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不唯GDP论英雄更看重民生改善
本报7月10日讯 今日,山西省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山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结果。根据结果,我省决定对评为“201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的孝义市等24个县(市、区),以及获得“201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的灵石县等3个县(市)进行表彰。
今年,我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对201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这是我省连续第二年使用分类考核的办法,对全省119个县(区)进行严格考核、评价,并首次设立争先进位奖,对县域四个类别中名次进位最快的各个县(市、区)也给予表彰奖励。
2013年度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的结果为:A类县(市)是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煤炭大县(市)。根据考核评价办法,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民生改善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2个A类县(市)评价结果依次为:孝义市、灵石县、柳林县、怀仁县等。
B类县(市)是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无煤县(市)或煤炭产量较小的县(市)。38个B类县(市)评价结果依次为:太谷县、临猗县、曲沃县、襄汾县、汾阳市、古县等。
C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县。36个C类县评价结果依次为:和顺县、河曲县、右玉县、武乡县、中阳县、繁峙县等。
23个市辖区评价结果依次为:太原市小店区、晋城市城区、太原市迎泽区、朔州市朔城区、大同市南郊区、太原市杏花岭区等。
2013年度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为:孝义市、灵石县、柳林县、怀仁县、沁水县、太谷县、临猗县、曲沃县、襄汾县、汾阳市、古县、潞城市、永济市、和顺县、河曲县、右玉县、武乡县、中阳县、繁峙县、代县、太原市小店区、晋城市城区、太原市迎泽区、朔州市朔城区等24个。
2013年度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为,灵石县、河津市、静乐县。
○专访
山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东:
贫困县不考GDP考民生
不唯GDP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山西晚报:今年,我省再次对《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此次主要修订了哪些内容?
张晓东:修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整C类县(国定贫困县)指标及权重。取消C类县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部分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权重为3分;在民生改善部分增加“减贫人口”指标,权重为3分。
调整了表彰奖励方式。对22个A类县(市)综合考核评价前5名、38个B类县(市)综合考核评价前8名、36个C类县综合考核评价前7名、23个市辖区综合考核评价前5名,以及县域四个类别中名次进位最快的各1个县(市、区),进行表彰奖励。
一票否决的内容调整为:“各县(市、区)在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或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表彰资格。”
此外,就是规范了指标名称。比如将“中等职业教育覆盖率”规范为“免学费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
山西晚报:修订后的考核办法有哪些亮点?
张晓东:主要有三个亮点:
一是分类考评。根据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取向、发展基础等,将全省119个县(市、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23个市辖区,主要考虑市辖区与县(市)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取向;第二类是36个国家贫困县,主要考虑县(市)不同的发展基础;第三类是22个非国定贫困县中的煤炭大县,普遍财力较强;第四类是38个非国定贫困县中的煤炭小县或无煤县,财力普遍较弱。分类考评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比性,避免了不同基础、不同特点、不同发展取向的县域进行盲目比较,排名靠前的县(市、区)对于同类县域具有更强的示范、引领效应。
此外,设立了争先进位奖。由于不同县域之间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基础较弱的县区即使经济发展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短时间内可能也无法跻身表彰行列。为了鼓励后进县区增强赶超意识,考评办法在表彰奖励强县的基础上,增加了争先进位奖励项目,即对于县域四个类别中名次进位最快的各1个县(市、区)也给予表彰奖励。
最后是一票否决。即各县(市、区)在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等5个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或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表彰资格。这就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指标虽然是首要的,也必须考虑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山西晚报:这样修订说明了什么?
张晓东:取消国定贫困县“GDP”和“GDP增长速度”指标,相应地在民生改善部分增加“减贫人口”指标,表明对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贫困县发展的考核,决不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考评,更不是简单以GDP和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更多地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等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调整规范一票否决内容,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重点领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各地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山西晚报:今年有没有被一票否决的县区,一票否决中增加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
张晓东:今年我省有一个县(区),因为没有完成安全生产指标,在考核中被一票否决了。增加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说明,在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决不能放松党风廉政,相反要不断加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山西晚报: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中主要包含哪些考核内容?
张晓东:指标体系设计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民生改善和资源环境四大类30多项指标。
经济发展方面。包括GDP、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粮食总产量、重点工程任务完成率、人均GDP、人均公共财政收入、GDP增长速度、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等10项。这些指标从总量、人均、速度三个方面反映县域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潜力。
经济结构方面。包括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城镇化发展水平等6项。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点工作任务的实绩。
民生改善方面。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新农保参保率、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免学费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减贫人口等13项。体现民生改善中重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工作导向。
资源环境方面。包括万元GDP用地量、年度造林合格面积任务完成率、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水资源利用综合指数、环境保护综合指数等6项。反映县域“绿化、净化、气化、健康”的工作成效。
山西晚报:能否举例说明这些指标的权重如何分配?
张晓东:权重分配是根据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和导向作用大小确定的。例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民收入指标。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绝对量、增速权数合计,在A、B类县达18%,C类县(贫困县)达20%,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10%和12%。“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权数达5%,这体现了工业新型化、特色城镇化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客观要求。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苏景岳 实习生 张抒梦
(责任编辑:赵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