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报考热度持续走高 “阳光招录”确保录取公正

16.06.2017  17:22

  6月10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内的草坪上人头攒动,学生坐在木椅上不停翻阅手中的资料,家长在一旁或帮忙扇风,或静静陪伴。当日是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自主招生考试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期待通过这次考试,为进入名校再添一份保障。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0所重点院校的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正式启动,结果将于6月22日前后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示。对于自主招生考试,各方如何看待?

   报考热度持续走高

  高考刚结束,许多考生就快马加鞭,在父母陪伴下打“飞的”赴各地赶考。“8日高考完,9日上午就带着孩子坐飞机赶到长春,参加东北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女儿刚从山东省济钢中学毕业的高女士说。像她一样带着孩子到处奔波的家长不在少数。

  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报名人数有9000多人,比去年增加了近6000人;北大、清华更是有1万多名学子通过了严格的初审来参加测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务助理崔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中国的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招生的重要补充,已经逐步形成了特殊化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也帮助高校招收了一批有特长与潜质的优秀学生。”

  “2015年之前,中国自主招生考试情况基本稳定。但是这3年,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数量几乎呈现喷发式增长。”在崔盛看来,背后的原因有3点:一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这使得学生的应试压力较小、选择性更大,参加自主招生的意愿也更强。二是随着信息社会发展,考生与家长获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等信息更为便利。三是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使得跨地区参试的时间成本降低,大多数家庭也有能力负担这部分费用。

   考题新颖突出个性

  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时,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题目设置,这也引发了社会热议。

  今年山东大学“厕所和黑板到底有啥关系”、华南理工大学“用物理知识解释狮吼功的一些现象”、北京大学“有人认为‘诗与远方’是一种病,你对此怎么看”、四川大学“把纸折成一个容器,在里面煮鸡蛋,怎么才能把鸡蛋煮熟,并不把纸烧坏”等“神题”都在网络上激起热议,有些网友甚至直呼“连题目都看不懂”。

  崔盛认为,这些别具一格的题目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高校在人才选拔方面的自主性。这些试题或是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度,或是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或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高校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招录目标。

  而除了强调选拔的自主性,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同时也需要适应“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大背景。据悉,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的综合评价招生就考虑了国家战略要求,将涉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外语专业招生数量由去年的15个增至22个。

   “阳光招录”确保公正

  自主招生推行14年来,人们一直很关注其公正性与有效性。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以及严格惩处造假等“五严格”工作要求,切实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

  “阳光招录”是保证自主招生选拔公平性的前提,也是获取考生与家长信任的基础。在今年的自主招生选拔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实行了监察处和社会监察组第三方双重监督机制。该校招办主任苗苗表示,面试评委具体在哪个考场由其本人在开考前,在监察处监督下随机抽取产生,面试全程摄像,如有任何疑问可倒查追责。

  “未来优化人才选拔的路还很长,要想保持自主招生的先进性,就要从考试设计的科学化与选拔队伍的专业化两个方面下功夫。”崔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