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寻常百姓家

28.08.2015  18:46


  周末,深圳大鹏新区的刘先生和朋友驾车到罗湖观看《军哥剧说》戏剧小品。他们越龙岗、跨盐田,绕过了大半个深圳,终于来到罗湖区文化馆二楼的一个小剧场。

  精美的舞台、诙谐的小品、专业的表演、踊跃的互动……大家在掌声和欢笑声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军哥剧说》系列戏剧主题晚会是罗湖区的公共公益文化品牌,每到周末总会吸引诸多深圳市民前往观看。但它只在罗湖区绽放光彩,很少走进别的区表演。

  “非常喜欢这种平民化的演出,演员表演不做作。以后要多去看舞台剧演出,好好享受专业人士的艺术创作。”刘先生在感叹高水平节目的同时,也流露出长途跋涉看戏的无奈。“要是能够到大鹏演出就好了,我们可以在家门口欣赏文化精品。

  “文化馆联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目前,区域公益文化场馆分布不均、人员配置不均、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囿于现实,城市下属各区文化馆之间各自为政,文化活动极少交流,文化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城市,深圳也曾受到这种现状的困扰。深圳市群艺馆馆长刘兴范对此深有感触:“深圳市群艺系统分市馆、区馆、街道文化中心三级,这三级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市馆由市财政拨款、区馆由区财政拨款,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而只是一个名誉上的指导关系。因此,各馆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各区馆之间的活动大多数是自娱自乐。

  为了更好地优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真正发挥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7月30日,筹备近一年时间的“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正式组建成立。

  根据联盟条例,成员馆之间可以资源共享。据深圳市文化馆联盟首任主席、市群艺馆馆长刘兴范介绍,在人员编制、职称职位有限的情况下,联盟的各个成员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人才力量和传统,着重打造优势项目,不必辛苦地追求“大而全”。每个成员单位可以把优质的文化资源拿出来共享、同时也可以在联盟的平台上寻求补充不足的文化资源。各区可以在采购后通过互换的方式进行调度,这样资源的优化利用率更高。

  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文化馆的发展,经济差异带来文化事业投入的地区差异。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成立后,虽然各馆仍然保持着此前的行政关系,不能从政府公共文化采购的角度去跨区域,但是各区文化行政部门能够给予联盟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政策支持。

  按照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章程规定,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活动任务,由主办单位提供经费资助;联盟共同策划、开展的各项活动,由牵头实施单位分别向市宣传文化基金、各区文化行政部门申请解决;联盟自行开展的各项联谊活动所需经费,原则上由各参与成员单位共同承担。

  “文化馆联盟”凸显“总分馆制”服务模式

  文化馆联盟的成立,为深圳市探索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文化部提出鼓励文化馆系统试行建立“总分馆制”。广东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文化场馆整合联动、推进总分馆制建设”。

  “现在文化馆联盟已经凸显出‘总分馆制’的服务模式。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一个馆、一个团队难以完成的任务,在联盟的指导上,大家可以群策群力一起完成。福田区是全国较早实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地区,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经验放在联盟的平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这就是一个共谋事业发展的平台。”刘兴范说。

  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的成立,意味着今后罗湖区的小品话剧可以到南山区演出、南山区的歌舞可以到罗湖登台,宝安区的粤剧、杂技也可以在福田区亮相,真正实现全市的文化资源共享,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深圳少儿艺术花会”是展示深圳原创少儿艺术发展成果的最高平台,对应文化部“群星奖”评选和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评选,每三年举办一届,以前都由行政部门牵头负责策划、统筹、协调工作,参赛名额由组委会按照人口总量平均分配给各区文化馆。

  从2015年第十一届开始,大赛赛制根据文化馆联盟的思路进行了改革:大赛评审组对各区的初赛作品设置统一分数线,达到分数线的作品才能进入市决赛。这种做法保证了组织工作认真、文化整体水平较高的赛区有更多的作品进入决赛,避免某些水平较低的区域靠指定分配名额吃“大锅饭”不思进取的现象,更好地体现出大赛的公平公正原则。

  通过文化馆联盟这个平台,本届花会,无论是从产生的社会影响,还是优秀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近几届花会的新高度,联盟这个平台对其活动品牌的塑造作用显而易见。

  “推动政府职能转移,为深圳市举办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引入竞争机制,激活成员单位的创作热情,为全市所有的文化场馆搭建学习、比较和借鉴的平台,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文化馆联盟筹划及成立以后的核心工作理念。”联盟常务副主席、市群艺馆副馆长刘勇说。

  “数字文化馆”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文化场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

  “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赋予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挑战,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建设数字化文化馆服务,真正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深入到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实体文化馆的建设突出了各馆的地方特色但受限于空间的限制,数字文化的建设不但能实现全市各馆文化资源在同一个平台上的统一规划,还能实现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让市民群众零距离的享受全深圳甚至全国各地的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刘兴范说。

  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蒋治国认为,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而便利性是实现均等性服务的前提,不具有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都是没有意义的。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模式可以将便利性推到极致,它比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更快、更直观、更有效,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文化馆为群众服务。

  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成立以后,以数字化服务为基础,建立联盟统一的数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集中发布各成员单位公益培训、展览展示、品牌文化活动等信息。将原本线下的活动“”到线上,让老百姓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打破了以往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应。

  “以前,像公益培训、送戏进社区这类的群文活动,基本上办一场就只有一场的效应。数字文化馆出现后,将这些活动都放到互联网平台,通过点单式服务功能推送给群众,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及互动功能,推出老百姓喜欢的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对等。”刘勇说。

  以联盟为平台,对全市的文化馆资源进行统一数字化建设,既丰富了“数字文化馆”的内容,也避免了各单位的重复建设、重复劳动。

  刘兴范表示,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成立之后,每年都将开展多场次、多层次、多内容的业务培训、观摩和学习活动,全方位提升行业内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全市文化馆行业要共谋事业发展、共享文化资源、共建人才队伍、共创活动品牌,真正发挥文化馆行业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来源:中国文化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