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易发疾病咋防范 医生为你支个招
水果零食、鸡鸭鱼肉、干果蔬菜、美酒饮料……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为节日准备“口粮”。近日,记者走访省城各大医院了解到,每年春节前后,因饮食不当、生活无度等引发疾病的患者人数都会明显增多。怎么才能在喜庆欢乐的同时又不损害健康呢?长假来临前,针对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不当饮食行为,特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燕、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秦文君为大家“指点迷津”。
健康提醒1 吃饭无规律当心发生急性胃肠炎
春节期间,有的人因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出现暴饮暴食;有的人因生活规律被彻底打乱,吃饭也变得没有规律,甚至会出现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的现象,胃肠功能被严重削弱;有的人在不干净的小吃摊点进食了含有病原菌及毒素的食物,引起了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性改变……这时,身体可能出现的“反应”是: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胀“反酸水”,甚至发生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专家支招:饮食以清淡为主水果蔬菜分开吃
秦文君表示,节日期间,要切忌暴饮暴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宁可少吃一口,不让胃肠难受。”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寒凉食物。可适量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狗肉、羊肉、枸杞等。此外,少沾些荤腥,多吃点儿蔬菜和水果,这样可维持胃肠正常蠕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与蔬菜的消化时间和过程都不同,应分开食用,否则水果中的大量酵素,会使蔬菜的纤维素腐坏,无法被肠胃吸收。
李燕表示,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或是冲兑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如果呕吐持续或是腹泻严重,则需马上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并静脉输液。此时,病人应吃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来缓解胃肠负担。
健康贴士:菜品再多切莫忽视主食
秦文君提醒,过年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要注意主食的摄入,如果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会相应增多,这样很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
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而不是各种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的点心。此外,节日期间人们还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将零食当成主食,这无疑是本末倒置。一般来说,在就餐前2—3小时最好不要随意吃零食,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还有一些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并不高。
健康提醒2 空腹饮酒易致酒精中毒
春节期间应酬交际、亲朋聚会都免不了喝酒,推杯换盏之际一不小心就“喝大了”,因喝酒而被送到医院的人不在少数。许多男性喝酒有一个坏习惯,即喜欢空腹喝酒,一上饭桌就先来三杯,以显豪气。其实,空腹喝酒危害更大,胃部没有任何食物,对酒精吸收更快,肝脏排毒自然也忙不过来,人体就会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即严重醉酒者,危害甚大,一是情绪易被激怒,态度粗暴,行为明显反常,具有攻击性,可出现一时的幻觉、妄想、暴怒、盲目冲动行为。二是发生急剧意识障碍,也可造成昏睡或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呼吸困难,导致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而死亡。此外,还会引发胃溃疡、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重者也可导致死亡。
专家支招:重度醉酒者应及时就医
李燕表示,对于轻度醉酒者,可拿筷子或勺把压住其舌根部,直接刺激患者咽部,使胃内容物呕出。对重度醉酒者,如果卧床休息后,还是有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或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应立即送医救治。在此之前,仍要保持侧卧位,并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以免窒息;如发生抽搐,可将毛巾卷好垫在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但注意不要影响呼吸。
健康贴士:这几个解酒方法不妨来试试
浓米汤:米汤里富含的多种糖及B族维生素有解酒、解毒功效。
豆腐:饮酒时以豆腐下酒,不仅可以解酒,还能促进酒后迅速排泄。
芹菜:芹菜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有分解酒精作用,对缓解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很有效果。
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尤其对于酒后兴奋的人们缓解烦躁情绪十分有效。
生姜:如果酒后反胃恶心,可切一片生姜含在口中。
蜂蜜:蜂蜜能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饮酒带来的头痛症状,同时,蜂蜜还有安神催眠作用,第二天起床后也不会感到头痛。
葡萄:新鲜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达到解酒目的。
柚子:用新鲜柚子蘸白糖食用,对消除口腔中的酒气很有帮助。
健康提醒3 娱乐过度肩颈腰疼也会跟着来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春节无异于是 “狂欢节”,晚上熬夜看春晚、和好友打麻将K歌,或者上网到凌晨两三点是再正常不过。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作息就变成了昼伏夜出。直到7天假期结束,这时才发现,腰也困颈也疼,嗓子干哑不舒服,眼睛干涩冒金花,疲劳的身体怎么都休息不过来。
专家支招:要进行适量运动劳逸结合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长时间打麻将、玩扑克容易使头颈和肩部受凉,引起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同时,久坐会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特别是原就患有颈椎病和肩周炎的患者更容易复发。专家提醒,不要久站、久坐,要进行适量运动,劳逸结合。打麻将或者玩扑克应每间隔两小时起身休息一段时间或者做颈椎保健操。平时,可以拿盐袋或者热水袋对肩颈部位进行热敷。由于春节期间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颈肩腰腿痛,可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康复治疗,以缓解不适症状。
健康贴士:看电视上网应避免熬夜
节日期间熬夜看电视、上网、看手机人群大大增加,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遭到眼病的“侵袭”。比如青光眼患者本来眼压波动就大,而熬夜长时间上网或看电视都可以加剧眼压波动致眼压升高,因此青光眼患者节日期间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对保持眼压稳定、稳定病情有好处。患有干眼症的人也不适宜熬夜看电视,因为看电视全神贯注,眨眼次数减少,分布在眼表的泪液会减少,干涩的症状会加重。
对于经常出入KTV的年轻人而言,则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辛辣食物、过量饮酒和超负荷的唱歌均极易损伤声带,导致声带充血,甚至失声。唱歌时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逗留在KTV包房中,每次以两小时内为佳,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而患有慢性喉炎、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都不适宜去这些地方。
健康提醒4 老年人过于激动易诱发心脏病和中风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流不畅,还会使机体活动力减弱,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此外,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也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冬季因排汗减少,水也喝得少,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流缓慢,甚至形成凝血块。这样一来,血液运输的氧气不够,更易增加引发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老年人容易在节假日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血管内脂质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心脏病、中风等疾病。此外,亲朋好友团聚时往往会用打牌、玩麻将等带刺激性的娱乐活动打发时间,这些活动容易使老人情绪过于激动,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有可能诱发心脏病和中风。
专家支招:掌握急救常识及时拨打120
李燕介绍,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时,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突然意识不清,跌倒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
李燕表示,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在等待120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也很必要。病人一旦出现晕厥,应让他平躺在通风的地方,抬高下肢,饮用糖开水或者用力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位置)。若不能恢复,立即送医院。高血压病人发病后,别紧张,卧床休息,立刻服用降压药。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应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心脏病人发病时,应解开颈、胸、腰部比较紧的衣服。保持患者温暖,必要时可用毛毯或衣物盖好。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试图弄醒他。
健康贴士:冠心病病人外出应备好常用药
大部分老年朋友都有早起外出锻炼的习惯,在寒冷的冬季,老人们早上出门要注意保暖,锻炼前最好吃些点心,喝点温水,有心血管病史的老人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必要时可事先服用硝酸酯类药品,防止冠脉痉挛。此外,应预防便秘,保持大便畅通,便秘会引起血压急剧波动,诱发心肌梗塞。还应注意节日期间去商场购物不宜久留,不通风的环境和人群密集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冠心病。
春节长假是一个外出旅游的好时机,但有些病人不宜外出旅游: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或脑中风后三至六个月内患者;血压不稳定,尤其是血压高于180/120毫米汞柱的患者均不宜出门旅游:冠心病病人若外出旅游,应备好常用药、急救药,以免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