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谜样铜面具现身 难道山西也有个兰陵王?
铜面具
公元564年,北周与北齐的邙山之战,一位将军一战成名,他就是名扬千古的兰陵王。据说他相貌俊俏,可是在狼烟烽火的战场上,谁会惧怕一位“貌美如花”的将军?为此,兰陵王每次征战必会戴上一副面目狰狞的面具,以震慑敌军。今天,为大家“寻找”到的这件宝物是一件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的铜面具,现保存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或许你会想,这是谁的面具?难道山西也有个“兰陵王”?
这件铜面具高19厘米,眼睛部位是镂空的,大且圆不说,眼眶还是突起的,嘴巴呈倒“山”字形,大颗牙齿暴露着,呲牙咧嘴一脸凶相,出土于山西洪洞永凝堡墓葬中,但并未在墓中发现任何关于墓主人生平的记载。该遗址曾因出土过大量西周时期遗物,尤其是以发现西周早期带字卜骨而著名,有学者还认为该地为两周时期的古杨国所在,并与晋国及周王室关系密切。如此说来,这个面具配个“王”也不为过吧?但是,据专家介绍,铜面具多出土于车马坑,通常就是马头上戴的“当卢”,说白了就是古代用来装饰马头的饰件。但这件铜面具出土于墓主人头边,因此可判断是人使用的面具,不过这种情况在山西比较少有,目前只知道在运城绛县衡水西周墓地出土过。
人类戴面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从佩戴兽头禽冠及其皮毛羽翼,到佩戴人工制作的假头、假面的历史。因为人的头部集中了重要器官,是最神秘的部分,所以古代人认为面具是一种对灵魂和头颅的崇拜,因此塑造了不少代表灵魂、祖先、英雄的面具。直到现在,羌族的傩戏表演,演员们依然会戴上颜色鲜艳的傩戏面具,而这种表演多数用在祭祀的场合。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西周时期的铜面具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表演、祭祀,还是为了彰显面具主人的勇猛强大?放眼国内其他省份出土的铜面具,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陕西城固县苏村出土的殷商青铜面具,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近,从面具的特点看,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战争面具,是佩戴在人脸上的;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宽1.32米、高80厘米、重100公斤的青铜大面具,如此大的体量,该面具可能是作为盾牌使用的,用以加强防御力。
此时,不禁让人想起了洪洞永凝堡墓葬中出土的卜骨。卜骨是占卜所用的牛或龟的肩胛骨,商周时期的贵族使用这种方式来预测生活中无法把握的事情,各种文献上也对商周巫术盛行有过记载,比如商周时期的统治者频频开展祭祀巫术活动,一方面希望得到神灵和祖先的保佑,另一方面显示他们和神的亲缘关系,让被统治者认为他们的统治是上天的旨意,所以那个年代巫师是个很紧俏的活儿,铜面具成为这类从业者祭祀用的法器,无论是否适合戴于人的面部,都用来沟通人神或天地。由此判断,一位巫师在去世后,会把活着时使用的贵重物品随葬,因此铜面具最佳的破谜答案应该是巫师的随葬品之一。记者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