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枣树在高寒区开花结果
7月初,由省林学会和省林科院共同完成的项目“山西省高寒区枣树设施促成栽培技术研究”,经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鉴定,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在我省大同高寒区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我省乃至全国相同高寒区枣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都提供了技术支撑。
研究加速农业设施化进程
枣树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山区、丘陵或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除供干、鲜食外,常可以制成蜜枣、乌枣、无核糖枣、玉枣罐头、酒枣、果脯等加工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鲜食品种市场前景广阔,由此促成了枣树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2013年4月,由省林学会、省林科院共同主持承担的自选项目“山西省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在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正式启动。
利用设施栽培枣树等干果经济林与露天栽培比较,能够人为调节成熟期,生产反季节果实,提高经济效益。另外,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裂果、病害逐渐成为枣树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设施栽培可以有效避免枣裂果。
大同市位于我省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省的高寒区。大同市以蔬菜大棚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进入21世纪以来,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产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效益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发展受到了技术落后、市场体系薄弱、产后环节滞后以及加工转化水平低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
产业发展壮大后,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势在必行。设施农业要优化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安排蔬菜、食用菌、花卉、干鲜果品等设施产业的比例。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干鲜果品经济林设施栽培比例必将增大,这给枣树设施栽培带来了机遇。省林学会秘书长说,“我们利用大同闲置空棚研究高寒区枣树的设施栽培技术,为高寒区经济林增加了树种和品种,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同时加速了农业设施化进程,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创新降低种植成本
大同地区年平均气温约5.8℃,年平均降水量400mm左右,年均无霜期约125天。无论积温条件,还是无霜期均不适宜枣树等经济林露天栽培。但是,由于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光照好、晴朗天气多,采用设施栽培可以满足鲜食枣生长发育的条件。
我国枣树设施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且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可观。而在高寒区设施枣树研究的却不多。因地理、气候等栽培环境的差异,对我省来说,照抄照搬显然不现实,唯有技术创新才是出路。
枣树对气温和地温十分敏感,地温低会导致枣树根系活动迟,气温低而不稳会导致开花结果不整齐,影响产量、品质。“山西省高寒区枣树设施促成栽培技术研究”突破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冷凉漫长的冬、春季节的气温和地温,并要找到萌芽期的最低温度点。气温低于13℃—14℃时,枣树不会发芽,地温低于7.2℃时,枣树根系不会生长。研究中曾一度出现难点,就是因为设施内的气温达到了枣树的萌芽条件,而地温却偏低,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发育不能同步。
针对我省高寒区气候特点,省林学会、省林科院“经济林”团队经过近4年时间的刻苦攻关,开展了枣树栽培设施类型、适宜品种筛选、需冷量和扣棚时间、温湿度调控等系列技术研究。确立了我省高寒区枣树设施促成栽培萌芽期的温度调控指标为:旬夜间平均最低气温≥8℃、旬日均气温≥14℃,这成为该项目的一大创新点。
项目筛选出的“10cm草层+菌肥(与草混合)+地膜”和“10cm草层+地膜”这2种日光温室地面复合覆盖土壤升温保温技术,也成为创新突破。地面复合覆盖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设施内气温和地温不协调的问题。另外,由于采用棚膜外覆盖棉被、地面地膜覆盖处理的保温升温技术,在设施内并不需要采暖设备,从而直接降低了种植成本。
示范推广助农脱贫致富
该项目筛选出了砖墙日光温室和土坡日光温室2种适宜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的温室类型,确定最佳的扣棚时间为12月上旬到次年2月上旬,研发出了一套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的集约经营技术,并筛选出了6个适宜设施栽培的鲜食品种和1个兼用品种。项目在灵丘、广灵、天镇、大同县、南效区、新荣区、浑源、阳高等地推广了200个枣树设施大棚,面积达100多亩。在科研成果的示范带动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出现了龙头企业和个体发展枣树设施栽培的积极性和热潮。项目研发的技术成果可将枣树栽培直接推广到我省其他高寒区及内蒙古、河北北部等同类型地区,应用前景可观。
设施栽培后,棚内小气候均能超过树种主栽区的气候条件。另外,由于高寒区日照好、昼夜温差大,所产出的果品品质高、口感甜,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今年6月,曾有种植户卖出80元/公斤的高价。目前,进入丰产期的设施栽培枣树亩产达到1500公斤左右,成熟期比适生区露地栽培提前1个月—3个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我省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脱贫攻坚要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在大同推广的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技术,利用闲置大棚发展经济林,无疑给当地贫困群众又指明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如果不考虑温室成本,4年枣树设施栽培每亩净效益可达8万多元。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项目组认为,高寒区枣树更早的促成栽培温湿度调控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保温升温技术要求随着设施结构的改进、经营规模的扩大不断提高。另外,高寒区枣树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是7月份以前的保温、升温技术和大棚集约化栽培技术。因此,成果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技术培训,使农户充分认识枣树,掌握其栽培的关键技术,提高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