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看太行吕梁主战场:“天镇保姆”这样炼成
天镇县山高坡陡,地瘠人贫,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凭借“保姆输出”形成劳务品牌,实现了精准扶贫。目前劳务总收入逾一亿元,相当于全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只要选对路子、戮力攻坚,我省“十三五”全面脱贫的奋斗目标,定能如期实现
今年1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治国理政新实践·脱贫军令状”专栏,以“内抓培训,外推品牌,天镇扶贫闯新路”为题,对天镇县妇女进京从事家政服务的事进行了报道。事实上,这已不是“天镇保姆”第一次上央视了,早在2013年4月,央视《朝闻天下》“走基层——天镇保姆进京记”中,天镇保姆就第一次亮相在全国人民眼前。2015年12月20日在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天镇县还凭借“保姆输出精准扶贫”,与浙江丽水市、江苏淮安市等,同获“2015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天镇县的保姆输出,何以弄出这么大响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热议的话题?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天镇县又如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奏响扶贫的壮歌?
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温树渔收到了一条短信:“春节期间仍坚守家政服务岗位的天镇姐妹们,你们好!你们辛勤的付出托起了‘天镇保姆’的响亮品牌,追梦的脚步踏出了精准脱贫的美好乐章!你们撑起了天镇扶贫攻坚的半边天。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给你和你的家人及服务的家庭拜年了!”
这已是温树渔连续第四年收到副县长王剑辉发来的祝福短信,身在异地的她非常感动。短信的背后,是边城小县天镇决战贫困创富脱贫的坚实步伐。
天镇县偏居我省东北一隅,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内山大坡高,地瘠人贫,全县2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18万,其中贫困人口4.66万。由于无霜期短,农民一年七八个月闲在家里。闲则生贫,贫则更闲。也曾尝试出门打工,但由于文化低、缺技能,往往是碰了一鼻子灰后又不得不折回来。
如何动员大批闲散劳力勇敢地走出家门,踏上创业就业之路脱贫致富,县里也曾开辟多条道路,进行各种努力。
2012年4月,国家人社部干部王剑辉被派往天镇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展扶贫工作。经过调研,王剑辉认为,国务院扶贫办2003年以来开展的“雨露计划”,为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保障。天镇县距北京只有280公里,交通便利;北京家政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人员缺口大,天镇县富余闲散劳动力多;家政服务短期培训后即可上岗,收入也有保障。总的来说,天镇县发展“保姆经济”有着诸多利好条件。
王剑辉的想法,得到天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推进家政劳务输出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之一。
在苦瘠的年代,天镇县曾是“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地方,但如今,人们却普遍信奉“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要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中的农村妇女们走出家门,成规模从事家政服务并非易事。受陈旧观念束缚,出门当保姆需要过“五关”,即自身观念关、丈夫面子关、子女理解关、村干部思想关、村民舆论关,还要破除怕上当受骗、怕误入传销组织、怕家庭解体、怕劳资不保的顾虑。
为解开大家思想上的疙瘩,王剑辉带领县扶贫办主任贾彪、县妇联主席王雁峰及负责“雨露计划”培训的县阳光高级职业学校校长李春一起,钻山沟、入农户,坐在炕头上不厌其烦地给贫困群众算增收账。
小井沟农民刘小青,一直在家务农,十来亩山坡地、一头猪、几十只鸡,维持着一家贫困俭朴的生活。
经过说服动员,终于同意参加家政服务培训班。通过培训,她大开眼界,过去只听说没见过的新鲜事物,坚定了她闯京城当保姆的决心,当起了率先出门、率先脱贫的典型。
为了鼓励更多妇女走出去,天镇县还重点选出3个乡镇的39个贫困村作为劳务输出重点村,组织工作人员入户宣传,请务工人员现身说法,讲述输出一人、全家脱贫的事实,调动更多妇女走出家门。
观念的壁垒一旦打破,涌动出的是滚滚的务工脱贫热潮。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支“天镇保姆”大军已经形成。截至今年春节,天镇县近6000名妇女先后得到“雨露计划”的培训,共向北京输出保姆90批次、近3000人。如果按每人每年收入3.5万元计算,一年劳务总收入超过1亿元,相当于目前全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由于保姆输出工作的风生水起,王剑辉也开始被外界和天镇的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保姆县长”。
走出家门天地宽,北京城里闯一番
刘鲜荣是天镇县第一批进京当保姆的农村妇女之一。当初,她全家种玉米年收入不足2000元。进京后照顾一位老人,年收入4万多元。如今,她已经为家里挣回13万元,帮儿子在县城买了新房,娶了媳妇,全家日子过得滋润幸福。每次回家团圆时,丈夫总会高高兴兴做几道可口的菜,感谢她为一家人脱贫付出的辛劳。
卅里铺乡肖家屯村的妇女主任张凤兰,两年当保姆打工挣钱,家里不仅翻修了房屋,购置了家电,还买回了成群的羊。在她的带动下,村里50多名姐妹一齐走出去发家致富。
在进京保姆的示范带动下,现在,天镇县每周都会有10名左右妇女走向北京家政市场,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3岁,月工资在2500元到4500元之间,年收入相当于两个男劳动力。特别是在一些村庄,保姆输出已经成为贫困家庭脱贫的主要产业,像刘伸屯村共输出保姆42人,占全村妇女的60%,年收入约126万元。
在一些人眼里,所谓家政服务,不过就是做饭打扫卫生。但实际上,如今的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多元化,对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要求早已今非昔比。要想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必须学会看市场的“脸色”。天镇县在家政服务培训中,瞄准市场需求,按育婴师、月嫂、护理师等多个方向,对输出人员进行小到坐姿、站姿、沏茶倒水等礼仪细节,大到菜肴烹调、家居保洁、家用电器操作使用,以及老、病、幼、孕护理等的专业培训。经过培训,不仅使90%的妇女能够找到工作,实现就业,而且收入相当于其他地方零散保姆“游击队”的2倍。
“天镇妇女淳朴厚道,不挑雇主不挑活儿,还会做面食,适合北方人的口味,”负责接收“天镇保姆”的北京和平家政公司总经理张碧兰说,“加上这是政府主导的劳务输出,由县里的领导带队过来,雇主比较放心,出价也自然高于其他地方的劳务人员。”
随着收入的增加,闯京城的保姆们,也变得更加自信从容。以前过年过节想孝敬老人、娇惯孩子,只能是心有余力不足,现在挣工资了,掏个三百二百不再是多难的事。特别是在大地方经见世面、耳濡目染后,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涌现出了像杨素芳、温树渔等一批“明星保姆”。
县妇联主席王雁峰告诉记者,如今,天镇妇女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原来的“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许多妇女主动要求接受培训,争取早日也到北京闯一闯。
形成劳务大品牌,创富路上再加速
天镇县委书记姚振华说,精准扶贫的路径很多,但选准了一个突破口,找到一条好路子,就要狠下心来,扭住不放。
为了形成一种可持续不反弹的长效机制,加速脱贫攻坚的进程,天镇县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同时,建立起就业、用人长效机制,形成劳务输出产业链条,并与北京商贸学校等高校联合开办培训班,面向高端家政市场进行培训。现在,天镇县已建立形成了三级培训机制,即在乡村普及务工理念,在县城基本技能机构进行初级培训,到了北京再由高等级家政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技能和水平。
“家政服务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良心活,”王剑辉说,“我们在培训课程中,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入德孝文化,《弟子规》成为保姆们练习普通话的必备教材。”
张西河乡张西河村的高富云,在京照料一位瘫痪老人。老人心情不好发脾气时,高富云就将心比心、耐心安慰。她的工作赢得老人一家的尊重,除每月固定的4200元工资外,过年过节还给她送上“红包”。
为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消除她们和家庭的后顾之忧,天镇县政府为外出务工妇女撑腰壮胆,当铁杆“婆家”,提供“动员、培训、输送、签约、服务、回访”全方位服务,真正做到了全面宣传当好介绍人、就业服务当好保证人、亲自输送当好保护人、跟踪服务当好娘家人。不仅如此,还专门为进京保姆们建立了党支部,李家寨村的杨素芳成为“保姆支部”的首位“保姆党员”。
2015年,在山西省首届“晋嫂”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上,面对高手云集的赛场,天镇县选派的6名家政服务人员中,3人获铜奖,3人获优秀奖。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市场的检验,“天镇保姆”更加赢得了美誉、受到了欢迎,不仅在京城越来越走俏,还开始向天津、上海等更广阔的市场输出。
县扶贫办主任贾彪动情地说,都知道创业的艰辛与不易,辛勤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天镇保姆”用她们的“淳朴、勤劳、善良、诚信”感动了无数人,用辛劳与汗水赢得了信任与尊重。她们身上或许有永远挥不掉的泥土的味道,但是,霓虹闪烁的大都市该向她们致敬,遥望她们的故乡人该为她们自豪!
据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测算,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和婴幼儿看护的需求量最大,家政服务员缺口达150万人。节假日和农忙时节,部分劳动力从城市向农村回流,进一步加剧了保姆荒,这一现状说明,“保姆经济”大有可为。
跟随家政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步伐,天镇县也在着手培养更多不同层次的家政人才。按照规划,未来5年,天镇县将进一步做大家政服务品牌,不仅有保姆,还有保洁、保安、护工等,带动1万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