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灌管网铺向更远的地方

29.01.2016  09:46

      本报记者李纯

      膜下滴灌好世界属一流

      日前,中国塑料节水灌溉产品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技术研讨会暨2015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微灌是现代农业的标志,让大水漫灌的浇地变为直供根区的浇庄稼,让庄稼由‘一次喝撑’变为‘少食多餐’,节水可达40%以上。”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农业处处长杜森在会上说,微灌是节水效率最高的灌溉技术,主要有滴灌、微喷等两种形式,滴灌的节水效果要更好一点。

      “新疆是世界上大田微灌技术应用最成功的地区之一。”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说,1996年新疆建设兵团从以色列引进成套滴管设备后,创造性地与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膜下滴灌技术。即利用机械一次性将地膜覆盖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作物棵间水分蒸发,滴灌使作物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水分损失几乎为零,利用率高达98%。

      截至2014年,新疆大田膜下滴灌面积为4180万亩,占全区耕地灌溉面积的47.9%,涉及棉花、小麦、玉米、加工番茄、马铃薯、红枣等19种粮食和经济作物。该技术比传统沟灌节水40%以上、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可节肥30%以上,而主要大田作物平均增产3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5%~7%,病虫害单位面积防治成本降低6~8倍,增产增收效益在35%以上,而且田间一次性设施投入仅为进口的1/7。

      “膜下滴灌不只是灌溉制度的改变,还会带来耕作制度的创新。”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告诉记者,该公司攻关团队历时8年在世界上首创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突破了水稻种植的“水作传统”。该技术集合了水稻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节水60%、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优点,在新疆、黑龙江、河南、江苏等地示范5万余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而投入在950元左右,为水稻节水旱作探索了发展方向。

      膜下滴灌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以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对以色列微灌技术模式形成了优势,部分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者超过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膜下软管灌、蓄水渗灌、根管渗灌、移动式膜下滴灌等在低成本、多水源微灌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编者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现有耕地中灌溉面积9.25亿亩、旱作近10亿亩,年灌溉用水3700亿方、缺口300亿方,每年受灾面积高达4~5亿亩、损失粮食600亿斤。以微灌为代表的节水灌溉产品成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化解地下水超采危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在微灌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却面临着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微灌产业国家标准体系落后的两大阻碍因素,请看记者调查。

      规模化不够推广有难度

      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面积已超过6000万亩,仅占灌溉面积的6%。而除去新疆的4180万亩,在内地推广面积不足2000万亩,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以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目前,东北玉米种植主要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为主。如果以常规坐水种方式种玉米,一个家庭的一二十亩地,一个劳动力即可全部胜任。如果采取膜下滴灌方式种植,滴灌设施安装、播种、覆膜等环节,至少需3个人配合才行,用工反而比常规种植要多。

      “我们家3口人,两个壮劳力,有15亩地。如果全部用膜下滴灌,年毛收益25500元,除去成本费用,年人均纯收入5010元。如果全部用传统方式种植,年毛收益12600元,人均纯收入只2975元。表面上看,传统种植纯收入少了,但只需一人在家,另一人可外出打工,打工年收入15000元,实际年人均纯收入反而更高。”黑龙江龙江县农民李树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农民其实很理性,并不是在算小账。”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王铁说,膜下滴灌虽然节水效率最高,但投入最大。地下管网成本最高,平均每亩约500元,这还都是政府投入。农民每年每亩地买毛管要100元、买地膜要65元。我们测算过,玉米的产出投入比中,膜下覆膜漫灌为2.23元,不膜不灌为2.14元,滴灌为2.08元。

      而在农民看来,膜下滴灌最“闹心”的还不是用工和投入。“地膜容易裂,好的能用七八十天,差的四十来天就破了。地膜一裂口,草就疯长。以前除草方便,用小四轮拉犁走一遍就行。现在地里有膜,有毛管,不能用犁,草就不好除了。草长起来,庄稼收成还不如以前。”吉林通榆县长青村党支部副书记孔庆林说,收成一不理想,就会有农民来年选择退出。可是面积减了,水压就大了,很容易爆管。几家不用,整个村都没法用。

      “该技术在新疆应用得比较成功,一是太缺水,二是兵团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高。”尹飞虎说,膜下滴灌是一个灌溉系统,需要规模化连片推进,统一运行管理、统一种植时间、统一装卸,这样滴灌的省工省时省力、节水节肥节地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才会有比较高的产出投入比。

      产业发展快标准很滞后

      “我国微灌节水产业发展很快,而现有微灌产品标准近10年都没有变过,还存在标准缺失的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主任张胜军说。

      目前,我国微灌产业研只有滴灌带、滴灌管、滴头和过滤器等7项国家标准,而相关的作物、区域等配套技术标准基本没有,这造成了微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工程质量低下、技术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微灌产业的发展。

      “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技术先进的微灌节水标准体系,是保障微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张胜军呼吁道,该标准体系内容应包括微灌专用器材、设备标准、微灌工程设计施工标准、与微灌技术相配套的农艺技术标准等四个子系统。

      “微灌国家标准的制订应充分应用新疆和行业的优质标准。”陈林建议道,新疆微灌节水灌溉地方标准较为完善,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材料及产品、农艺节水、工程技术、综合节水技术等方方面面;而微灌设备产品和微灌工程技术规范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制水平,特别是条款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已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龚时宏认为,微灌标准体系尤其要注意,对作物节水农艺技术的验证、总结,使微灌技术与农艺技术充分结合,集成适合于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的专用微灌技术,大幅提升西北干旱区农业综合效益,并对其他地区的农艺节水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微灌农艺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尹飞虎说,在国家标准下,还可制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适应不同地方气候、地形、土壤等的变化,充实标准体系内容,增强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如新疆地区虫、老鼠啃咬滴灌带现象很严重,防啃咬滴灌带标准可以列入新疆的地方标准。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