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医托披上网络外衣
不久前,朋友赵先生在和笔者聊天时说,他高中毕业的儿子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份网络咨询工作。其实,这就是网络医托。他儿子经过数天培训后,摇身一变,成了“在线名医”。而所谓“网络咨询”就是以“医生”的名义,通过网络等方式接受咨询或寻找患者,想方设法介绍他们到公司“合作”的医院治疗。网络医托欺骗患者钱财,还延误他人治疗,在赵先生的坚持下,孩子辞掉了这份工作。
“医托”问题早已有之。现实当中,形形色色的医托们经常混迹在车站、医院附近,他们要么以“患者”或“家属”身份现身说法,要么假扮医院工作人员,将患者欺骗到“合作”的医院就诊,通过进行医疗检查、卖药等方式,医托与医生联手诈骗患者钱财。多年来,医托遭到严厉打击,但并未绝迹,如今他们反而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将“战场”转移到网络上,利用网络的便利,欺骗患者。
“网络医托”披着“社交网络”“新媒体”“创新”这些光鲜的外衣,干的依然是古老的行骗行当。像所有时代和所有领域的骗子一样,“网络医托”精通人的心理弱点。他们在网络上把自己装扮得个个都是名医或美女医生,在沟通交流中夸大危害、捏造概念,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骗取钱财。而对于患者来说,钱财被骗不说,还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传统“医托”还未治理好,又出现了升级版的“网络医托”,无疑为相关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当务之急,整治“网络医托”,改变时下扭曲的医疗生态,亟须织密监管之网。一方面,要着力构建相关部门之间的顺畅信息渠道,强化常态化的管理,建立公正、高效地查处患者投诉的执法机制,并形成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医托,对参与其中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但不姑息,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这样才能使得非法“医托”与这些医疗机构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起涵盖执业许可、行业自律、行政处罚、刑事制裁的完整法律监管体系,完善畅通、透明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消除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局面,引导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不再遭受“网络医托”忽悠。
总之,无论是整治传统“医托”,还是整治“网络医托”,卫生、公安、工商以及网络运营商必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只要各部门各司其职,使不法分子失去生存的空间,“体外循环”的医托就没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