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政文化进入教材、成为家训
谈到廉政文化,首先想到的便是官员——廉吏直臣历代受人景仰;贪官污吏万世遭人唾弃。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关于廉政的史料、典故众多,长久以来广为传颂,成为山西人的骄傲。
细细品读山西历史上这些廉吏的事迹,我们会发现,官员的廉政,并不仅仅体现在他们日常的政务处理中。许多时候,廉吏直臣会将诲人、用人、荐人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用心良苦、慎之又慎;而在回归家庭后,对于子女、家人的约束管理,也是他们尤为重视的工作之一。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狄仁杰先后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乃至有人提醒狄仁杰,推荐这么多人担任要职,可能会引起非议。狄仁杰的回答很坦然: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训俭示康》中的名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耳熟能详。在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这篇家训中,可以看到一个不满奢侈陋习、提倡节俭美德的父亲形象。
而清代廉吏于成龙,则十分注重科考和教育。他一边大力整顿科考中的舞弊行为,一边在各地兴办学校。即使是像罗城那样条件困难的地区,他也很快办起学堂,并鼓励瑶、壮子弟入学。还倡导地方绅仕捐资的方式兴办“义学”。
狄仁杰为什么顶着非议举荐贤才;司马光为什么潜心思索撰写家训;于成龙为什么克服困难兴办教育?无非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思想,乃至历代先贤的观点传承给后人。
廉政文化可以影响一个人、一代人,让他们成为那个时代政令清明的中坚力量,令百姓安居乐业。而廉政文化的传承,更可以影响几代人,令国家不断繁荣富强。更为重要的是,廉政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必将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这才能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治久安的基石。
在百姓眼中,党风、政风就是官风,官风正则民风淳。官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这个群体发展、融合,乃至角力后得到的结果。
如果效仿山西历史上的廉吏直臣,发扬廉政文化,清新明朗的官风必将吹拂到山西官场的每个角落。反之,官官相护、沆瀣一气,崩塌式腐败的后果也在眼前。
廉吏直臣或者贪官污吏,都不是天生的。在他们的学习、成长、工作道路中,是不同的思想、文化,影响了他们随后的道路。我们总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途径。那么,就让我们将廉政文化写进教材,将廉政文化作为家训,让廉政文化成为最有力的教育资源,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