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随想
今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顾名思义,就像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一样,读书日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平时会读书,读书日到来更要读书,同时也不禁浮想联翩、若有所思、有感而发,回想一些读书的往事,引出一些读书的思考,抒发一些读书的感慨,杂七杂八,便有了这篇《读书日随想》。
记得少时曾读过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而今内容虽然忘了,书名却仍记得,还有徐怀中的小说《我们播种爱情》,都是篇名起得甚好。前不久,笔者在单位门口边等人边读一本杂志,内有一篇莫言写贾平凹的文章,煞是引人入胜,竟至旁若无人。临了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道都市风景么,还引出一句“读书是美丽的”。
读书是美丽的,多么富有诗意和哲理。但仔细想,若非读过那部小说,就不会妙手偶得。及至今日,那次阅读的享受,仍像吃过的佳肴、喝过的美酒,每每让人回味。何以至此?因为年过半百,虽然读书兴致未减、习惯未丢,但心劲在弱、时间见少,却是不争的事实。先是读书为看电视、上网一再让位,而今连如厕、睡前的阅读时间也被手机挤占不少。相信,这也是许多爱书人、读书人的苦恼。
网络世界无所不能,信息纷扰无处不在;游戏诱惑无以伦比,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不仅使许多曾经喜欢读书的人远离读书,更使那些本就不爱读书的人难得读书。可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大人整天沉湎于网络、热衷于打牌,又怎能对下一代没有负面影响、不良示范呢?可见,今天尽管书多了、有钱买书了,但要让孩子多读书,进而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非但不是容易了,反而是更难了。
美好失去方知珍贵。现在不少人都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知识爆炸、崇尚科学的年代,也是一个新书大量出版、全民奋发读书的年代,不仅使许多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更为当时直至今天造就了大批社会脊梁和人才精英。
读书要有目的,否则就会失去动力、没有方向,更难以毕其功而多读、常读、苦读。对个人而言,读书是学习、生活、成长、工作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愉悦身心、加强修养、提高学养,求知充电、改变命运、走向成功。对国家和民族而言,读书则是文化传承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只有多读经典,才能接续中华文脉、优化民族素质。
也有人说,读书的关键是读,而不在于读什么。深究此言,似乎也不全错,但那应是读书到一定程度的境界。对普通人而言,读书还是要有选择、有目的才好,因为是书未必有益。如果只会消磨时间,甚或消磨意志,那就不如不读,成长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从全社会讲,读书还是有必要进行引导,读书的氛围更是需要营造。也许正因为此,才有了世界读书日的设立,“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