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年味
农历新年近了,年味渐浓了。年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年在人们置办年货的匆匆脚步里,在购买新衣、制作美食的欣喜中,在家家户户挂年画、贴春联的一瞬间,在孩子们奔跑嬉戏的激动里。从有记录的文明起,我们过了无数的新年,但若有外人问年是什么,恐怕多数人难以说出一个统一、全面而简洁的概括。年是什么?甲骨文中,年是人背负着成熟禾的形象;《谷梁传》中五谷丰登为有年。
年是民族心灵远航回归时看到和路过的灯塔,是人生驿站或港湾的憩静、安详和温暖;年是精神的沐浴和生活的憧憬,是人心人情与乡音乡土的汇聚,是日月的光辉镌刻在生命记忆中的轮回;年是民族意念中村头那棵老槐树,是亲情友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眷恋,或是远方游子所思念的老槐树上那个精心编织的温馨巢穴;年是不断走向美好的展现和欢庆,是精神的归宿与狂欢,是梦想深处永远不想打开的情结。
小时候,母亲开始纳鞋底或用紧缺的布料等量孩子们的身高时,年已悄悄来了。等到母亲做年糕和枣花馍时,已盘算父亲会舍得多少钱买爆竹了。父亲却不慌不忙,寒冬腊月里还在忙他的活,难得的闲暇里,往往要讲些过年的故事。他说,过年过年,过去多有过不了年的人。村里的老辈们有许多走西口的,临近年底都归心似箭。数九寒天北风刺骨,多有在漫天飞雪中冻馁而死的,或在半道遇了劫贼身首异处。年关是穷人的关隘,穷人怕过年,有的愁苦儿女无衣,有的大年三十外出躲债,年味中饱含辛酸。
长大了,日子越来越好,却觉得日子过得好快,年味也淡了。过去过年美食少,却觉得特别香甜;现在过年美食丰盛,却没了胃口。面对琳琅满目的果品总疑惑“食品安全”,面对孩子们“抢红包”的热闹,总想起父亲讲的过年故事。唉,庸人自扰,大过年想什么想,精神逍遥一回吧。于是坐在电脑前点开晋剧《打金枝》,听一听“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唱段,听一回忠耿之臣汾阳王的“不骄不奢,子孙永铭”。天黑了,抬头已看到窗外天空中如瀑如雨的烟花。此时此刻,心与心多么相近,情与情多么相同。相同的心弹奏相同的音符,演奏着新春宏大的序曲;相同的情在齐声合唱,在奏响国运的黄吕之音。
以前从广东出发向西行进的摩托大军,承载着农民工数以万计的殷切,汇聚成候鸟迁徙般的洪流,他们的辛劳拨动着我们情感的心弦,他们春节团聚的期盼,多多少少给我们的年味加入了酸甜苦辣。今年,那些殷切的打工族有望乘坐高铁,我们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快!
有人说,在一个近乎完美的社会里,人们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网购在川流不息,飞机高铁在满负荷运转,传统娱乐和纸质图书有被手机取代之势。那么,是什么使我们有些迷蒙,什么夺走了我们除夕晚宴中的奶酪?是富含营养的精神食粮少了点,一个思想观念大碰撞、大交融的时代,惊世旷世作品几乎难得一见。擒心贼于笔端,挫意魔于页面。新时代需要文化点燃心灵的烟火,渴望文化的自信扫除思想的雾霾。时代的曙光召唤思想先行,创新的动力需要理念的支撑,除夕的夜空希望看到思想的如雨星火。韩非说:“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我们用很短的时间走了别人很长的路,相信无比智慧的全体文化精英一定会接着画出个精神的大“方”来。文为言华,诗为文髓,千年名篇唯境界,万古人心即文章。而“天道忌巧”,文化人还是趁假日的间隙,远离喧嚣拥挤,沉下心来,走入人心人情的深处,好好思索一回,品味一下我们的年味。或是翻一翻棱罗的《瓦尔登湖》,看看怎样的丛林生活埋葬了“穷奢极欲”,什么东西可以引领精神走出萎靡,什么观念可以提振担当。在这新的节点上,品味一番看不见摸不着的年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