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铁拳反腐一样治理庸官懒政

09.12.2014  18:55

   原标题:要像铁拳反腐一样治理庸官懒政

  与贪污腐败相比,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经济损失,实际上却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谢佼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肃贪,并以“八项规定”整顿作风,各地的贪污腐败、吃拿卡要、奢靡之风、侵害群众利益等乱象得到了明显遏制。然而,在一些地方和机关单位,不作为、不担当,不干事、不担事等“为官不为”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庸官懒政行为,虽然不像贪污腐败那样嚣张恶劣,但其对党和政府形象威信的损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对广大群众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直接贪污腐败,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软腐败”。这种消极现象同样值得我们保持警惕,同样需要拿出像铁拳反腐一样的决心来治理。

  庸官懒政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有些领导干部秉持“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比如,有些基层政府部门办事拖拉,遇事喜欢推诿扯皮,“脸好看、门好进、话好说、但事难办”。这些乱象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情感上对民众冷漠,政治上对权力来源忘本,责任上怕字当头,工作中当“老油条”——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有些庸官虽然平时不营私利,但也不谋公事,这种庸怠不为、不愿担当、混日子的不良作风,严重影响了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饱受民众诟病。在持续深入推进反腐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庸官懒政背后的“软腐败”亮剑,以制度化举措严厉惩治不作为不担当的“太平官”、推诿扯皮的“滑头官”、贪图享受的“逍遥官”。

  庸官懒政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懒”。比如,南方某市规定外地人到城里应在3天内持身份证到街道登记,就被网民质疑为典型的懒政。要想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通过查询手机活跃度、票务流动信息等手段,完全可以进行更现代化的数据分析。但有关部门懒于开动脑筋,只想坐等民众上门来办理手续,结果招致非议。

  庸官懒政的第二个表现是“怕”。在与民众打交道时,缺乏基本的担当,不愿履行自身的责任。有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平日里生怕民众有事找上门,怕给自己添麻烦,只想舒舒服服地“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还有一些工作人员,除非领导事先“打过招呼”,否则能压就压,能拖就拖,工作懈怠。

  庸官懒政的第三大表现是“油”。一方面,同僚之间嘻嘻哈哈,你好我好大家好;另一方面,与百姓打交道则喜欢“打太极”,打起官腔来一套接一套。这种“油”,既表现在一些窗口单位,也渗透在基层政府决策部门。一个单位中的“老油子”太多,会耍嘴皮子却不愿干实事,很容易带坏风气,也影响政府形象。

  与贪污腐败相比,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直接的损失,但实际上,存在庸官懒政现象的主要是基层职能部门,他们距百姓最近,也直接影响具体事务的推进。如果对这种“软腐败”不加制约,会在群众面前竖起高墙,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向“为官不为”开刀,治理庸官懒政,需要从机制体制上入手,需要标本兼治。首先是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式的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让干事的人得到尊重,得到肯定,获得物质上精神上的奖赏;让不干事的人没有市场,甚至受到惩戒。比如南昌市出台《南昌市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为政不廉”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决策草率、监管缺位、推诿扯皮、庸懒无为等11种不良行为进行整治,并根据具体情形采取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等8种方式进行问责,问责情况将纳入干部的考核、考察、选拔、任用,让治理“庸官懒政”走上制度化。

  其次,要像查处贪污腐败一样,加强明察暗访,畅通拓宽民众举报监督渠道,保持高压态势,让庸官懒政无处遁形,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将“时刻有人监督”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新常态”。比如德阳市开展了群众“随手拍”活动,强化社会监督,集中整治“不为”之风;市纪委还通过明察暗访,“抓”到了一批典型案例,并通过媒体进行集中曝光,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标本兼治,软硬结合,奖罚并进,才能有效地治理庸官懒政,让官员“懒”了的手脚勤快起来,“怕”了的胆壮起来,“油”了的手认真起来,进而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原文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12/08/c_133838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