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社区主任成为“坐地起价”操盘手?
新闻背景:
一个小小的社区主任,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向开发商索贿单笔达5000万元;因两委班子有不同意见,他便唆使开发商“用钱开路”,给每个班子成员行贿30万元,最终促成“一致通过”。西安市雁塔区纪委近日查办的东滩社区干部腐败窝案,令一个由社区主任主导的“腐败同盟”浮出水面。(新华网)
评论员声音:
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官职虽小,但影响不小”。一个小小的社区主任、最基层的干部,居然能利用城中村改造,把用于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按政策留给村里的130亩生活依托土地“坐地起价”,向开发商索贿单笔达5000万元,攫取巨额利润。缘何一个代表地方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一个地方民风好坏的村民代言人,能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一手遮天?是谁让社区主任成为“坐地起价”操盘手?一个小如“苍蝇”的身份,本就不属于“官的官”,何以能干出“老虎”的事情?这又当谁警醒?
其实,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许多项目向城乡结合部转移和延伸,城乡结合部村民集体土地不断升值乃至寸土寸金,而引发舆论关注的基层腐败案件不在少数。一些在不少人眼里根本不入流的村官、社居委书记主任,在政策法规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将集体财产据为己有,摇身一变要么成为“土地大亨”,要么成为“房叔”,动辄几十套房产、亿元身家,大有“小官贪腐”围城之势。从不同方面折射出监管之殇下集体土地管理的乱象。
的确,权力本就不分轻重、大小,只要掌握公权力,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失控的自由“裁量权”,人微言轻的“蝇头小吏”也会利用手中权力翻云覆雨,在集腋成裘之下,亦会蛀垮千里之堤。就如同报道中的东滩村村委会班子成员,沆瀣一气、“腐败同盟”,涉案金额累计高达1.2亿元一样。究其原因,一是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宣传不够,村民老实,不懂维权,干部说怎样就怎样;二是上级组织,没把他们当国家干部来监管,往往民不告官不究,从而使其失去规章制度管束;三是村务未能公开透明,才有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以权谋私、公权私用,造成很大的贪腐漏洞。追根溯源,社区主任成为“坐地起价”操盘手,是监管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监管的源头出现“罅隙”。
诚然,社区主任变硕鼠,是养痈遗患的后果,更有监管失控恶因。亦或许一个由社区主任主导的“腐败同盟”只是个例,也再次验证“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但他带给我们管理者以警醒的是,如何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如何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如何对集体土地乱象建章立制,完善征地拆迁、村务公开等制度?如何加强社会监督和村民自治,避免一些村干部“小权独揽”肆意妄为?如何让村官回归基层自治和公共服务的应有角色中去?
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主任虽小,却是架在基层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此笔者以为,社区主任成为“坐地起价”操盘手,不全是制度问题,监管之殇脱不了干系。鉴于此,要防范“腐败同盟”或下一个“小贪”变“巨腐”再现,须得强化过程监督、全程监管,给权力拴上“缰绳”,扎紧防范“小贪巨腐”篱笆,堵死“小贪巨腐”必由之路,从多个方面思量如何遏制权力寻租的机会和滋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