“大象”滑梯在这次改造中被保留了下来。据介绍,“大象”滑梯已超40个年头。它见证了公园发展,成为公园的一个标志。像这种凝聚三代人记忆的设施,公园会一直保存下去。
清洁工人王铁生在迎泽公园工作近一年时间。他说,在这里清扫,很难扫出土。人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环境,也舍不得乱扔垃圾。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今日的迎泽公园,已看不出当年臭泥潭的一点痕迹。62年来,迎泽公园在一代代太原人的打造下,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太原人有梦、追梦的奋斗历程,是太原这座城市崛起、蝶变的一个缩影。
用绿色留住城市记忆
在繁华的城市中,公园就是绿肺。一呼一吸间,为人们输送氧气,过滤污染。城市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人们对自然的期盼和向往总是越迫切。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公园也许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座公园不仅仅是风景、“名片”,更代表着这个城市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提升的执着。迎泽公园一次次蜕变,一回回惊艳转身,都是城市还绿于民的见证,每一个市民都感受到了太原打造宜居城市的决心与魄力。采访中,有专家这样定义迎泽公园,称这次改造是将景观风格、传统文化和市民游园的需求整合归纳,形成了一个鲜活又富有记忆感的城市公园。过去62年,迎泽公园已留给了我们丰厚的记忆宝藏。而未来,这座自由开放的城市公园,还将带给我们更多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符号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