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刊文《能源大省山西煤电行业在改革中实现多赢》
太原7月10日电题:化解煤电矛盾 破解“资源诅咒” —— 能源大省山西煤电行业在改革中实现多赢
“暖热华北一半屋,点亮全国一半灯”常被用来说明山西省煤炭和电力生产在我国能源供应中的重要性。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煤电行业矛盾不断,煤炭供不应求时,“电求煤”,供过于求时“煤求电”。
为化解煤电矛盾,保障全国能源供应,山西把改革的第一棋子放在化解煤电矛盾上,办法准、下手硬,煤电关系逐步由“跷跷板”走向“平衡木”,多赢效应显现。
告别“顶牛” 稳定供应
“2014年不会再发生煤电‘顶牛’。”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去年做出的预测正在“兑现”。经过3年改革,山西煤电矛盾初步缓解,双方关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唇齿相依的两大能源产业,协调发展来之不易。山西在全国“煤炭排第二、电力排第八”。前几年煤电矛盾突出时,煤价高企,电厂吃不消,山西20多户主力电厂严重亏损,频频停机。
“市场煤、计划电”,“中央电、地方煤”的运行体制,以及市场波动等原因,导致煤电“顶牛”不断。煤炭“吃香”了,“电求煤”;煤供应宽松时,“煤求电”。煤电感冒,下游产业发烧。
3年前,山西提出“短中期救急保供应,长期保和谐发展”的改革思路,重点鼓励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以契约为纽带的电煤供应长协合同,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012年,山西大同煤矿集团重组中电投漳泽电力,“地方煤与中央电”成功联营。去年煤市低迷,漳泽电力消耗同煤集团原煤1500万吨。今年煤价下跌百元,同煤集团一季度保持盈利,其中电力盈利7000多万元,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利好带动下,山西30多户主力电厂已全部实现“煤控电、煤参电、电参煤、组建新公司”等多种模式的联营,电企签订长协合同的电煤总量超过1亿吨。
煤电协调 撬动转型
“不是简单的抱团取暖,是山西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切入点。”山西省经信委副主任冀明德认为,煤电协调发展,是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破解“资源诅咒”的转型机遇。
在煤电矛盾凸显期,山西不少电厂在“邻居矿”买不到煤,只好“走西口”远赴内蒙古求煤。“电厂走西口”,严重影响山西煤炭就地转化和输电进程。
煤电联营以来,电企有了燃料保障、煤企有了稳定用户,从“掰手腕”到“一家亲”, 山西“输煤输电并举”的战略得以推进。今年,山西电力行业超过煤炭,成为利润最大的行业,“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正在转变。
冀明德说,作为山西两大优势产业,煤电协调发展有望构建多元发展、全产业链融合的新机制,形成“煤电铝”、“煤电化”、“煤电材”、“煤电冶”等循环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煤炭清洁利用。
煤电联手 清洁输出
当前煤炭过剩,突出表现在劣质、低热值煤过剩。这些煤外运成本高、经济价值低,往往被直接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山西煤销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是山西两大国有企业。煤销集团劣质、低热值煤年产量上千万吨,国际电力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拥有12个县的配电网。电网区域恰好处于劣质、低热值煤产地。
去年,两家企业合并重组为晋能集团,成为山西首家综合能源集团。到“十二五”末,晋能集团将建设、整合100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装机,每年可消耗4000万吨低热值煤,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提升。
冀明德认为,利用煤电双方优势,在煤矿坑口、煤源地联手建设低热值煤发电厂,可“变废为宝”,实现黑色资源绿色输出。(记者 吕晓宇、梁晓飞)