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解决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缺乏问题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乌鲁木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检查。 法制日报记者 李想 摄 |
法制日报乌鲁木齐3月31日电 记者李想 3月的新疆,依然寒风凛冽。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今天冒着小雪,来到乌鲁木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检查。校长刘家君向执法检查组反映,目前学校编制缺额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之教师老龄化严重,造成既缺编又缺专任教师的尴尬局面,需尽快推进变革。
“近年来,我校生均公用经费一直保持1000元标准,要保障学校专业创新发展的确入不敷出。但是国家示范校的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发展契机。”刘家君一边带执法检查组参观校舍,一边介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刘家君说,2012年至2014年财政专项拨款2000万元,2014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又追加1000多万元支持学校发展,使学校基础建设彻底改变了滞后局面。学校原来27个专业实习实训室增至55间,教师年人均工资及津贴补贴收入为5.7万元。
“近几年我们着力培养区域新生产业链的紧缺人才,同时在专业设置上注重和市场对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等是我们的特色专业。”刘家君介绍说。
刘家君话音刚落,烹饪专业民族特色饮食实训基地已展现在检查组眼前。
“这是我们外聘的新疆烹饪大师。”刘家君指着一位正在教授烹饪技能的教师说,“他一周要上六节课,很多院校都抢着聘请他。”
“这些外聘的技师都有教师资格证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严以新问。
“外聘教师上一节课最多给五十多块钱,不能要求全部有教师资格证,否则就被其他学校挖走了。”刘家君如实说。
“目前我们学校编制非常紧张,招不进来人,国家要求师生比是1:20,我们达不到这个标准。”刘家君说,目前学校有27个专业,60个班,有166个编制,外聘教师有27个人,政府每年要拿出几十万元解决外聘教师工资问题。
刘家君反映,当前职业院校苦于没有好的师资,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是万金油,要提高专业化水平。这不仅是经费问题,还需要法律上有保障,制定更细致的条例或者相关规定,形成长效机制和政策,而不是临渴掘井。”刘家君说。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