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自救小常识
自然灾害自救小常识
一、地震
1、室内
(1)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也可以躲在墙根、内墙角、坚固的家具旁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2)躲避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2、户外
(1)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趴下,以免摔倒。
(2)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3)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建筑物。
(4)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
(5)在野外,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3、震后自救
(1)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2)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3)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4)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1、遇到火灾,马上拨打119。
2、家中一旦失火,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进行扑救。
(1)电器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湿棉被、帆布等将火扑灭。
(2)油锅着火,不能泼水救火,应关闭炉火、燃气灶阀门,直接用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3)气体着火,应迅速关闭阀门,用湿毛巾、抹布抽打火苗。
3、火势不能控制时,必须及时逃生,确保生命安全。
(1)不要贪恋财物,应迅速逃离。
(2)将用水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能奔跑,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着火的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4)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5)火灾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6)火场切勿轻易跳楼!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逃生。要选择较高的地面作为落脚点,并将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
(7)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不要钻到床底、阁楼、衣橱等处避难。
(8)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三、暴雨
1.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洪水信息,选择好最佳撤离线路和目的地,及时转移避难。
2.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手机、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及常用药品,搜集木盘、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在急需时加工成救生装置。
3.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及沟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不要在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不要沿山洪暴发的行洪道方向跑。
4.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等地转移,或爬上屋顶、大树、高墙暂避,并向当地政府报告。
5.如洪水将要上涨到暂避地方,要利用准备好的器材或迅速找一些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6.万一被卷入洪水中,要保持镇定,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四、雪灾
1、注意着装保暖。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2、寒从脚下起。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做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发现体温过低的人,要及时处理,防止身体热量进一步散发,置身室内,避风;脱去潮湿的衣服,每次脱一件外套,换上干衣。不要将病人直接躺于地面,要采取保暖措施,如用身体或温热岩石暖和病人。病人清醒时,让其饮用热饮料,食用含糖食品。
4、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5、及时补充能量。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会导致体力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