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

15.03.2015  11:08

  京剧艺术家孙萍在美国表演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前,在后台准备。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摄

   王亚非代表 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

   孙萍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何水法委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中国企业走得出、走得稳,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健骨、发展壮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走出去”做出了细致的规划。这些年来,文化“走出去”取得了什么成果?遭遇了什么困境?未来如何发展?这些成了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1.文化“走出去”是必须为之的事业

   记者:从您的角度来看,这些年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亚非: 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是比较大的。近年来,中国出版人广泛参与了世界各大书展,每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也吸引了大量外商参展。从版权贸易开始的中国出版“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以安徽出版集团为例,我们在文化“走出去”中,版权输出连续7年在全国同行中位居前列。前几年我们国际合作的对象多是欧美发达国家,这几年开始重点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拓展。

   孙萍: 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漫长而庞大的课题,也是必须为之的事业。很多人认为“走出去”困难重重,可我们的前辈就曾迈出重要步伐。早在1930年,梅兰芳先生就曾在美国演出百余场,轰动一时。这种盛况,可谓文化“走出去”的榜样,说明中国文化完全可以漂亮地“走出去”。多年来我去过很多国家,发现不仅是京剧,我国很多优秀的地方剧种,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也尝试通过与当地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我们的国粹文化。比如1990年,我在匈牙利期间,将京剧唱法和表演程式,引入到欧洲的传统歌舞剧中,研发出“动作戏剧”,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目前欧洲每年都会举办“动作戏剧”节,也诞生了很多“动作戏剧”剧团,推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何水法: 优秀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艺术方面,如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等,不仅在东亚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间接影响到了西方的现代艺术。这些艺术门类所体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也因此得以传播到了世界其他文明之中。近年来,我国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如中法、中意文化年以及中国珍宝展等,得到国际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我在各国举办个人展览时,发现当地民众对于中国书画非常有兴趣。

   2.文化“走出去”不能急功近利

   记者:您认为“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王亚非: 现在都在推精品“走出去”,可文化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输出应该有一个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程。比如应该先把出版社的书、人、做事方法推出去,让国外的业界和民众熟悉。多年前我们就在俄罗斯建设印刷厂,工人们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当地人就觉得中国人很爱国,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重要。仅仅依靠版权贸易,不是长久之计。国外的很多出版公司规模不大,购买版权后只能出版一两千册,大大制约了出版物的价值。还有一些公司,购买版权后,没有制作能力,只能将其粗制滥造出版,这类问题发生过很多。在扶持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应当充分考虑培育海外文化市场的长期性和困难度。

   孙萍: 走出去”这么多年,步伐却始终不大,我认为原因有三个:其一是缺乏专业的经纪人。演出市场需要有专业人士包装、策划,这个专业人士要懂经营、懂外语、懂观众心理,国外成熟的演艺经纪人非常多,可我国几乎没有。其二是缺乏资金扶持。比如美国的交响乐团,除每年从当地政府和联邦政府得到资助外,还会收到基金会的捐款,而我国去年才有了“国家艺术基金”。其三是缺乏统一规划,“走出去”零零散散不成气候。比如去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本是一个向国外宣传中国文化的契机,但这项工作并没有成规模地开展起来。

   何水法: 尽管“走出去”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当下世界其他文明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总体而言,西方世界对我们还是有着先入为主的成见,仍旧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这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且真正为海外的主流社会接受带来一定难度。

   3.古代经典和当代优秀作品都不可或缺

   记者:您对文化“走出去”有哪些建议?

   王亚非: 多年来,我一直在提出几个建议:一是设立文化“走出去”专项基金。以项目扶持或奖励的方式,鼓励和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走出去。特别是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应当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加以扶持。二是设立国家文化产业海外投资集团。通过借鉴我国工商企业多年“走出去”的经验,成建制地让文化企业“走出去”。三是组建文化产业“走出去”专门基地。比如在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建立基地,对内吸引整合全国文化企业资源,对外集中展示和输出中华文化。四是鼓励探索文化产业走出去运行机制。采用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逐步建立一套具有国有文化企业特点、适应海外文化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

   孙萍: 针对当前的情况,我建议:首先,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和整体策划。比如建立大型的演艺集团,搭建国内外演出市场对接的桥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建立各类文化专项基金,扶持传统文化。再次,我也呼吁加大对文化“走出去”的宣传力度。比如国家京剧院去年曾到美国演出近一个月,可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媒体都没有形成宣传规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演出应有的影响力。最后,要把“走出去”落在行动上、政策上,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道路。

   何水法: 以传统艺术为先导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打破西方世界的成见,更好地展示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组织学术论坛等形式来实施。举办赴境外的艺术展览,古代经典作品展览固然必不可少,学术性、艺术性高的当代优秀作品展也不应忽视。古代经典代表的是过去的傲人成绩,当代作品则体现出中华美学精神千年不断的延续性。此外,在官方组织对外交流活动的同时,也应鼓励民间艺术机构踊跃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在举办展览的同时,也应组织相应的学术论坛和讲座。

  (光明日报记者 李苑 吴娜)

责任编辑: 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