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效 专业严谨 太原中院创新审判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真是太高效了!”刚开完庭的刘律师在听闻太原中院的案件评查后感慨,9月7日,记者从太原中院了解到,随着太原法院推行“两级三评互动法”,裁判文书、案例、庭审大比武连续开展,带动了全市法院创新审判管理模式,审判质效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把准脉治好“病”
法官疲于办案,评查按部就班,质效不尽如人意……作为年收案数突破十万件的省会法院,面对摆在眼前的统计数据和评查结论,太原中院党组制定《案件监督管理办法》,以重点案件监督与评查作为审判管理核心,准确把握管理目标,直击审判质效要害。
与此同时,太原中院创新开展“两级三评互动法”进行评查。“两级”指基层法院和中院,“三评”即承办法官自评、基层法院审委会初评、中级法院审委会终评三个步骤,“互动”即将一、二审法官“面对面”互评贯穿其中。通过设计完整严密的评查流程,将案件质量评查的功能拓展到两级法院,形成了质效办、法官、院庭长组成的分段负责、分块负责、协调配合的管理格局。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互动性,也让审判活动的主角员额法官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不仅有利于加强审判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化,也有利于促进法官自我管理。一审法官对二审发改有异议,可逐级提交意见甚至走进中院审委会与二审法官面对面交流,这也是太原中院在当前审判监督制度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面对面有话说
9月初,太原中院对2021年发改案件中,经自评、初评后仍有异议的6件案件进行中院审委会终评,一对一辩论名场面再次上演。一二审判决哪个更接近事实真相、更符合公平正义,评查会上见真章。审委会委员在听取一二审法官意见并充分讨论后,逐一对案件定性表达。
讨论的第一个案件一审由杏花岭法院宁法官承办。虽然审委会最终认可了二审的结论,但宁法官反而有一种悟道之感。他说:“委员们通过个案总结办理此类案件时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的关键点,让我对一审尽责、二审担当的办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年以来,考虑到一审案件多任务重等因素,太原中院进一步优化制度,把终评会开到了基层法院,逐案与一审法官交换意见。评查后能够达成一致的厘清责任,错在一审,则现场业务指导,精准传导压力。错在二审,则专人复查,提交中院审委会再次研究。
反向监督有效果
让一审对二审提出异议,二审法官主动下沉到一审法院说明发改理由,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二审法官没有面子?太原中院质效办主任樊宏峰给出解读:“对一审法官有异议的案件作为样本进行业务探讨,在讨论中加深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的理解,二审对一审的指导更加深入精准,实质性避免错了再错,以反向监督激发正向效能。”
今年上半年,太原中院申请再审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生效案件发回重审率由去年同期的0.14%降至0.018%,服判息诉率上升了7个百分点。
坚持工匠精神
“我确信我的判决是对的。”民一庭任法官的二审改判得到了委员们的支持。“法官必须有工匠精神,把案子审明白、判明白,把文书写明白,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说明白,是我们法官一辈子的手艺,评查的过程就是打磨匠心的过程,每一份裁判文书都要专业严谨,能经得起法院内部的检视,经得起当事人的评价。”
互动不仅限于评查会,已经扩展成了两级法院沟通交流的桥梁。从日常指导到判后评查,从蹲点督导到提级执行,全市两级法院共下一盘棋,沉下心来提质效成为新风尚。随着“两级三评互动法”的推行,裁判文书、案例、庭审大比武的连续开展,两年间,打造了30多个典型案例,11人被评为省市审判业务专家,太原法院审判境界和司法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