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山纪事”碑折射的法治信仰

11.03.2015  11:21

阳曲县人民法院 金有成

 

在距离阳曲县城约20公里的古城村,一座旧时被称作“文殊寺”的旧庙内,坐立着于1933年刻制的一通“讼山纪事”碑,它是太原市、山西省乃至全国反映当时法治建设水平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它承载着当时社会下朴实善良的老百姓所具有的依靠法院主持公道、裁决纠纷的愿望。

石碑为青石材质,长方形碑身,高约1.9米、宽0.95米、厚0.25米。石碑正面的“讼山纪事”记载着当时刻制此碑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见证人。其内容反映的事情梗概为:1912年初,古城村村东面有一块名叫东头脑、面积达二十多亩的山坡地,就因为这块地该村多次与邻村张寻湾村发生纠纷。古城村和张寻湾村的村民都各自认为东头脑这块地属自己村所有,为此,当古城村的村民赶着牛羊到这块地放牧时,张寻湾村的村民就会主动积极联合起来,将放牧的古城村牛羊驱赶出东头脑这块地。这样,为了东头脑这块地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两村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并不断升级,以致多次发生械斗群殴。在这种情况下,古城村村民为捍卫自己村的权利,便选出村民代表杨凤山就东头脑这块山坡地的权属,与张寻湾村进行诉讼。该诉讼历经当时的阳曲县政府法院、太原地方法院、山西高等法院三级三审,最终法院判决确定东头脑这块地属于古城村所有。自此,两村多年来因为东头脑这块地发生的纠纷便被得到平息。

尽管古城村“讼山纪事”碑之事距今已八十多年,但它反映的是当地“本土法治文化”,它又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的老百姓所树立起的简单朴实的法治思想,它代表的是当时中国的法治水平。特别是将打官司事由及法院判决书内容全部刻于石碑之上,又生动地反映了老百姓对法治的尊崇和对法律的信仰,这对于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具体到实践中,就是应该深入挖掘本土资源中的法治文化,将本土文化的引导作用和法律政策的规范作用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积极发出声音,占领微博、微信等平台,多措并举、多元互动,打造出鲜明的法治文化品牌。

总之,我们应在对本土资源的深入分析和有效利用基础上,从落实法治文化的培育上,加深对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将培育法治文化的途径由普及法律知识向更加注重法治理念传播、弘扬法治精神转变,由单向灌输式宣传向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凝聚共识转变。只有大力挖掘本土资源,让百姓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才能提升法治文化的实惠性和亲民性。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我们对法治社会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追求的法治目标。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沉下心来,以亲民爱民的姿态,扎根本地,发挥智慧,认真扎实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之责,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民群众头脑中,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习惯,真正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并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侯成丽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2年8月政府采购意向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