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撤“卡”换来“路路畅通”——山西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破局之变”
2014年底,山西省启动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不仅撤销了相关企业代行煤焦公路运销管理的21份行政授权文件、9种运销票据,而且全部撤销并拆除省内各类煤检站点。这一改革措施被业内戏称为“政府割肉”,但由此带来的变化却令人欣喜。
来自山东的靳师傅是一位卡车司机,主要是从陕西神木往山东临沂拉煤,他现在实实在在感受到撤卡带来的便利。“以前我们在山西一遇到煤检站就堵车,走一路堵一路。现在我基本上是一脚油门踩到底,再也不用受堵车之苦了!”
撤点之前,山西省共有各类煤检站点1487个,造成所在路段严重拥堵。2009年,山西境内忻黑线曾发生大面积堵车,沿线拉煤车拥堵近60公里,很多司机滞留近1周时间。
“现在我往返一趟的时间和油费都省了不少,再也没有煤检站刁难我们了。”靳师傅说。
这是一个普通拉煤司机感受到的变化。但感受更加强烈的则是山西的众多煤炭企业。
30多年来,山西各类省属站点累计收缴能源基金694亿元,查验补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316亿元;代征焦炭生产排污费69.3亿元,收取焦炭运销管理服务费23.7亿元,不仅推高煤炭价格,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而通过启动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山西省有望为煤炭企业减负130多亿元。“虽然这意味着政府要减少大量财政收入,但对于正身处困境的煤炭企业来说可以减轻负担,对下游的电力、钢铁等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利好。”一位煤企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改革也大大减少了行政手段对煤炭运销的干预,既为煤炭市场自由交易拆除了壁垒,也实现节本增效。
一位煤炭销售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座煤矿距离电厂仅30公里,但双方却不能自主签订买卖协议,二者谈好价格并草签合同后,必须要到当地的煤销公司去签订对应合同才能供煤;电厂付款要先打到煤运公司账上,然后煤矿再到煤运公司结算自己的货款。“整个环节收费乱、名目多、随意性强,企业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花很多冤枉钱。”
现在,这种“家长式”的交易模式被彻底取消,煤炭企业和用煤企业可以自由交易,自主确定价格,并通过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网上交易”,所有环节公开、透明。
此外,公路煤炭运销体制改革也被视为山西煤炭领域反腐败的重要举措。过去30多年来,山西煤运系统滋生严重腐败。一些煤检站倒卖票据、报号通关、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饱受诟病。而随着各类煤检站点被撤销,这些腐败利益链也被彻底铲除,煤炭价格的“隐性成本”进一步被压缩,并更多地由市场来调节。“我们现在是轻松上路,再也不用一路打点了。1吨煤炭可以节省上百元运费。”一些受访的拉煤车司机说。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韩东娥表示,山西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变化是可喜的。政府减利就是为企业谋利,而且政府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推动了煤炭市场化改革,这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