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山城节水开新篇 ——记山西阳泉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创建工作

16.07.2014  13:51
      本报通讯员 聂晓彬 聂春 刘洋
      日前,记者走进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的百亩蔬菜大棚,正赶上村民们浇菜,此时耳边却听不到哗哗的水声,看不见漫溢的水流,只见芹菜根部覆盖着塑料薄膜,膜下一条条黑色的塑料管道,通过上面间隔的滴孔冒出水滴,慢慢渗透进蔬菜根部。村党支部书记石建忠解释道:“这就是膜下滴灌技术。以前漫灌浇一亩温室,一次最少也要用30吨水。现在用上滴灌,直接把水流到蔬菜根部,5吨水就足够了,一年下来光水费就能省下几百元。
      像王炭咀村的土地一样,采取膜下滴灌节水措施的,在阳泉市3个农业县区共有7000多亩。
自2010年7月被水利部正式批复列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阳泉市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行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完善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
如今的山城,爱护水、珍惜水、节约水蔚然成风,“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利用高效、节水自律、监管有效”的节水型社会正在形成。         全社会凝聚惜水共识
      阳泉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五分之一,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二十分之一。面对山城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的状况,市政府于2008年发布《阳泉水资源白皮书》,唤起广大群众对水资源的关注,增强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之际,阳泉市积极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理念。
      建设节水山城,关键在教育。阳泉市把水情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青少年的节水意识。市节水办与城区教育局、邮政局联合举办了“小手拉大手,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节水宣传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定制了城市节水宣传周邮资明信片,免费发放至城区1.6万名小学生手中,并开展有奖节水征文活动。阳泉市还积极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今年1月22日,阳泉市污水处理厂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也是我省首次获得此项荣誉。通过学生影响家庭,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的良好风尚。如今,山城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正将惜水共识化为节水的生动实践,携手共建节水家园。         建立保障性体制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以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为保障。2009年阳泉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地方机构改革的契机,在全省率先同步推进市、县两级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2010年2月,阳泉市水务局正式挂牌,平定县、盂县及郊区水务局相继成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为全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基本体制保障。
      阳泉市建立了严格的节水考核指标,201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各县区、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的通知,建立考核评价工作评比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与年度奖励挂钩。
      针对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阳泉市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机关和市民的用水行为。相继出台了《阳泉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阳泉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限制高耗水建设项目。同时,按照发展规划,阳泉市坚持“优先使用再生水、合理开发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大力实施关井压采工作,关闭了河坡电厂全部五眼自备深井,大量压缩外购水,有效控制了阳泉市用水总量增长的局面,节约和保护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使节水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多领域推广节水
      阳泉市属于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阳泉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全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中,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了山西华通高效农业示范园、山西康泰来生态农业产业园、鑫源世纪农业综合示范园、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园等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业节水是重点。阳泉市以火电、煤炭、冶金、化工等高用水工业行业为重点,通过强化工业用水源头监管,合理调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系统节水改造等措施,降低了工业单位产品取水量,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试点期建成节水改造项目14项,完成投资1.2亿元。涌现出了阳煤集团、南煤集团、阳光发电公司等节水先进企业,实现了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工业节水工程建设,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三年累计增长32.8%以上的情况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0年的43.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25.6 立方米,降幅达40.6%。
      在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经济的同时,阳泉市还组织开展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将实行节水器具和设备的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使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退出市场。         开辟新源丰实用水家底
      突破阳泉市发展中的水资源“瓶颈”,不仅要靠节流治“”,还需要“开源”。市委、市政府把矿井水回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对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支持煤炭企业科学利用矿井水,并促进矿井水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截至2013年底,阳泉市各重点企业矿井水利用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综合利用矿井水400多万吨。
      阳泉市地处半干旱地区,紧缺的水资源让自然降水显得尤为宝贵。近年来,阳泉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帮扶、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和组织农民广泛开展旱井、水洞等集雨工程建设,拦蓄天水。在此项基础上,阳泉市逐步提高旱井蓄水的饮水标准,并大力实施旱井自来水入户工程。目前,全市农村供水分散式旱井水洞达到53269眼(处),每年可为17.11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此外,阳泉市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工作,重点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工程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全市再生水年回用量911.4万吨,回用率达30.7%。
      据了解,在全市经济总量累计增长30%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重点领域的节水管理,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42.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31.9立方米,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试点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节水型社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围绕“工业强市、文化兴市、扩城阔市、生态靓市”四大战略和“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目标,阳泉市将进一步强化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努力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2014年7月15日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