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的铁道“公务车”
尖草坪区北宫花园的西北角,有一个“97443公务车陈列馆”。馆内的“主角”,是一节停在林木间的老火车车厢,“97443”是其编号,斑驳的车体上流露出厚重的沧桑感。然而,这节看似普通的老车厢,却在历史岁月中驶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光阴,让其成为当下爱国主义教育极为珍贵的实物教材。
“诉说”一段历史
常有人伫立在这节貌似普通的车厢旁,怀着好奇而又疑惑的目光上下打量它。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节车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附近,有一块与老车日夜作伴的牌子,上面写着“历史的见证”字样。人们读过之后,才会恍然大悟。
上面记载大致如下:此车车体长22.8米,自重47.2吨,载重1.2吨,定员13人。经我省文物局、博物馆、社科院的多位专家赴北京、大连等地调查、考证后得出结论:97443号公务车是国内现存生产最早的一部公务车,系1935年(昭和十年)由伪满洲国铁道工场专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特别制作的8辆车中的一辆军事指挥车,当时称“公事车”。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车曾载关东军、朝鲜派遣军进入华北,归属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司令官专用;1939年春夏,日本派遣军将正太线窄轨拨宽后,以97443号“公事车”为主的专列拉乘日军第一任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进驻太原,成为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司令部最高指挥官专用车,见证了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1945年1月,由它组成的“东行特别快车”行到正太线寿阳段时被八路军太行军区缴获,成为晋察冀解放区领导人使用的军事指挥车,后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4月,该车作为“同蒲第一列人民快车”的一员回到太原。新中国成立前,它成为运送毛泽东等领导人从河北西柏坡到涿州,转乘火车至北京清华园的3个编组专列中的一员。之后几十年,它又成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列公务车中一员。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后期,此车退出中央专运列车,归太原铁路局处置。
车内“别有洞天”
仅从外表看,此车的车身颜色似与前些年常见的绿皮旅客车厢没太大区别,车身绿色已明显变淡接近发黄,有的局部漆皮龟裂脱落,车轮轴承锈迹斑斑。
走进车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车厢内的装潢很考究,材料采用的是上等东北榆和东北水曲柳。按照功能不同,一个个小包间被划分成会议室、首长间、秘书间、警卫间、卫生间、厨房、锅炉房等。会议室位于车厢最前方,束起的窗帘与会议长桌旁的椅子同为墨绿色,地毯是暗红色,沙发是军绿色。窗与窗之间的壁灯开关处,镶有一块写着日文“壁灯”字样的标牌。 沿车厢走廊向内走,紧邻会议室的首长间内,摆设了一张铺着军毯的单人床,床后墙面上悬着一幅尺寸不大的水墨山水画。床头柜上有一部老式手摇电话机,办公桌和椅子靠另一侧墙边放置。
珍贵爱国教材
太化集团的退休职工耿化喜,是车厢现在的主人。他说,当时买下它是个偶然,他之前的工作和钢铁、金属打交道多,出差坐火车的机会也多,慢慢地对火车有了一种特殊情感,说不出的喜欢。1997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老耿听朋友说起,我市一家收购站回收了一列报废的火车车厢,而且还是专列。他匆匆赶到了现场,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当时就萌生要将它留下的念头。一番讨价还价,他几乎倾其所有买下了这节车厢。
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耿化喜几乎将全部精力花在了这节老车厢上,查阅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本侵晋实录》《中国铁路建设史》《铁道部专运处四十五年》《太原铁路分局志》等诸多资料,让他对97443号公务车的历史有了全面了解。2000年,老车厢被放置在北宫花园。2001年1月,省博物馆发出文物鉴定书,称该公务车“经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此车是十分珍贵的近现代文物,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次年6月,市委、市政府将之正式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耿化喜说,希望更多的人有机会过来看看,与历史隔空相望,感受一下那段难以磨灭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